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现代教育理论复习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教书、育人)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

(2)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

(3)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1)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这里,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 “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

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

7、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1)教育的终身化

连续性、“多元立体的整合” ; 朱熹语

(2)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机会均等:子上大学父跳楼、新的读书无用论

(3)教育的信息化

网络课程

(4)教育的个性化

重视个性培养;选修课

(5)教育的国际化

学生国际流动;异地办学;互认学历;区域合作

(6)教育的市场化

部分教育产业化(教育后勤社会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思想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主张: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阐释了启发式教学

“学不躐等” 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

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 第二步叫定义; 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包括政治经济、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

另一方面: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体现在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制约着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生产力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2)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组织形式的发展变革。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教育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现代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和载提高的主要手段。

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变为现实的劳动者;

把一般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的劳动者;

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转变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2)现代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3)现代教育在很多地方直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人力资本理论

(1)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2)创建时间:1960年 (3)核心概念:人力资本

(4)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1、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4、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5、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比如艺术系就形成了艺术系的文化氛围——比较有个性,共同的思想观念是追求创新,共同的行为是方式衣服着装发型等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2、学校文化的特性 

(1)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老师的引导(这种引导就是有组织的)非常重要,我国的任何级别的学校里都有思想政治课这是为什么?

(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同学、老师、专业多种多样

(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小)的缩影是校园文化(大)。

3、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的构成:

(1)学校物质文化——比如海师有椰子林这是我们海师特有的

(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3)学校精神文化——校训——崇德尚学、求是创新

(4)学校各种亚文化——亚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崇德尚学、求是创新: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比如我校的学习风气特浓。

5、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1世纪教(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6、学生文化的特征

学生文化具有: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及它给我们的启示:

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

(1)内发论(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

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的孟子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外铄论(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这种观点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的荀子;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五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实践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1)顺序性(由幼稚到成熟,感性到理性)→ 循序渐进

(2)阶段性(儿童、青年、成年、壮年、老年)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青年是身心发展的高速期)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5、“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主要是指方向上引导。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学校教育能引导个体的发展方向,即帮助个体对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作出判断和价值选择,使自身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和谐一致;另一方面,体现在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离开学校后个体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教育有责任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要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3、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1、心理学家把少年期(初中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 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具体讲: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