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何处"戏子坟"

京城何处

旧时称职业戏曲演员为"戏子",据说含轻蔑意,余不以为然;倘读过明代成化进士、浙江右参政陆容所撰的《菽园杂记》,便知后来所言"戏子",实则"戏文子弟"(即戏曲演员)之简称也,岂含轻蔑之意?  清朝同光年间,京剧兴起,风靡百余年,艺人生老病死,层见叠出,而北京人惯称的"戏子坟"亦逐年迭起,其著名业冢共有四处。  北京最早的戏子坟是位于崇文门外四眼井的"安庆义园",它是乾隆时由安徽进京的"三庆班"购置的,演员病故后皆埋于此。生前相依依,死后长相随,足见其颇重乡里之情。  安庆义园渐不敷用,"大老板"程长庚(安徽潜山人)和"春台班"(四大徽班之一)台柱余三胜遂筹资购右安门内盆儿胡同土地另辟"潜山义园",以葬诸多同乡。  位于崇文门外南极庙街南极庙东侧的"春台班义地",是全体演员集资于咸丰初年修建的公墓。满族著名"花脸"钱金福,虽不属于春台班,但却将其做"内廷供奉"时所得俸禄资助于义地,故同行皆谓其"大积阴德"。  上述三处梨园义地,多年无人照管而化为荒冢,于四十年代被夷为平地,并陆续变作房基,屡经变迁而难觅其遗址。  位于宣武门外陶然亭的戏子坟,系安徽、江苏、湖北三省演员集资修建,故曰"安苏湖梨园养地"。义地附近的"松柏庵",是梨园界的"乐园"。  今日之陶然亭公园,旧称"窑台儿",盖因窑土堆积如山而故名也。土台上有茶馆儿,名曰"窑台茶馆",其周围窑坑累累,芦苇丛生,凫趋雀跃,野景令人迷醉,梨园老少清晨皆来此喊嗓练功,而后到窑台茶馆歇脚喝茶,相沿成习,乐在其中。  自窑台茶馆西行百余步,即为松柏庵。其庵坐北朝南,乃两进院落。前院正殿五间,系吕祖殿,供纯阳祖师吕洞宾,左右塑龟蛇二将。东配殿五间,曰"昆仑善社",程砚秋书其匾,内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西配殿五间,供梨园界人士闲住,既非公寓又非别墅,来去自由且分文不取。  这座庙宇,尚有东、西两个大跨院,东跨院设"九皇殿",供伏羲、神农、黄帝等远古之帝王,梨园公会每年在此举行"九皇会",沐浴斋戒,焚香膜拜,忏悔素日浓施粉黛、糜费膏梁之罪愆。西跨院所设为"喜神殿",每岁正月初一祀其神。  此庙之产权属于梨园公会,梨园界生、旦、净、丑各行当演员生前以此庙为聚会之地,死后则葬于庙前及其东侧的义地。被誉为"国剧宗师"的杨小楼,著名花脸"金派"创始人金少山,著名小花脸高四保及其子"高派"创始人高庆奎等名伶,皆葬此义地。  一九五二年二月,北京梨园公会郝寿臣、王瑶卿、梅兰芳、姜妙香等以松柏庵为校址,创建北京市戏曲学校,遂成立迁坟委员会,把安葬于安苏湖梨园义地的骸骨迁往南苑"集贤村"公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