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沒辦法就這樣黑


武漢擁有90多所高校,據說是全世界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武漢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數量居全國第三,但武漢的大學生畢業後一般都不會選擇留在武漢,而是北上或南下,不知道究竟是感覺武漢不好,還是把流浪當成了習慣?

你如今的氣質,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雷軍1987年考入武漢大學,用兩年時間讀完了四年課程,用接下來的兩年混跡“武漢硅谷”廣埠屯、嘗試做商業軟件、創辦三色公司,後來一路北上,任至金山CEO、創辦小米。

與雷軍同年入學的張小龍,在華中科技大學完成碩士學業後,隨即南下廣州,建立了微信帝國。

讓你成熟懂事的那幾年一定很辛苦。雷軍、張小龍們可曾站在這裡沐浴著櫻花樹灑下的縷縷晨光,看著一條小路沿著櫻花樹伸向遠方,是否也擔心錯過與誰的擦肩,是否也站在某個街角,等待她的邂逅?

有些人,說再見可能就真的再也不見了。

講武漢人不重感情肯定不對,所謂的友情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千百年來成為高山流水千古知音的佳話。這段佳話發源於武漢。於是這裡有了一本雜誌叫《知音》,我曾專門寫過《誰還記得那些捧讀知音的時光》,不再贅述。

也許武漢是一個離開會想念,久留會埋怨的城市。也許是畢業焦慮蓋過了對於城市的眷戀。現在網上那麼多人在為武漢加油,世事滄桑,誰能想到會以這種方式懷念自己的大學歲月。

講武漢風景不美更沒道理。武漢美名江城,源於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黃鶴樓、歸元寺、東湖、古琴臺、長春觀等傳統景點名聲在外。

在武漢求學,窗外的萬水千山如詩如畫,恰逢“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的年齡。武昌東湖風景區是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煙波浩淼,風光秀美。隨處可見的亭臺樓閣,配合著一汪碧水,就像紅樓夢裡大觀園味道。


西魏遺少


其實,想評價武漢,至少要在長江以南和長江以北都生活過,才能真正明白武漢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我來自北方,我媽說我去武漢工作,用的詞是去南方工作。而我之前在廣東的時候他們說我去武漢,則是北上奮鬥。

武漢,一直就是這麼個不南不北的地方,甚至武漢人自己都這樣說。

不南不北,即是中間,所以當個中部最大城市也名正言順。目前也總算如願以償獲選國家中心城市,文明城市,衛生城市,5G第一批也有武漢。萬幸,垃圾分類還沒強制性。

我在武漢八年,朋友說我這種叫做新武漢人,後來我才知道,我身邊的那些操著流利武漢話的同志們,大多都是新武漢人。只不過他們有的來了二十年,有的來了一代人那麼久。但他們的根不在武漢,就像我。

即使八年了,喝醉了之後我還是想盡辦法找個牛肉麵鋪子,搞一碗肉蛋雙飛的毛細。

初來,武漢很大。在市區內活動,經常要開車一個小時,如果去周邊幾個區辦事,至少預留半天的時間。那會兒地鐵未通,整個城市顯得特別大。我還曾跟朋友們戲說,光谷這地方沒有一兩百萬的生意我是不會去的。

後來武漢慢慢變小了,為了一個糯米包油條,我可以從中南跑到循禮門。欠一口豆皮,又跑到了漢陽鐵路醫院。好吃的東西知道的越來越多,對武漢的大街小巷也越來越熟悉,結果體重也越來越大。。。

胖,其實沒什麼感覺。畢竟胖了就慢,文藝點叫閒適。尤其在這個本來就閒適的城市,更顯得搭配。

有人會說,武漢人性子急,就連他們最有名的小吃熱乾麵,都沒有幾個人是老老實實坐在店裡吃完的。對啊,那店裡的桌子本來就沒打算給那些奮鬥的年輕人用。他們真正的作用是給那些買碗麵再配一瓶小酒的散淡之人,跟我一樣。

武漢的快和慢分別佔據著這個城市的角角落落。早晨,快的去趕著地鐵公交,慢的在享受一天的早酒。中午,快的等著外賣,慢的則晃去了熟悉的小攤。白天裡,快的在拼命工作,慢的逛著公園,打著紅中賴子槓,釣魚,吹牛。

而這種快與慢的世界一定有一個交匯處,夜宵。

外地的朋友來到武漢,總問我武漢有什麼好吃的,可能我兩百斤的體重給了他們足夠的信心。我也總回答。武漢,是一個讓你白天睡覺的城市。早餐和夜宵棒到無法形容,而正餐則悽慘的連個自己的特色都找不到。

