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奇袭日本计划为何失败?逃不过这两个原因

引言:

甲午中日战争以前,我们的北洋水师的实力不容小觑,日本人的心理也没有全胜的把握,但是只有试一试才知道成败与否,伊藤博文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失败,撤兵北海道转到俄国,A计划不成有B计划,这才是一个一场战争应该做的准备,但是此时的清朝朝廷正在密谋如何去袭击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奇袭日本计划为何失败?逃不过这两个原因

宋育仁提出袭击日本

中日甲午战争即将开启的时候,黄海海战大败,此时正在伦敦作为公使的时候提出了袭击日本的奇想,准备购买英国先进的军事武器,以及快艇,假借回国的名义向日本发出攻击,这一计策得到张之洞的大力支持。但是清朝朝廷这时候根本没有钱,怎么购买这些先进的武器呢?宋育仁借到了钱,但是计划并不能如期进行,这是为什么呢?

清朝朝廷并不想要开战,李鸿章的支持和日本讲和,李鸿章被授命前去日本,慈禧太后因为自己的生日没有过好,也否决了宋育仁的奇想。其实宋育仁的想法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最坏的打算如果失败了,也能起到警戒日本的作用,只不过此时的清朝软弱无能,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一场战争,所以遭到否决也是意料之中。宋育仁的想法就这样被浇灭了。

甲午中日战争:奇袭日本计划为何失败?逃不过这两个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不得不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这一条约的签订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再下降!中国老百姓不堪压迫奋起反抗,这就先后带来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爆发。

失败的原因

为何宋育仁的想法会不了了之,这两个原因逃不过。

1.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再的忍让已经成为习惯,经济实力衰弱,一场战争比的不仅是军事实力,更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2. 清廷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固化,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这也是后来列强想要瓜分中国的重要原因。

如果设想当时宋育仁的计划成功了,军事武器也比较先进,打败日本赢回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清廷的做法是直接认输的状态,这也是符合了大自然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

甲午中日战争:奇袭日本计划为何失败?逃不过这两个原因

结束语: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条约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人思想解放,摆脱封建统治,向现代化进程靠拢。但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要倡导世界和平,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地位,但是我们爱护和平,铭记历史,不主动侵略他国,也要保护属于我们中国的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