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没办法就这样黑


武汉拥有90多所高校,据说是全世界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但武汉的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不会选择留在武汉,而是北上或南下,不知道究竟是感觉武汉不好,还是把流浪当成了习惯?

你如今的气质,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雷军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用两年时间读完了四年课程,用接下来的两年混迹“武汉硅谷”广埠屯、尝试做商业软件、创办三色公司,后来一路北上,任至金山CEO、创办小米。

与雷军同年入学的张小龙,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随即南下广州,建立了微信帝国。

让你成熟懂事的那几年一定很辛苦。雷军、张小龙们可曾站在这里沐浴着樱花树洒下的缕缕晨光,看着一条小路沿着樱花树伸向远方,是否也担心错过与谁的擦肩,是否也站在某个街角,等待她的邂逅?

有些人,说再见可能就真的再也不见了。

讲武汉人不重感情肯定不对,所谓的友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千百年来成为高山流水千古知音的佳话。这段佳话发源于武汉。于是这里有了一本杂志叫《知音》,我曾专门写过《谁还记得那些捧读知音的时光》,不再赘述。

也许武汉是一个离开会想念,久留会埋怨的城市。也许是毕业焦虑盖过了对于城市的眷恋。现在网上那么多人在为武汉加油,世事沧桑,谁能想到会以这种方式怀念自己的大学岁月。

讲武汉风景不美更没道理。武汉美名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归元寺、东湖、古琴台、长春观等传统景点名声在外。

在武汉求学,窗外的万水千山如诗如画,恰逢“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的年龄。武昌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烟波浩淼,风光秀美。随处可见的亭台楼阁,配合着一汪碧水,就像红楼梦里大观园味道。


西魏遗少


其实,想评价武汉,至少要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都生活过,才能真正明白武汉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我来自北方,我妈说我去武汉工作,用的词是去南方工作。而我之前在广东的时候他们说我去武汉,则是北上奋斗。

武汉,一直就是这么个不南不北的地方,甚至武汉人自己都这样说。

不南不北,即是中间,所以当个中部最大城市也名正言顺。目前也总算如愿以偿获选国家中心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5G第一批也有武汉。万幸,垃圾分类还没强制性。

我在武汉八年,朋友说我这种叫做新武汉人,后来我才知道,我身边的那些操着流利武汉话的同志们,大多都是新武汉人。只不过他们有的来了二十年,有的来了一代人那么久。但他们的根不在武汉,就像我。

即使八年了,喝醉了之后我还是想尽办法找个牛肉面铺子,搞一碗肉蛋双飞的毛细。

初来,武汉很大。在市区内活动,经常要开车一个小时,如果去周边几个区办事,至少预留半天的时间。那会儿地铁未通,整个城市显得特别大。我还曾跟朋友们戏说,光谷这地方没有一两百万的生意我是不会去的。

后来武汉慢慢变小了,为了一个糯米包油条,我可以从中南跑到循礼门。欠一口豆皮,又跑到了汉阳铁路医院。好吃的东西知道的越来越多,对武汉的大街小巷也越来越熟悉,结果体重也越来越大。。。

胖,其实没什么感觉。毕竟胖了就慢,文艺点叫闲适。尤其在这个本来就闲适的城市,更显得搭配。

有人会说,武汉人性子急,就连他们最有名的小吃热干面,都没有几个人是老老实实坐在店里吃完的。对啊,那店里的桌子本来就没打算给那些奋斗的年轻人用。他们真正的作用是给那些买碗面再配一瓶小酒的散淡之人,跟我一样。

武汉的快和慢分别占据着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早晨,快的去赶着地铁公交,慢的在享受一天的早酒。中午,快的等着外卖,慢的则晃去了熟悉的小摊。白天里,快的在拼命工作,慢的逛着公园,打着红中赖子杠,钓鱼,吹牛。

而这种快与慢的世界一定有一个交汇处,夜宵。

外地的朋友来到武汉,总问我武汉有什么好吃的,可能我两百斤的体重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我也总回答。武汉,是一个让你白天睡觉的城市。早餐和夜宵棒到无法形容,而正餐则凄惨的连个自己的特色都找不到。

