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

最近,我读了《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36位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这本书共有4个主题:专业成长的秘诀、课堂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艺术和学生素养培育,介绍了36位名师专业成长的经验。


教师的成长


一、多思考,多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关注自己的课堂,多关注自己的学生,把教育教学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这样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才会有更多的创造力。

李吉林老师到了40岁,仍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不断探究儿童教学的发展,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他不断实践、反思、追问,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为儿童高效学习全面发展研究、探索。

卢明老师也提出了名师成长要跨三关:第一是有思想有主张。要养成质疑与追问的习惯,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 或信条;第二是有精神及学术境界。把职业当成事业,当成专业。第三要有实践历练。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品题、命题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必定是离不开思考和研究的,也正是在不断地思考和研究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成长。


教师的成长


二、多学习

多去聆听其他老师的授课,总会让我们受益良多。一样的教学内容,也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思路,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有出人意料的创新。同一个班级,不同的任课老师会有不一样的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始终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去听课,去品悟,我们才能发现更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除了多去听其他老师的授课,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接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工具。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从投影仪到现在的一体机使用,从传统的课堂到翻转课堂,甚至是最近因为疫情开学延迟,我们不得不当主播,开展线上教育。对于未来,最大的不变就是改变。我们所有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为了更有效地教育。


教师的成长

三、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这本书中,我深有感触的是韩兴娥老师的《深度发掘诵读的教育价值》。在此之前,我读过她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她用具体的实例详细介绍了海量阅读的开展,从“博采众长的低年级识字”到“踏上阅读快车道的二年级”,再到“中高年级的快乐阅读教学”,孩子小学阶段的“海量阅读”过程是那么的清晰可见。长期的阅读积淀,为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诵读,学生的素养培育还有多种方式,如张天孝老师分享的数学教育之“根”——发展思维能力,李峻老师的“支援模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促进自己成长,更多地去教育我们的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