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這位詩人,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僅憑一篇便名留千古

千古流傳的好詩每每讀來都令人拍案叫絕。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被譽為“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佳作《春江花月夜》。讀來抑揚頓挫,清音嫋嫋,韻味悠長。

詩人張若虛一生只為我們留下了兩首詩,他也是因這一篇《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此詩《春江花月夜》還有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

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人。關於他的生平記載的很少。知道的便是他在中宗神龍年間的時候,他就和賀知章等人聞名京城。

唐代的這位詩人,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僅憑一篇便名留千古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唐代的這位詩人,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僅憑一篇便名留千古

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極具藝術感染力,就如同一幅山水畫卷。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春夜的靜謐,東山升起明月,江面漁舟盪漾,花隨風搖曳的迷人景色。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來寫。

單就讀題目,就讓人嚮往。短短五個字,便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景色。此詩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了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此景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離愁別緒。開篇就由題目,展開勾勒出壯麗的畫面。

開頭的八句為第一部分,描述了明月之下的景觀。是分兩層寫的,前四句為第一層,寫月共潮生,光照萬里的景色。後四句為第二層,寫了月光照在花林裡的景觀。第一部分作者專寫春、江、花、月之美,極盡寫景,為後面的抒發感情做下鋪墊。

唐代的這位詩人,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僅憑一篇便名留千古

接下來的八句,是第二部分。詩人由寫景轉換到人生,思索人生與宇宙的關係,對照人生短暫。抒發自身對人生短暫的感嘆。

餘下的部分就是第三部分,這時由感嘆人生轉到人間的思婦遊子離愁別緒,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幸福的憧憬。

唐代的這位詩人,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僅憑一篇便名留千古

全詩以月亮升起到月亮落下的過程為全詩的起始,情景交融,使全詩渾然一體。

張若虛之後,無一人能夠把江月描述的這般淋漓盡致,歷經千年滄桑變幻,詩篇不朽江月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