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前世缘,还是今生爱,你相信缘分吗?

引言

《红楼梦》中的爱情只是“今生爱”,不是“前世缘”。所谓“缘分”是男女之间必然的“巧合”,或者说是“巧合”的必然,是两个男女个体因异性相吸的自然法则,由“一见钟情”,“相亲相爱”,到“海誓山盟”,“白头谐老”的生命过程。

必然巧合的爱情,是人类繁衍生息最强大的原动力,是人类智慧裂变喷发的导火索。没有爱情,人类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宝黛爱情是《红楼梦》的主线

贾宝玉与林黛玉初会就觉得是旧相识,原文写得清楚。第三回宝黛初会是这么写的——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注意:宝黛二人都觉得是“两个新朋友,一对旧相识”。)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前世缘,还是今生爱,你相信缘分吗?

第一回写得明白: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注:作者将宝黛今世爱情,写成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世姻缘——这本身就是“假语村言”,旨在达到“真事隐去”的目的。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前世缘,还是今生爱,你相信缘分吗?

(绛珠草)

赤瑕宫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旧恩爱,不是仙界,而是人间。所谓的“甘露浇灌之恩,以泪还债之情”,乃是一个情种天子,与一个怨妇妃子的婚外恋。清史稿云:“庄妃方妊时,红光绕室,盘旋如龙形。”福临降生后,“红光满宫中,经日不散。”所以,盛京庄妃的永福宫,从此成了赤瑕宫,庄妃成了赤瑕宫主,福临成了神瑛侍者——大清玉玺的使用者。本来是孝庄与苏麻喇姑主仆二人一个“玉在椟中求善价”的谎言,却成了大清国的“官史”。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前世缘,还是今生爱,你相信缘分吗?

(绛珠草)的花

枯萎要死的“绛珠仙草”是指十六岁入宫,嫁给皇十一弟博穆博果尔,婚后对丈夫不满意,丈夫远征后独守空房的弟媳妇。废黜皇后不久的皇兄与幽怨满腹的弟媳妇、一个是痴迷汉学没有知音的少年天子,一个是满腹诗词歌赋的幽怨少妇,所以就一见钟情,海誓山盟,巫山云雨,难舍难分。时间为顺治十一年二月初八,孝庄的圣寿节。地点为南苑皇家猎场的行宫。从此一个患相思病,一个成怨妇泪。所谓“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并非虚拟的仙界,而是南苑凤河与太子河岸边的行宫,太湖石畔。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前世缘,还是今生爱,你相信缘分吗?

清朝入主中原后,全盘接受了大明皇宫与皇家林苑——第十七回所谓修建“大观园”与“元妃省亲”,就是崇祯十七年从五月到九月底,修复被李自成部分焚毁的中南海与北海,还包括故宫部分建筑,准备为迁都北京的孝庄孝端两宫与顺治皇帝的接驾。从晚饭后到子夜过后,七个小时(三个半时辰)的荣国府“省亲”,就是摄政王(贾赦贾政贾琏)筹办的盛大的接驾盛典,地点在府右街中南海西大门东面的紫光阁大月台。

到顺治十一年圣寿节,南苑皇家猎场已经修复。凤河与太子河畔的大片森林草原上,亭台楼阁,假山花园,焕然一新。一面为太后贺寿,一面为陈寿的远征送行。董鄂氏的丈夫也随征而去。此日,董鄂氏初次单独觐见皇兄福临。就发生了第一回“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甘露浇灌之恩”,“以泪还债之情”的缠绵故事。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前世缘,还是今生爱,你相信缘分吗?

第五回贾宝玉与兼美的太虚幻境幽会,而跌入迷津,发生在顺治十二年圣寿节。备受相思之苦的福临,达到了寝食俱废,影响龙体的程度,母亲孝庄皇太后(警幻仙姑,木居士: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不敢继续阻挡儿子与弟媳妇的私会了,遂懿旨大秘书苏麻喇姑(灰使者),在北海琼华岛自己的秘密香艳卧室,安排这一对逆子相见。希望从此幡然悔悟,改邪归正,万万不要以皇帝的身份,与弟媳妇厮混,成为史书上“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而遗恨千古。结果弄巧成拙,未婚先孕,不得不奉子成婚,低调入宫,请德国神父汤若望(胡太医)协助药物流产,打下一个“成型的男胎”。时间是顺治十二年二月初八受孕,当年夏季入宫流产(隐写在尤二姐流产的故事里)。

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宝黛初会,隐写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由孝庄皇太后(贾母)主持册封盛典与祝贺盛宴。

从顺治十一年二月初八算起,到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到后宫交泰殿接受册封,事实婚姻将近三年,第三回写成了“宝黛初会”,岂能不“似曾相识”??《清史稿》记载董鄂氏“十八岁入侍”,早超过了“十三至十七岁”的选秀界线,显然是“欲盖弥彰”也。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前世缘,还是今生爱,你相信缘分吗?

​曹雪芹用十一个聊斋式的短篇小说,采用神话、梦幻、传奇、故事等手段,调动22个红楼梦明星演员,联合演绎了福临与弟媳妇董鄂氏的婚外恋、一夜情、意淫淫人,偷欢幽会、未婚先孕、妊娠反应、包养小三、停妻再娶、后门进宫、寄居偏室、后妃争宠、一年圆房,流产男胎、夭折婴儿、下红贫血、不能再育、抄家扫黄、悔婚自裁,悲悼诔文、追封皇后、逾制厚葬,削发泄愤,真假火化、贞妃殉葬,顺治“痘亡”,福临出家等曲折离奇的故事——最后,撒手人寰,“走来名利无双地,打出樊笼第一关”。

在群星璀璨的女演员中,潇湘妃子林黛玉,是她们唯一以“纯洁少女”之身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代表,晴雯则是进入《金陵十二钗》副册的代表。

像国画的“披麻皴”,像拉洋片的万花筒,意识流构思方式,魔幻现实主义隐写笔法,量子纠缠般的分合交叉,像孙悟空七十二变,无所不用其极,所以麻翻了普通读者,忽悠了红学专家。三百年来,成了一个“梦魇”(张爱玲语)。“越研究越糊涂”(俞平伯语)。

但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已经明确指出,《红楼梦》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第一回中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红楼梦》中的“爱情”是前世缘,还是今生爱,你相信缘分吗?


结语

由此可见,《红楼梦》确是一面《风月宝鉴》——正面看到的“美女”是“假语存焉”的小说(“无非公子与红妆”),背面看到的“骷髅”是“真事隐去”的历史(“白骨如山忘姓氏”)。既要阅读正面的“美女”与“白骨如山”,更要研究反面的“骷髅”与“公子红妆”,《红楼梦》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