《翻看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皇太极卷」189


《翻看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皇太极卷」189

接下来,最后一种,蒙古爵位。

它的配置,尤其前六等,几乎跟满洲宗室爵位一样,最高也可以封亲王。足以说明,满洲对蒙古确实比较重视。

毕竟当年努尔哈赤就曾说,两族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胜似兄弟。

当然,什么相似,什么兄弟,完全胡扯,归根结底还因为实力。如果没有曾经独步天下的骑兵,估计蒙古也像其他部落一样,被努尔哈赤收编了。

正因为没法收编,才只能拉拢。

除了加官进爵,满洲拉拢蒙古还有最主要的一招,和亲。

这种手段看似没啥新意,当年汉王朝对匈奴也用过,效果不咋理想。

之所以满洲能成功,因为他们用的比较彻底。

不像大汉天子,动不动就摆出一副“跟你和亲是看得起你”的架势,有时还送个假公主出去,应付了事。满洲的皇族不仅真把宗室的公主嫁到蒙古,同时还大量娶回蒙古贵族的女子,尤其博尔济吉特氏(黄金家族)的。

如此和亲,到最后,蒙古贵族几乎都有一半满洲的血统,而大清的皇帝,身体里也流淌着蒙古的血液。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终有你。最终实质上达成,满蒙一家。

正如林肯所说的,彻底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变成朋友。

皇太极登基后,册封了五宫后妃(相当于大福晋),清一色蒙古族,而且都姓博尔济吉特。她们分别是:

中宫(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思之女。

东宫(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之女。

西宫(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阿巴亥部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

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

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本木泰(蒙古名,布木布泰),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之女。

其中,西宫和次东宫两位贵妃,在此之前有共同的身份,林丹汗的福晋。娜木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林丹汗的首席大福晋,囊囊太后。

不只皇太极娶了察哈尔的女人,其亲王也一样。比如济尔哈朗,娶了额哲的生母苏泰太后。本来囊囊太后要配给代善,可代善嫌她不富裕,才另娶了其他的妃子。

由此看来,满洲对蒙古的态度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甚至深入了骨髓,光征服还不放心,必须得和亲。

另外三位皇妃,也属于亲戚关系。海兰珠和布木布泰,同为宰桑的女儿,一看就是姐俩。而莽古思是宰桑的父亲,因此,哲哲是姐俩的姑姑。

这里我们重点提一下海兰珠和布木布泰,一个对皇太极最重要的女人,一个对大清最重要的女人。

说到布木布泰、本木泰,或者庄妃,大家可能都不怎么熟悉,但如果提起她另外的一个名号,大家肯定听过,甚至可以说如雷贯耳。

她后来有个最为人所知的名号,孝庄太后,康熙的奶奶,大清盛世的缔造者之一。

据说她还有个小名叫大玉儿,影视剧的常客,纠结了两代人的恩怨情仇。

不过,那都是后来的事,目前她在四个贵妃中,排名最后。

排在第一位的,是她的姐姐,海兰珠。

说海兰珠对皇太极最重要,一点不假。因为在她身上,皇太极找到了对一个帝王来说很难得的东西,爱情。

这绝非杜撰,完全有史可查。虽然皇太极没亲口说过爱海兰珠,但有很多记载可以佐证。比如初见海兰珠时,他的含情脉脉;比如海兰珠为他生下皇子时,他的欣喜若狂;比如海兰珠病逝时,他的悲痛欲绝……

当然,海兰珠对皇太极也非常感谢爱慕,举案齐眉,夫唱妇随。

皇太极给海兰珠的宫殿取名“关雎宫”,选自《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一个文化起步比较低的人,选了如此有文化的词,足以说明十分有心。

有点扯远了,主要因为蒙古的爵位实在没啥可介绍的,而蒙古和满洲的关系倒值得一提。尤其下一卷的时候,一些恩怨纠葛,才更容易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