武汉的夜宵界是个江湖。汉口的二七路、万松园,武昌的粮道街绝对是其中最大的擂台。

小龙虾,烧烤,凉面,绿豆沙,炸炸,鸭脖。各派的掌门位置并不稳定,随时都有冲出来的愣头小子想把大佬们斩于马下。肥肥


波大人


去过好几次,是去出差的,去的地方叫光谷创业街,期间去了武汉大学,和一些其他地方,但都是光谷周围,介于去过几次的机会,来谈谈对武汉的感觉,第一,交通拥堵,我在上海生活,觉得上海就够赌的,到武汉比上海更堵,而且很多司机不按交通规则,见缝就挤,变道不打转向,不让道,感觉路是自己家的。第二,消费贵,就说如家酒店吧!每个城市都有,但是武汉的特别贵,我在苏州,上海,北京,深圳,合肥,宁波,住的如家酒店价位都在125到285之间,在武汉386,而且说涨价就涨价,头一天晚上385,第二天晚上到了星期六了,就变成415了。然后换了一个酒店,价格也相差无几,关键卫生也搞得不干净。第三,道路规划,我去武汉的几次时间段跨期有三年,第一次高架正在修,到了现在还在修,苏州的中环,南环,北环,也没有修这么长时间啊!


Ac莫雨


武汉是一个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吧!

它很拥挤,因为学生很多,大学一座挨着一座,生在湖北,如果没有想去外省的想法,武汉可选的学校还是很多的,不同层次,不同优势的大学基本都有。

有许多有名的学校都在武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等。

所以学生是个很庞大的群体,我大学四年都是在武汉度过的,很热闹,也很怀恋。那时候地铁还没建好,城区到处都在挖路,灰尘很大。

可是无论如何都挡不住年轻人逛街的热情,我经常跟着室友在光谷,街道口这些地方逛,逛一整天都不嫌累。

还有武汉的秋天和春天都很短,往往是夏天过了就是连绵的雨季,然后就是冬天,初春就是倒春寒,跟冬天一样冷,而后就会很快热起来。

所以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实有些艰难,我那时候宿舍是没有空调的,冬天都在被窝里窝着,靠自己硬抗。夏天就更奇葩,网上有许多搞笑的消暑方式可能都来自武汉。

当然现在学生宿舍好像已经装空调了,条件比之前要好些了。

还有武汉有许多好吃的,也是让人忍不住想吃的。周黑鸭,精武鸭脖,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等等。

因为武汉大学多,每个大学都有一条后街,每条街上都有让人垂涎的美食,关键是价格便宜。

总之,武汉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疫情过后,它一定会恢复之前的热闹。


艾米小姐99


我是出生在武汉的武汉伢。生活在英、俄租界地带。小时候,夏天傍晚各家各户摆出的竹床阵摆满了篮球场、马路两边;冬天经常下大雪,打雪仗、堆雪人。那时流行玩洋画、听评书、粘知了、花1分钱看小人书、3分钱吃冰棒、用粮票换鸡蛋。上学时天天穿过江汉路,那时江汉路的人不太多。

现在很讨厌有人说武汉什么码头文化、什么爱吵架骂人,我成长中根本不是这样的。我的周围人说话都比较有礼貌,极少数是满口脏话,不能以偏概全。


小飞拳


为么事搞么事?哈哈,武汉对于俺来说就是第二故乡哦,96年中专,然后去武汉一医专去读护理,当时才16岁,怀着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梦想铜这个河北石家庄这儿坐了十几个小时,那个时候还是绿皮车车的蛮悲催的一次,拿到了武汉这个崭新而充满美妙世界的这个大城市,据说我们学校除了有很出名的前辈,就是池莉,心里还是带有一份小骄傲的,第中蛮深刻的,就是武汉的小吃热干面,豆皮,苕面窝糯米鸡,蛋酒豆腐脑烧卖,鸡冠饺,牛肉宽粉,牛肉细粉,大龙虾,辣鸭脖,辣鸭翅,红烧油鳝鱼,香辣牛蛙,小龙虾,麻团,粉蒸肉,清炒菜苔,粉蒸鱼,还有夜市中各个色的特色塞烧烤,哇,武汉真的是一个蛮接地气的城市,特色小吃就是街边摊位的都是蛮正点的,想想都要流口水了,还有凉皮武汉人性格都蛮泼辣的,尤其是那个女孩,因为我们都是女性,感觉她们的性格真的是蛮泼辣,又不想去黄骅了的,手机里刮了很快,生意蛮高,听着像吵架,其实他们性格开朗的一种见证吧!在武大的那个门口,樱花盛开的季节都是蛮浪漫的,还有东湖磨山楚天台,黄鹤楼,武昌起义广场,博物馆,今年旅游带着我家二娃去桂林,中途经过武汉,我还从火车上特意下到站台上,深深的吸了几口武汉的空气,我的第二故乡,我又经过你了,远远的注视你,祝你永远的幸福吧,不断的壮大,虽然现在一起很重,但是我相信有我们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她一定可以尽快的恢复起来,相信我们大武汉的精神,一定可以振奋,早日腾飞的,成为继背上广深以后,另一个超大级城市的崛起,相信一定是你的,加油买拉五我的大武汉💪


