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有3块的玉璧,价值连城,却被农村小孩拿着满街跑

有一位外乡人偶然经过一个小村庄。走着走着,他突然感觉自己被撞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孩子。孩子见他回头看着自己,脸上一红,说道:“对不起,叔叔,我刚刚只顾着走路,没看到您。”

外乡人注意到孩子手里有块圆形的玉佩,于是问他:“孩子,这玉佩你是从哪里拿来的?”“爸爸在村外挖砖的时候发现的。”商人盯着这块玉佩:只见上面雕刻着一周浅浮雕蟠龙纹,内环上有若干乳钉,还雕刻着一些文字,他不由看呆了。



为什么这位外乡人会对孩子的手中的玉佩感兴趣呢?

孩子手里拿着的,是一块东汉时期的玉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玉十分重视。远古时期,中国人就曾将它作为祭祀神明的工具。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人们又开始将它看作是一种配饰。人们将挖掘出来的原石加以打磨,制作成特殊的形状,戴在身上。




孩子手中的东汉玉佩,被称为“宜子孙”玉佩。

古人一向重视子嗣繁衍,因此创作出了这种特别的玉佩。这种玉佩上通常都用篆书雕刻着“宜子孙”三个大字,并以蟠龙纹、谷纹、龙纹等诸多纹饰作为装饰。在汉代,“宜子孙”玉佩不仅会被佩戴在身上,也会当作殓葬玉放置在死者的胸背部。这是因为汉代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在埋葬死者时,如果能用玉石组成的物品放在身上,灵魂就会不朽。

因此我们能从汉代的墓葬中,发现很多做工精美的玉器。据统计,全国发现的汉代“宜子孙”玉佩只有三件,孩子手里的这件,是其中最完成、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件,因此价值连城。




这位外乡人发现玉佩后,将此事告诉了当地的文物部门。当地的文物专家在这座村中附近发现了一座汉代墓葬,虽然墓葬已经被破坏,但专家们还是从中发现了298件遗物,孩子手中把玩的“宜子孙”玉佩也被专家收购,并珍藏在博物馆中。如此珍贵的玉璧,却成了孩子手中的玩物,这究竟是一个巧合,还是一种悲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