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瞭解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麼?

首先;我是河南人,河南是戲劇大省,各種劇目名角展現舞臺,我小時候就喜歡看戲,儘管看不懂戲,只是娛樂而已,後來隨著年齡成熟,對戲劇有了更深的瞭解。

河南農村過年,為了增加年味,正月人們閒暇無事,會請一些有名劇團來演出,吸引不少戲迷前來看戲,這村唱罷那村唱,熱熱鬧鬧過新年。記得那一年我們村請來了河南省豫劇一團演出,考紅,花木蘭,白蛇傳等三天戲,據說主演是常香玉,呵!四村八鄉戲迷來我村看戲,可以說是人山人海,戲臺下有專業維護人員,以免影響演出。儘管有人在維護秩序,擋不住人們看常香玉的慾望,人們像海浪一樣一波一波湧向舞臺,看一看真實常香玉是何許人也。我對常香玉唱的戲印象很深,她在舞臺唱的白蛇傳永記我心,可以說是吐字清楚,身段穩健,把戲中人物刻化的活靈活現,至今難忘。

說起河南戲劇有豫劇,曲劇,越調,墜劇,還有太康道情等,我以豫劇為例吧!豫劇;以她的優美旋律,地道的中原音韻,豐富的傳統劇目,和藝術家們精湛的表演,而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在中原這塊戲曲熱土上,湧出一大批優秀豫劇演員,其中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閆立品,桑振君,六位戲劇大師成為六大流派創始人,人稱六大名旦。使豫劇這朵藝苑奇葩更加詢爛多姿。越來越引人注目豫劇六大名旦六大家,她們是在這幾十年的演出實踐中,取得戲迷認可的成績。在聲腔藝術上,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而自成一派,從而豫劇推向戲劇高峰,為弘揚民族文化,為豫劇的繁榮發展和壯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五大流派 常,陳,催,馬,閻


2020年我在疫情期間閒暇無事創作出回憶六大名旦輝煌成就,展現豫劇六大流派創始人的圖集。下面就是名家簡介。


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常派創始人常香玉

豫劇大師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張妙玲,出生於河南省鞏縣董溝村(今鞏義市),豫劇表演藝術家。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細緻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斷橋》、《大祭樁》、《人歡馬叫》、《紅燈記》等名劇深受河南廣大觀眾喜愛,自創唱腔有一種獨特的風格,成為地方戲劇常派創始人。


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常香玉


人物生前成就;

1923年,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鞏義市董溝。

1932年5月,隨父親張福仙搭班開始拜師學藝,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為師。初學武丑、小生、鬚生,後專演花旦。

1933年年初,隨父搭太乙新班習演,向王金枝、徐雙槐求藝。

1935年11月,三赴鄭州,隨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進開封闖蕩。到開封不到兩月,便憑藉文武不擋、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藝,嶄露頭角。由墊戲改為中軸,成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1936年,《泗州城》連演3場,轟動開封。從此以後,常香玉正式成為主演。 [4]

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張福仙、王振南、史書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戲曲研究社。

1938年2月,為宣傳抗日,戲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編劇的新戲《打土地》。

1941年秋,初識崔蘭田,並與湯蘭香重逢,合作演藝《販馬記》。

1944年6月3日,與陳憲章結為連理,結婚儀式在西安東大街正大豫飯莊秘密舉行。

1945年4月28日,正式公開與陳憲章的關係。不久,長女常小玉出生。

1946年7月,次女陳小香出生。

1947年10月,陳憲章被國民黨逮捕,常香玉竭力營救,幾近傾家蕩產。

1948年春,在西安創辦“香玉劇校”。6月,兒子陳嘉康出生。 [5]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率劇社開始為捐獻“香玉劇社號”戰鬥機在全國巡迴演出。

1952年3月4日,完成捐機任務,回到西安。

常香玉(晚年照)

1953年4月,隨赴朝慰問團到朝鮮進行慰問演出。

1956年3月4日,河南豫劇院成立,常香玉任院長。

1957年1月14日,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成立,常香玉擔任副主席。

1959年,黨中央第二次鄭州會議召開,常香玉為大會演出了豫劇《破洪州》。5月4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0年8月14日,當選為中國文聯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62年2月2日,河南省文化局舉行收徒拜師大會,常香玉收孫蘭香、林秀蘭等五人為徒,並在大會上發言。