茉莉花环娜


武汉是一座一半武汉人,一半“外地人”的城市。

本人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爷爷奶奶辈就在武汉了。

也许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武汉就像是一个东南西北的大杂烩城市。总体来说,码头文化、市井文化比较浓厚,你可以看见汉口的吉庆街和武昌的粮道街,各种玲琅满目的早点和小吃,都藏匿于窄巷和刁角(偏僻角落);但是它又有南方的小资,你可以在美院旁的昙华林点上一壶手磨咖啡,也可以在武汉天地品尝正宗的西餐或日料。

说到武汉人,更是形形色色。从小街巷里穿着睡衣,sa着拖鞋,手捧热干面,“过早”的爹爹婆婆;到出入高级酒店,穿着小礼服,端着红酒杯的小哥哥小姐姐;从在任何空地都能大着嗓门吆喝,跳起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到能说流利英文,ktv里经济、黄梅戏、音乐剧都不在话下的老阿姨们。从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就能问候人祖宗十八代的泼辣人们;到即使说着武汉话,还能对人撒娇的嗲女生。只能说,也许大家对武汉人的固有印象,只是某个层面的某个点,那绝不能代表大多数的武汉人。

身为武汉人,实事求是的说,这座城市的包容度确实不是太好,不过现在的年轻一辈,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大改观。老一辈的武汉人,基本很难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且他们也许觉得说武汉话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外地来武汉的朋友,最后不得不憋着一口汉腔,好像不习得武汉话会被人看不起一样。

我在武汉生活二十多年,MBA毕业后去了北京,也有几年短暂的海外工作时光。其实当人的眼界大了,圈子大了,你自己身份证上写的出生地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每当别人问我我是哪里人,得知我是武汉人后,会说“你一点也不像武汉人”。其实并不需要给人贴上地域标签,是哪里人也并不重要。

希望我的家乡能够成为一座更加包容的城市,也希望和我一样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们,大家也更多的用普通话和来武汉的朋友们交流(武汉话确实听着比较凶)。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在武汉毕业之后,选择留在武汉。“新武汉人”还是“老武汉人”,大家都是武汉人,这样才能一起让武汉变得更好!



我就随便取个名字


武汉见证了四年的变化,真的太喜欢这座城市了。

大一刚入学,很不喜欢武汉,因为是从虎泉那边去学校的,有点破旧,第一印象就对武汉有些不满,加上九月份真的闷热,更想回家了,民族大道又堵,加上手机又在光谷被偷,气得不得了,之后大一一直在学校待着,没怎么出门。

大二开始去景点玩,发现武汉真是历史悠久而且能玩的地方太多了,游客常去的黄鹤楼户部巷昙华林这都不用说了,晴川阁汉阳造江汉路楚河汉街哪里都有好玩的,这都不是什么,古德寺拍照绝了,东湖啊逛要逛一天,还有红馆啊辛亥革命纪念馆啊湖北省博物馆啊这些,真的有意义。

大三主要是吃,想吃美食就去万松园,罗森today里的美食也超多,首先玩就玩不过来,吃的话热干面,豆皮,面窝什么的,牛肉面我还是最喜欢青山罗氏牛肉面,糯米包油条喜欢何嫂,烤鸭脖了解一下,周黑鸭小胡鸭廖记棒棒鸡什么的简直最爱,卤菜也好吃,还有各种加盟店网红店,而且武汉真的日料店无敌多!我太喜欢日料了,武汉满足了我所有的需求。

