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現代教育理論複習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第一節 教育的發展

1、教育的本質:教育(教書、育人)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

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1)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邊共同進行的活動;

(2)教育是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活動;

(3)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社會交往活動

2、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

3、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二戰以後世界各國教育制度呈現出的共同發展趨勢)

4、不同國家古代學校教育的形態

(1)中國早在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 這裡,校、序、庠、學都是學校的名稱。

中國古代社會的六藝教育:禮、樂、射、御、書、數。以禮、樂為中心

(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徵是: “以增為師”、“以(書)吏為師”

5、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徵

階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

教育的象徵性功能占主導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點

7、當代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

(1)教育的終身化

連續性、“多元立體的整合” ; 朱熹語

(2)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機會均等:子上大學父跳樓、新的讀書無用論

(3)教育的信息化

網絡課程

(4)教育的個性化

重視個性培養;選修課

(5)教育的國際化

學生國際流動;異地辦學;互認學歷;區域合作

(6)教育的市場化

部分教育產業化(教育後勤社會化)

第二節 教育學的發展

1、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2、歷史上的教育學思想

(1)中國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簡述孔子的教育教學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論語》一書中。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學記》中的教育教學思想

《學記》成書於戰國後期,是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專著

主張: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闡述了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闡釋了啟發式教學

“學不躐等” 要求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循序漸進。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蘇格拉底是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蘇格拉底問答法分三步:

第一步稱蘇格拉底諷刺; 第二步叫定義; 第三步叫助產術(產婆術):該方法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教師在引導學生探求知識過程中起助產作用。

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一方面:社會(包括政治經濟、生產力、科學技術、文化)影響和制約著教育;

另一方面:教育促進社會的發展(體現在教育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科學技術發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第一節 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

1、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係

2、政治經濟制度如何制約教育的?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的權利、教育目的)

3、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二節 教育與生產力

1、教育與生產力的關係——生產力制約著教育,教育反作用於生產力

(1)生產力的發展制約教育的發展

1)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教育結構。

2)生產力發展水平促進了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以及組織形式的發展變革。

3)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2)教育的發展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1)現代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和載提高的主要手段。

把可能的勞動者轉變為現實的勞動者;

把一般的勞動者轉變為專門的勞動者;

把較低水平的勞動者轉變為較高水平的勞動者;

把一種形態的勞動者轉變為另一種形態的勞動者;

2)現代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和創新的重要手段。

3)現代教育在很多地方直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2、人力資本理論

(1)提出者: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 (2)創建時間:1960年 (3)核心概念:人力資本

(4)教育水平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33%

第三節 教育與科學技術

1、 教育與科學技術的關係2、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3、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

4、信息技術對教育有哪些影響?  5、傳統的學校教育與網絡教育的不同?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1、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比如藝術系就形成了藝術系的文化氛圍——比較有個性,共同的思想觀念是追求創新,共同的行為是方式衣服著裝髮型等 

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念

2、學校文化的特性 

(1)是一種組織文化——學校老師的引導(這種引導就是有組織的)非常重要,我國的任何級別的學校裡都有思想政治課這是為什麼?

(2)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同學、老師、專業多種多樣

(3)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

(4)學校文化(小)的縮影是校園文化(大)。

3、校園文化是人們為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     

校園文化的構成:

(1)學校物質文化——比如海師有椰子林這是我們海師特有的

(2)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

(3)學校精神文化——校訓——崇德尚學、求是創新

(4)學校各種亞文化——亞文化

學校精神文化的四種基本成分——崇德尚學、求是創新:

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風是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是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比如我校的學習風氣特濃。

5、影響學生文化形成的因素(1)學生個人的身心特徵 21世紀教(2)同伴群體的影響

(3)師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會經濟地位 (5)社區的影響

6、學生文化的特徵

學生文化具有: 過渡性、非正式性、多樣性、互補性。

第三章 教育與個人的發展

第一節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個體身心發展:是指作為複雜整體的個體在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部人生過程中,不斷髮生的變化過程,特別是指個體的身心特點向積極的方面變化的過程。

2、人的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及它給我們的啟示:

3、關於身心發展動因的理論

(1)內發論(該觀點認為人類個體的心理發展完全是由個體內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預先決定的,心理發展的實質是這種自然因素按其內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現的。外部條件只能影響其內在的固有發展節律,而不能改變節律。內發論觀點又稱自然成熟論、預成論、生物遺傳決定論等。)

代表人物:中國古代的孟子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2)外鑠論(該觀點與內發論相反,認為個體心理發展的實質是環境影響的結果,環境影響決定個體心理發展的水平與形式。這種觀點又稱心理發展的環境決定論、外塑論或經驗論等。)代表人物

中國古代的荀子;

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白板說”

(3)多因素相互作用論(五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實踐活動)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的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在個體活動中相互作用的結果。       

4、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對教育的啟示

(1)順序性(由幼稚到成熟,感性到理性)→ 循序漸進

(2)階段性(兒童、青年、成年、壯年、老年) → 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青年是身心發展的高速期) → 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期

(4)互補性 → 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質

(5)個別差異性 → 因材施教

5、“拔苗助長”、“凌節而施”違背了人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在教育教學中採用“一刀切”、“一鍋煮”的辦法,違背了人身心發展的差異性。

第二節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

1、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是不能誇大的。

(2)成熟——人的機體的成熟程度制約著人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它為一定年齡階段身心特點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人在接受環境的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

(4)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主導”主要是指方向上引導。這種主導作用一方面體現在學校教育能引導個體的發展方向,即幫助個體對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作出判斷和價值選擇,使自身的發展方向與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和諧一致;另一方面,體現在為人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離開學校後個體的繼續發展創造條件。

(5)個體主觀能動性——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

2、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從活動水平的角度看,個體主觀能動性由三種不同層次和內容的活動構成:

第一層次的活動是人的生理活動;

第二層次是個體的心理活動;

最高層次是社會實踐活動。

第三節、教育對人類地位的提升

1、人的價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發揮,人的尊嚴得到保證。

2、教育怎樣使人的價值得到發現?

教育有責任不斷提高人們對人自身價值的認識,提高人們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充分認識到人的生命價值,人的主體地位、人的個體的獨特尊嚴。教育不僅要教給人們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教會人們駕馭知識技能,要教會人們懷疑知識技能。應該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知識是為人所用的,而不應該由知識反過來奴役人

3、個性亦稱人格,指個體穩定的心理特徵,具有整體性與獨特性。 發展個性是教育的理想,進行個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質和真諦。

第四節、普通中等教育促進青少年發展的特殊任務

1、心理學家把少年期(初中生)稱為“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意味著在這一時期,兒童將從心理上擺脫對成人的依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

少年期總體性的階段特徵是: 身體狀態的劇變,內心世界的發現, 自我意識的覺醒,獨立精神的加強。

5、初中教育的個體發展任務是什麼?

總體上:給少年獨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導,豐富少年的內心世界,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和理想自我。

具體講:

(1)在身體發展方面,要進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讓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必然性和意義;

(2)在認知方面應重視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的培養;

(3)在情意方面,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體驗;

(4)在自+方面,幫助學生形成較正確的自我認識,使學生掌握評價自我的多維標準。

6、青年期是個體身心兩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是人生的定向時期,個性的定型時期。

高中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特殊任務就是要解決認識問題和價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