武漢的夜宵界是個江湖。漢口的二七路、萬松園,武昌的糧道街絕對是其中最大的擂臺。

小龍蝦,燒烤,涼麵,綠豆沙,炸炸,鴨脖。各派的掌門位置並不穩定,隨時都有衝出來的愣頭小子想把大佬們斬於馬下。肥肥


波大人


去過好幾次,是去出差的,去的地方叫光谷創業街,期間去了武漢大學,和一些其他地方,但都是光谷周圍,介於去過幾次的機會,來談談對武漢的感覺,第一,交通擁堵,我在上海生活,覺得上海就夠賭的,到武漢比上海更堵,而且很多司機不按交通規則,見縫就擠,變道不打轉向,不讓道,感覺路是自己家的。第二,消費貴,就說如家酒店吧!每個城市都有,但是武漢的特別貴,我在蘇州,上海,北京,深圳,合肥,寧波,住的如家酒店價位都在125到285之間,在武漢386,而且說漲價就漲價,頭一天晚上385,第二天晚上到了星期六了,就變成415了。然後換了一個酒店,價格也相差無幾,關鍵衛生也搞得不乾淨。第三,道路規劃,我去武漢的幾次時間段跨期有三年,第一次高架正在修,到了現在還在修,蘇州的中環,南環,北環,也沒有修這麼長時間啊!


Ac莫雨


武漢是一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吧!

它很擁擠,因為學生很多,大學一座挨著一座,生在湖北,如果沒有想去外省的想法,武漢可選的學校還是很多的,不同層次,不同優勢的大學基本都有。

有許多有名的學校都在武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等。

所以學生是個很龐大的群體,我大學四年都是在武漢度過的,很熱鬧,也很懷戀。那時候地鐵還沒建好,城區到處都在挖路,灰塵很大。

可是無論如何都擋不住年輕人逛街的熱情,我經常跟著室友在光谷,街道口這些地方逛,逛一整天都不嫌累。

還有武漢的秋天和春天都很短,往往是夏天過了就是連綿的雨季,然後就是冬天,初春就是倒春寒,跟冬天一樣冷,而後就會很快熱起來。

所以這對於大學生來說其實有些艱難,我那時候宿舍是沒有空調的,冬天都在被窩裡窩著,靠自己硬抗。夏天就更奇葩,網上有許多搞笑的消暑方式可能都來自武漢。

當然現在學生宿舍好像已經裝空調了,條件比之前要好些了。

還有武漢有許多好吃的,也是讓人忍不住想吃的。周黑鴨,精武鴨脖,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等等。

因為武漢大學多,每個大學都有一條后街,每條街上都有讓人垂涎的美食,關鍵是價格便宜。

總之,武漢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疫情過後,它一定會恢復之前的熱鬧。


艾米小姐99


我是出生在武漢的武漢伢。生活在英、俄租界地帶。小時候,夏天傍晚各家各戶擺出的竹床陣擺滿了籃球場、馬路兩邊;冬天經常下大雪,打雪仗、堆雪人。那時流行玩洋畫、聽評書、粘知了、花1分錢看小人書、3分錢吃冰棒、用糧票換雞蛋。上學時天天穿過江漢路,那時江漢路的人不太多。

現在很討厭有人說武漢什麼碼頭文化、什麼愛吵架罵人,我成長中根本不是這樣的。我的周圍人說話都比較有禮貌,極少數是滿口髒話,不能以偏概全。


小飛拳


為麼事搞麼事?哈哈,武漢對於俺來說就是第二故鄉哦,96年中專,然後去武漢一醫專去讀護理,當時才16歲,懷著無限的憧憬,美好的夢想銅這個河北石家莊這兒坐了十幾個小時,那個時候還是綠皮車車的蠻悲催的一次,拿到了武漢這個嶄新而充滿美妙世界的這個大城市,據說我們學校除了有很出名的前輩,就是池莉,心裡還是帶有一份小驕傲的,第中蠻深刻的,就是武漢的小吃熱乾麵,豆皮,苕面窩糯米雞,蛋酒豆腐腦燒賣,雞冠餃,牛肉寬粉,牛肉細粉,大龍蝦,辣鴨脖,辣鴨翅,紅燒油鱔魚,香辣牛蛙,小龍蝦,麻團,粉蒸肉,清炒菜薹,粉蒸魚,還有夜市中各個色的特色塞燒烤,哇,武漢真的是一個蠻接地氣的城市,特色小吃就是街邊攤位的都是蠻正點的,想想都要流口水了,還有涼皮武漢人性格都蠻潑辣的,尤其是那個女孩,因為我們都是女性,感覺她們的性格真的是蠻潑辣,又不想去黃驊了的,手機裡颳了很快,生意蠻高,聽著像吵架,其實他們性格開朗的一種見證吧!在武大的那個門口,櫻花盛開的季節都是蠻浪漫的,還有東湖磨山楚天台,黃鶴樓,武昌起義廣場,博物館,今年旅遊帶著我家二娃去桂林,中途經過武漢,我還從火車上特意下到站臺上,深深的吸了幾口武漢的空氣,我的第二故鄉,我又經過你了,遠遠的注視你,祝你永遠的幸福吧,不斷的壯大,雖然現在一起很重,但是我相信有我們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她一定可以儘快的恢復起來,相信我們大武漢的精神,一定可以振奮,早日騰飛的,成為繼背上廣深以後,另一個超大級城市的崛起,相信一定是你的,加油買拉五我的大武漢💪


