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成長

最近,我讀了《教師自我突圍的秘訣:36位名師的專業成長經驗》,這本書共有4個主題:專業成長的秘訣、課堂教學研究、學科教學藝術和學生素養培育,介紹了36位名師專業成長的經驗。


教師的成長


一、多思考,多研究

作為一名教師,要多關注自己的課堂,多關注自己的學生,把教育教學當作一門學問去研究,這樣才會有更深刻的認識,才會有更多的創造力。

李吉林老師到了40歲,仍保持開放的學習心態,不斷探究兒童教學的發展,從“情境教學”“情境教育”到“情境課程”,他不斷實踐、反思、追問,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為兒童高效學習全面發展研究、探索。

盧明老師也提出了名師成長要跨三關:第一是有思想有主張。要養成質疑與追問的習慣,提煉自己的教育主張 或信條;第二是有精神及學術境界。把職業當成事業,當成專業。第三要有實踐歷練。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解題、品題、命題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一個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主張,必定是離不開思考和研究的,也正是在不斷地思考和研究過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成長。


教師的成長


二、多學習

多去聆聽其他老師的授課,總會讓我們受益良多。一樣的教學內容,也會有不一樣的教學思路,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也可以有出人意料的創新。同一個班級,不同的任課老師會有不一樣的有效的課堂管理模式。始終用欣賞的眼光、學習的心態去聽課,去品悟,我們才能發現更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除了多去聽其他老師的授課,我們自身也要不斷地學習、接納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工具。現代教育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許多便利。從投影儀到現在的一體機使用,從傳統的課堂到翻轉課堂,甚至是最近因為疫情開學延遲,我們不得不當主播,開展線上教育。對於未來,最大的不變就是改變。我們所有的學習和努力,都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為了更有效地教育。


教師的成長

三、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

在這本書中,我深有感觸的是韓興娥老師的《深度發掘誦讀的教育價值》。在此之前,我讀過她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她用具體的實例詳細介紹了海量閱讀的開展,從“博採眾長的低年級識字”到“踏上閱讀快車道的二年級”,再到“中高年級的快樂閱讀教學”,孩子小學階段的“海量閱讀”過程是那麼的清晰可見。長期的閱讀積澱,為孩子們的文學素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誦讀,學生的素養培育還有多種方式,如張天孝老師分享的數學教育之“根”——發展思維能力,李峻老師的“支援模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德國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說:“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教育的這條道路上,我們要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促進自己成長,更多地去教育我們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