1977年6月,常香玉赴北京參加電影《春天》的拍攝工作。12月27日,調任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

1979年,常香玉當選為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5]

1980年,在河南省第二次文代會上,常香玉當選為河南省文聯第二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主席。

1983年6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任命常香玉為省文化廳藝術顧問,不再擔任省戲曲學校校長。

“香玉劇社號”飛機

1991年5月,在河南省第三次文代會上,常香玉被推舉為省文聯顧問。12月,河南省劇協第三次代表大會在鄭州舉行,被推舉為名譽主席。

1996年11月,河南省劇協第四次代表大會在鄭州召開,常香玉再次被理事會推舉為名譽主席。

1997年4月25日,河南省委決定成立振興豫劇指導委員會,常香玉任委員。12月,收山東菏澤豫劇團演員朱桂芹為徒。

1998年12月,常香玉收開封市豫劇團演員朱巧云為徒。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因病逝世,享年82歲。

常香玉唱腔吐字清楚,念準尖團字音、若吐字不清就不能達意,再好的唱腔觀眾聽不明白,就不會受歡迎。豫劇唱腔中,由於戲劇藝術語言的表達和曲調的配合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並構成完整的唱腔內容,曲調高低不同、韻轍的變化,各種不同情感的處理等等,除了樂曲功能外,戲曲語言是關鍵。念準字的四聲,以河南開封、鄭州一帶方言的聲調為標準,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戲比天大常香玉,人間常留玉生香。一生唱戲為人民,戲迷永記唱戲人。

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陳派創始人陳素真

豫劇大師陳素真 女(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出生於:河南開封,名門望族,官宦之家 曾擔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河北省文聯委員,天津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顧問、天津市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等社會榮譽職務。

陳素真8歲拜師,10歲登臺,她是戲曲教育家、豫劇改革家,並首創豫劇界第一個流派“陳門(陳派)藝術“。陳素真在豫劇六大名旦中年齡最大,從藝最早,成名最早,並且是唯一一位有著生、旦、淨、醜等各行當藝術功底的豫劇大師 ,此外,豫劇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為主,而陳素真則是邊打邊唱、邊唱邊舞,唱、念、做、打、舞綜合運用,精湛的藝術,被視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陳素真唱腔娓娓動聽,細膩流暢,耐人尋味,久唱不衰,特評委六大名旦,陳派創始人。

學生;田敏,牛淑賢,吳碧波,關靈風等等。

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催派創始人崔蘭田

崔蘭田 女 (1926年-2003年04月05日)生於山東省曹縣,歷任安陽市豫劇院院長、安陽市戲曲學校校長;政協河南省第五、第六屆委員,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豫劇功勳杯獎獲得者。六大名旦之一。

崔蘭田的藝術足跡遍及全國,崔蘭田創造的崔派藝術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自立門戶,成為催派創始人。

崔蘭田唱腔;為豫西流派的傑出代表,其唱腔以下五音為體,兼用上五音,同時融會秦腔、曲劇、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劇種的音調,唱腔旋律豐富多彩,發音長於鼻腔共鳴,音域寬廣,行家總結為“氣不暴,聲不搶,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樸實,較少使用花腔。帶一些哭腔,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馬派創始人馬金鳳

馬金鳳1922年,出生在山東曹縣;

1930年,乞討到河南開封拜豫劇演員馬雙枝為師;

1939年,到密縣太乙新班演戲,曾向燕長庚、翟彥身學唱豫西調;

1950年,在安徽省界首成立中原豫劇團;

1953年,到上海演出時,得到梅蘭芳的指點;

1956年,進京演出《穆桂英掛帥》,被譽為“真國色”的“洛陽牡丹”; 洛陽市豫劇團成立,任團長;

1957年,拜梅蘭芳為師;

1958年,在鄭州演出《穆桂英掛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豫劇《花打朝》拍成電影,主演程七奶奶;

1984年,赴廣州參加中南五省文藝匯演,8月帶團到新疆慰問演出;

1990年,在北京亞運會藝術節上演出《穆桂英掛帥》;

2000年,參加排演現代戲《桑榆唱晚》,飾演主角“楊大媽”;2月4日,參加2000年春節戲曲晚會;