茉莉花環娜


武漢是一座一半武漢人,一半“外地人”的城市。

本人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爺爺奶奶輩就在武漢了。

也許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武漢就像是一個東南西北的大雜燴城市。總體來說,碼頭文化、市井文化比較濃厚,你可以看見漢口的吉慶街和武昌的糧道街,各種玲琅滿目的早點和小吃,都藏匿於窄巷和刁角(偏僻角落);但是它又有南方的小資,你可以在美院旁的曇華林點上一壺手磨咖啡,也可以在武漢天地品嚐正宗的西餐或日料。

說到武漢人,更是形形色色。從小街巷裡穿著睡衣,sa著拖鞋,手捧熱乾麵,“過早”的爹爹婆婆;到出入高級酒店,穿著小禮服,端著紅酒杯的小哥哥小姐姐;從在任何空地都能大著嗓門吆喝,跳起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到能說流利英文,ktv裡經濟、黃梅戲、音樂劇都不在話下的老阿姨們。從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就能問候人祖宗十八代的潑辣人們;到即使說著武漢話,還能對人撒嬌的嗲女生。只能說,也許大家對武漢人的固有印象,只是某個層面的某個點,那絕不能代表大多數的武漢人。

身為武漢人,實事求是的說,這座城市的包容度確實不是太好,不過現在的年輕一輩,這種情況已經有很大改觀。老一輩的武漢人,基本很難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並且他們也許覺得說武漢話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以至於,很多外地來武漢的朋友,最後不得不憋著一口漢腔,好像不習得武漢話會被人看不起一樣。

我在武漢生活二十多年,MBA畢業後去了北京,也有幾年短暫的海外工作時光。其實當人的眼界大了,圈子大了,你自己身份證上寫的出生地也就不那麼重要了。每當別人問我我是哪裡人,得知我是武漢人後,會說“你一點也不像武漢人”。其實並不需要給人貼上地域標籤,是哪裡人也並不重要。

希望我的家鄉能夠成為一座更加包容的城市,也希望和我一樣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們,大家也更多的用普通話和來武漢的朋友們交流(武漢話確實聽著比較兇)。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大學生能夠在武漢畢業之後,選擇留在武漢。“新武漢人”還是“老武漢人”,大家都是武漢人,這樣才能一起讓武漢變得更好!



我就隨便取個名字


武漢見證了四年的變化,真的太喜歡這座城市了。

大一剛入學,很不喜歡武漢,因為是從虎泉那邊去學校的,有點破舊,第一印象就對武漢有些不滿,加上九月份真的悶熱,更想回家了,民族大道又堵,加上手機又在光谷被偷,氣得不得了,之後大一一直在學校待著,沒怎麼出門。

大二開始去景點玩,發現武漢真是歷史悠久而且能玩的地方太多了,遊客常去的黃鶴樓戶部巷曇華林這都不用說了,晴川閣漢陽造江漢路楚河漢街哪裡都有好玩的,這都不是什麼,古德寺拍照絕了,東湖啊逛要逛一天,還有紅館啊辛亥革命紀念館啊湖北省博物館啊這些,真的有意義。

大三主要是吃,想吃美食就去萬松園,羅森today裡的美食也超多,首先玩就玩不過來,吃的話熱乾麵,豆皮,面窩什麼的,牛肉麵我還是最喜歡青山羅氏牛肉麵,糯米包油條喜歡何嫂,烤鴨脖瞭解一下,周黑鴨小胡鴨廖記棒棒雞什麼的簡直最愛,滷菜也好吃,還有各種加盟店網紅店,而且武漢真的日料店無敵多!我太喜歡日料了,武漢滿足了我所有的需求。

大四馬上畢業了,又去了至前去過的地方,也去了很多收藏了很久的店,很捨不得離開,大一時的想法真的太傻了,我從沒有那麼想留在武漢,後悔大一沒有好好逛逛武漢,她太美了。