大四马上毕业了,又去了至前去过的地方,也去了很多收藏了很久的店,很舍不得离开,大一时的想法真的太傻了,我从没有那么想留在武汉,后悔大一没有好好逛逛武汉,她太美了。


影视外乡人


武汉夏天像火炉,并且这里夏天和冬天的天气非常明显,基本上春天和秋天很短,所以穿一件长袖的时间很短,这里很干燥,来到这里,特别到了冬天,润肤霜和润唇膏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因为武汉在内陆,所以才形成了这样的天气,武汉分为三镇,汉口,武昌和汉阳,汉口以商业为主,武昌以教育为主,不知道你要住在哪/这里的人脾气也蛮暴躁,开公交车像开F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7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93b34cd7e474b70a3e6e9a41495e874\

小阳阳的春天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抗疫以来,我们从无数为抗疫一线的武汉人身上,都感受到了这种英雄气概——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张定宇: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中心。天生乐观,大嗓门、风风火火的武汉人,在最初的惊慌失措后,斗志迅速激发,而冲在战疫最前线的,无疑是直接面对病毒的医务工作者,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就是其中代表。

张定宇院长,新华社记者柯皓 摄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早集中收治不明肺炎患者的医院,是这场全民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身患渐冻症,妻子被感染,张定宇在这样的情况下仍带领600多名医护人员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被同事称为“张铁人”。他那句“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病毒,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感动无数国人。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在阻击疫情的最前线,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没有退缩。面对着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以及严峻的疫情变化,他们义不容辞,冲锋在一线,奋战在一线。累趴的他们,只能这样“小憩”。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张定宇、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因抗击疫情不幸殉职的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还有无数奋战在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不退缩的武汉人代表,是抗疫一线真正的战士,勇士!

◎余昌平:怕什么?疾病来了,有我们医护人员冲在前面!

信了你的邪,这又是武汉人的一句口头禅,它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不信邪”!夏热冬寒的恶劣气候,磨炼了武汉人的乐观精神。“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武汉人骨子里有股“不信邪”的劲儿,在这场战“疫”中,武汉人从未如今天这般痛楚,也从未如今天这般坚强。

余昌平医生的微博及视频

余昌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过去的一个多月,他经历了从发烧到确诊感染到住院后病情急速恶化,再到23日二次复查核酸阴性的生死历程。他用微博讲述自己的战疫经历,笑说自己从阎王殿里走了一遭,死了一趟,又回来了。在传播最广的视频里,余昌平医生指着镜头笑着说,“怕什么?天塌下来,有长个子顶着。疾病来了,有我们医护人员冲在前面。”而病毒,也最终输给了这个“不信邪”的武汉医生。

汹汹的疫情,的确让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暂时陷入了沉寂,但从来没有摧毁它的免疫系统——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宅在家中的武汉人,用各种方式自娱自乐,在本该沉默的夜晚,他们推开窗,合唱国歌,为自己的城市加油。

承受痛苦,面对困难,却依然相信希望、热爱生活,这就是不信邪的武汉人。无论多么艰难,都不能阻止武汉人找到希望的火种。

◎汪勇: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

谁也不曾料到,此次疫情来势之汹、传播之烈、扩散之广、全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堪称前所未有,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承担了这一切,忍痛负重,自闭门户,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堵上了疫情扩散的枪眼。身在其中的武汉人,要么自觉宅家隔离,要么自发行动起来,从事各种志愿服务,汇聚为这个城市的一股股暖流。

汪勇

汪勇,土生土长的武汉80后,快递小哥。大年三十,汪勇第一次接送因限行无法回家的金银潭医院护士,就这样开启了他的志愿者之路。从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到为医院解决就餐问题,再到后来成为医护人员的生活“秘书”,汪勇在半个多月里,已经为1000多名医护人员提供服务。他说: 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

在武汉,像汪勇这样的志愿者,成千上万的活跃在武汉。他们有的在方舱医院为医务人员与病患清理重度污染的生活、医疗废物,有的顶着市民的不理解下基层大排查大走访,有的穿梭在武汉城里开车为社区居民提供出行保障……从一座城,到一个人,志愿者们默默的行动着,用虽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举动,连接着这座城、润滑着这座城、温暖着这座城!

大江奔腾,潮落潮起;冬已尽,春可期。我们相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守护,武汉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