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中书协前主席张海在2018年依然是没闲着,他首先在2018年《中国书法》杂志第一期刊发了《当代书法“尚技”刍议》,提醒各位“今尚技”。紧接着,以他题写刊名的《书法导报》以张海文章为契机开展了“当代书法审美趋尚论坛”,向全国各地书法爱好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征稿。张海先生的“今尚技”论当然是少不了书界的大量批评,因为一个很直观的命题是:书法何时没“尚技”?难道只是今天才“尚技”?正应了朱中原老师一句话:书法界许多人常识性的问题都没搞清楚。关于张海,更多的人对其微词恐怕还不是他提出“今尚技”的话题,而是其一手标新立异的隶书。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宫烨文在其博客里先引用了胡圣虎批评张海先生的文章题目《《不通技法、胸无点墨、张海不是书法家》,认为张海先生的书法为了出新,也的确在“用笔”上草率得过头,写出的字,点画质量无从谈起,还多少存在着“信笔为体,聚墨成形”的弊端。就像胡先生指出的那样,张海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连“落款”都出问题,把自己的名字偏要写作“张流”。2006年上半年,在新华网论坛上,耿丽娜女士撰文《丑书何时休》,也列举了几个张海先生写出的让人无法辨认的草书字,反响很大。她批评道:“张海原本能写一笔好字,但近年来却越写越差,也许是名气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了,写隶书、行书,起笔处都要玩出个圈来。其实,这圈本是初学阶段启蒙老师讲解起笔藏锋的示意图,竟被拿来当作风格的符号。败笔当旗帜,让内行人愕然。宫烨文先生认为:张海先生致命的问题却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急于推出大师。张海先生在他的《学书自述》一文中谈到:“假以时日,不信中原大地没有书法巨匠”。“巨匠”就是他后来所说的“大师”。显然,张海先生把书法大师的标准降得太低了。张海先生如果非要推出大师,只能给书法史留下笑柄。西谚云:上帝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发狂。可不慎哉!第二,在河南给自己建了个艺术馆。建艺术馆本来都是自己过世之后别人给自己办的事,带有“盖棺论定”的成分。张海先生才过了“耳顺”之年,活得好好的,偏要对自己的后事做一个安排。这就和不少中年人急于《自定年谱》一样,希望后人给自己树碑立传时不要出现差错,只能让人感到事主的学养不足和见识的浅薄。张海先生作为中国书协主席,这种做法不甚妥当。第三、开设了《张海艺术网》。这一点,也让人犯迷糊。按说,以张海先生的地位、在书法界的名望,登门求字者络绎不绝,“铁槛为穿”都在情理之中根本不需要随大流,开设艺术网,在网上来宣传自己,销售作品。但张海先生偏偏这么作了。句作为对张海点评的结尾:流沙河的诗句是:管你名人不名人,我靠感觉判妍榛。看来看去终嫌丑,怕你署名王右军。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有网友以《人呐——好事不能占全》来批评张海书法:什么是独创性,就是创新。书坛嚷嚷了二十多年创新,有几个创出了新?那些以临摹为能事写两笔老米、王铎的却享大名的人,其书法价值恐怕比张海还差些,别管砖头瓦块,人家张海盖出了自己的房子,你看不上他的房子,自己却在古人的屋里躺着。有人说张海的字俗,确实有点俗。但这个俗不是因为张海其人俗,而是因为他追求隶草结合,导致隶不能古,给人的印象就是俗。为什么说他草书俗的人就少?因为方向对头,符合审美习惯,所以显得不俗。同样一个人,写隶书就俗,写草书就不俗,你说学习方向有多么重要!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对张海书法,我们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正面的评论。如《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孟会祥却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就点画形态而论,张海隶书几乎删尽蚕头燕尾,而大量加入行草书甚至魏碑楷书成分;就运笔过程而论,张海隶书绝无矫揉而一任纵恣,大书深刻,力透纸背;就气象境界而论,张海隶书蠲除隶书装饰意味,而张扬隶书的天真烂漫,观之如山呼海啸,令人热血沸腾。”笔者以为,先抛开艺术的高度而论,至少张海隶书的辨识度还是挺高的!著名书法家石开先生一再强调,书法家不能没有自己的创作图式。且不管好与不好,张海先生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图式,也算值得庆幸了,足以令那些在展览中“千人一面”的二王面目羡慕又嫉妒。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张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品中国资深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院长、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等。)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张海的“烫手山芋”(2018年中国书坛年度观察之 五)

关注艺寿堂(翠竹轩)头条,请扫二维码!欢迎转载,敬请著名作者,感谢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