影視外鄉人


武漢夏天像火爐,並且這裡夏天和冬天的天氣非常明顯,基本上春天和秋天很短,所以穿一件長袖的時間很短,這裡很乾燥,來到這裡,特別到了冬天,潤膚霜和潤唇膏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因為武漢在內陸,所以才形成了這樣的天氣,武漢分為三鎮,漢口,武昌和漢陽,漢口以商業為主,武昌以教育為主,不知道你要住在哪/這裡的人脾氣也蠻暴躁,開公交車像開F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7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93b34cd7e474b70a3e6e9a41495e874\

小陽陽的春天


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曾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抗疫以來,我們從無數為抗疫一線的武漢人身上,都感受到了這種英雄氣概——堅忍不拔的頑強鬥志!

◎張定宇: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必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關注的中心。天生樂觀,大嗓門、風風火火的武漢人,在最初的驚慌失措後,鬥志迅速激發,而衝在戰疫最前線的,無疑是直接面對病毒的醫務工作者,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就是其中代表。

張定宇院長,新華社記者柯皓 攝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最早集中收治不明肺炎患者的醫院,是這場全民抗“疫”之戰最早打響的地方。身患漸凍症,妻子被感染,張定宇在這樣的情況下仍帶領600多名醫護人員長期奮戰在抗疫一線,被同事稱為“張鐵人”。他那句“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病毒,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感動無數國人。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在阻擊疫情的最前線,武漢的醫務工作者沒有退縮。面對著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以及嚴峻的疫情變化,他們義不容辭,衝鋒在一線,奮戰在一線。累趴的他們,只能這樣“小憩”。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張定宇、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因抗擊疫情不幸殉職的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還有無數奮戰在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是不退縮的武漢人代表,是抗疫一線真正的戰士,勇士!

◎餘昌平:怕什麼?疾病來了,有我們醫護人員衝在前面!

信了你的邪,這又是武漢人的一句口頭禪,它表達的意思其實是“不信邪”!夏熱冬寒的惡劣氣候,磨鍊了武漢人的樂觀精神。“熱也好,冷也好,活著就好”,武漢人骨子裡有股“不信邪”的勁兒,在這場戰“疫”中,武漢人從未如今天這般痛楚,也從未如今天這般堅強。

餘昌平醫生的微博及視頻

餘昌平,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科醫生。過去的一個多月,他經歷了從發燒到確診感染到住院後病情急速惡化,再到23日二次複查核酸陰性的生死歷程。他用微博講述自己的戰疫經歷,笑說自己從閻王殿裡走了一遭,死了一趟,又回來了。在傳播最廣的視頻裡,餘昌平醫生指著鏡頭笑著說,“怕什麼?天塌下來,有長個子頂著。疾病來了,有我們醫護人員衝在前面。”而病毒,也最終輸給了這個“不信邪”的武漢醫生。

洶洶的疫情,的確讓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暫時陷入了沉寂,但從來沒有摧毀它的免疫系統——樂觀的心態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宅在家中的武漢人,用各種方式自娛自樂,在本該沉默的夜晚,他們推開窗,合唱國歌,為自己的城市加油。

承受痛苦,面對困難,卻依然相信希望、熱愛生活,這就是不信邪的武漢人。無論多麼艱難,都不能阻止武漢人找到希望的火種。

◎汪勇:我送的不是快遞,是救命的人!

誰也不曾料到,此次疫情來勢之洶、傳播之烈、擴散之廣、全社會所面臨的挑戰之大,堪稱前所未有,處於疫情中心的武漢,承擔了這一切,忍痛負重,自閉門戶,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堵上了疫情擴散的槍眼。身在其中的武漢人,要麼自覺宅家隔離,要麼自發行動起來,從事各種志願服務,匯聚為這個城市的一股股暖流。

汪勇

汪勇,土生土長的武漢80後,快遞小哥。大年三十,汪勇第一次接送因限行無法回家的金銀潭醫院護士,就這樣開啟了他的志願者之路。從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到為醫院解決就餐問題,再到後來成為醫護人員的生活“秘書”,汪勇在半個多月裡,已經為1000多名醫護人員提供服務。他說: 我送的不是快遞,是救命的人。

在武漢,像汪勇這樣的志願者,成千上萬的活躍在武漢。他們有的在方艙醫院為醫務人員與病患清理重度汙染的生活、醫療廢物,有的頂著市民的不理解下基層大排查大走訪,有的穿梭在武漢城裡開車為社區居民提供出行保障……從一座城,到一個人,志願者們默默的行動著,用雖不起眼卻不可或缺的舉動,連接著這座城、潤滑著這座城、溫暖著這座城!

大江奔騰,潮落潮起;冬已盡,春可期。我們相信,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守護,武漢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