2001年,主演新版《穆桂英掛帥》在北京保利大劇院演出;

2002年,參加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演出活動;

2003年4月12日,參加慶祝中國戲劇梅花獎創辦20週年文藝晚會;參加戲曲電視連續劇《黃河九十九道川》拍攝,飾演“奶奶”;

2004年,參加央視戲曲晚會;參加央視“新疆行”大型文藝晚會;

2005年,參加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和元宵節晚會;

2005年11月9日,聘任洛陽市市文化藝術發展事業顧問;

2006年,參加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行馬派藝術戲曲專場演唱會; [5]

2008年初,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月8日,收楊曉青為徒;

2009年9月5日,參加“祝福祖國·唱響神州”河南戲劇名家演,

2012年2月7日,參加2012年河南省地方戲曲拜師盛典晚會;

2013年,參與中國文聯組織《百花迎春》晚會錄製;

2014年1月10日,參加河南省豫東調研討會暨商丘市豫劇院65週年成果展

馬金鳳嗓音明亮純淨,清脆圓潤,音質堅實、柔韌,唱腔以聲為主,真假聲結合運用;唱工以大段敘述性“豫東調”、“二八板”為其擅長,吸收山東梆子的音調加以融化;唱腔結構嚴謹,旋律簡練、樸實,節奏明快、舒展,技巧嫻熟。號稱洛陽牡丹,馬金鳳成為馬派創始人。

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閻派創始人閻立品

閻立品 女(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原名閻桂榮,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蔡寨村人。

早年拜楊金玉為師,1954年被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收為弟子。曾當選河南省政協委員、開封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副主席,是中國豫劇名旦六大家之一。還是少女時候,她即遭受人生重創,立誓終身都不嫁。五十年來,慘淡匠心經營,錚錚鐵骨無所畏懼,真真是一曲弔孝催人淚,品高藝也精。1996年8月11日閻立品病逝於家鄉封丘縣,享年75歲。 成為六大名旦之一。

閻立品的代表劇目《秦雪梅》、《碧玉簪》、《盤夫索夫》、《遊龜山》、《西廂記》。

閆立品唱腔,音色美、唱腔純,扮相秀美,表演深刻含蓄,是地方戲中少有的閨門旦。

作為當代豫劇最有代表性的旦行表演藝術家之一,閻立品先生以其沽身自好、高潔無暇的一生和爐火純青、不同凡響的藝術造詣,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喜愛。閻立品先生在表演藝術上的傑出貢獻,不僅在於她在繼承前輩藝術的基礎上確立、發展了豫劇“閨門旦”行當,更在於她順應豫劇進入城市後觀眾對錶演藝術觀賞需求的變化,吸收其他劇種藝術營養,形成了妝扮淡雅俏麗、表演惟妙惟肖、演唱情真意切的藝術風格,極大地豐富了豫劇表演藝術、聲腔藝術的表現能力,為豫劇從“演故事”向“演人物”轉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自己唱腔獨特,另立一派,成為閻派創始人。

閆立品唱腔給觀眾留下美好的印象。代代傳唱。

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桑派創始人桑振君

豫劇大師桑振君,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桑振君,7月9日7時在河北邯鄲逝世,享年76歲。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1日在邯鄲市舉行。

2000年,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文聯主辦,河南省藝術研究所、河南省戲劇家協會、邯鄲市文化局承辦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桑振君從藝66週年暨桑派藝術研討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有關領導和專家對她給予了高度評價:桑振君是一位久負盛名、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老一代豫劇表演藝術家,和陳素真、常香玉、馬金鳳等齊名於觀眾心中。她在長期的舞臺藝術實踐中,勤於學習、勤於探索、不斷創新、獨闢蹊徑,形成了自己特色鮮明的藝術風格,她的表演藝術被戲劇界和人民群眾譽為“桑派”藝術,為豫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學生;趙貞玉,劉伯玲,胡小風等等。

本人才疏學淺,如有冒犯請指教,如今青年人不喜歡看戲,我認為戲劇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可遺忘。希望戲劇演員後起之秀能把戲劇傳承下去。

我有幾句話送給各流派 弟子們;老師不過一路人,學戲全靠自用心,若是自己不用心,首先不是戲中人。好啦再見吧!


河南六大流派創始人名錄

鄭州人家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