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能学好吗?

杨丽华205821601


自学中医当然是可以的,不过要根据学习的目的改变一些方法。

如果你只是对中医好奇,或者单纯想了解下中医师是怎么回事,就可以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这个教材虽然难以应用于临床,但是作为初学者了解中医的大概还是没问题的。

如果你是想入这一行,那自学的话我建议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入手,这些虽然对古文的要求比较高,但是一旦你读懂了,就真的能上临床看病了,而不是像很多学院派学生一样,学了好多年,理论一大推,临床脑子全都乱了套。因为现行教材看似理论全面,但是离《内经》等书认识人体和疾病的方向越来越远了已经,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有能力还是看这些书。

当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就可以尝试着自己治病,比如针灸,我们当年也都是拿自己练手,一般扎四肢都不会出太大问题,可以尝试着练。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开方的话,最好找个老师带一下,先从常规药物的常规剂量熟悉,这时如果《伤寒论》底子打得好,很快就能开始入门了,像普通的感冒之类的,自己尝试用桂枝汤、麻黄汤之类的治疗,慢慢的扩大病种。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

还有,如果你是要当医生,还需要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这方面要过,虽然拿到这个证不代表你就会看病了,但是拿不到这个证就算你会看病国家也不允许,所以要格外注意一下。


酸枣仁的仁


个人自学中医是完全可以学好的。我认识一位中医,现在都快九十岁,身体康健,还能给人看病。他二十多患吐血,几乎耗尽全部家产,也没治好。由于他自己有学问,就自学中医,几年下来,他的病好了,有病人找他,有治好,也有治不好的。偶然机会,治好一个名人,这个名人在他村庄给他唱了九天戏。虽然他没有这证,那证,但病人从早到晚就没有间断,吃饭的时间都是硬挤出来的。在我们这方圆几十里,他也是有名的中医。


張庚荏


自学能学好中医吗?

能!

不仅能,而且可以大有所成,搞不好还能开山立派,名垂青史。

大道理就不多讲了,我们说两个半路出家自学中医遂成一代宗师的励志故事来鼓励那些致力于自学中医的人们吧。

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针灸鼻祖的名头不是答主给封的,而是被举世公认的。

不同于医圣张仲景,神医扁鹊、华佗等没有实据证明他们在历史上的存在,《晋书》中有专门的《皇甫谧传》,对其家世和事迹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皇甫谧是晋代经学家,中医学家,针灸理论的奠基者,称针灸鼻祖实至名归。

皇甫谧家门显赫,做不得假的,他是汉末军中大佬、官至太尉的皇甫嵩的曾孙。皇甫嵩是汉末剿灭黄巾叛乱的首功大将,堪称汉末第一名将,《后汉书》上是立有“列传”的人物。

到皇甫谧这一辈上,虽说家道中落,也毕竟是世家大族。皇甫谧幼时被过继给叔父,直到近20岁还是一个纨绔子弟,都没有认真读过什么书。

彼时,突然受到叔母的激发“顿悟”,开始发奋读书,著书立说,并很快成为了当世的畅销书作者。

彼时的网红大V的影响力一点都不逊于今天,加之皇甫谧显赫的家世,很快甚至得到皇帝的青眼相加,屡次招他入仕都被皇甫谧拒绝。

然而,好景不长,42岁那年,皇甫谧突发“风痹疾”,致使半身不遂并不仁出现偏瘫和偏侧感觉障碍,按照今天的说法应该是突发脑中风。

面对疾病,皇甫谧把主要精力转向攻读中医,主要是针灸研究。

他在整理已存针灸学著作基础上,将针灸理论加以系统化并进行扩展,仅用了3、4年的时间(魏甘露年间,公元256~259年)就著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十二卷,后世称《针灸甲乙经》,建立起了针灸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籍此确立了其针灸鼻祖的历史地位。

救中医于危亡的中西医汇通宗师恽铁樵

大家都知道,中西医论战已经超过百年。

论战初期,西医挟“科学救亡”之势,将中医逼到了“退一步就会万劫不复”的危亡绝境。

尤其是,中医家学深厚,又留学日本系统学习西医的余岩回国后致力于反对中医,目标直指废除中医。

他依仗中医西医兼通的优势,著《灵素商兑》痛陈《内经》“无一字不错”,“中医既无解剖,也无生理药理”,整个理论体系是完全错误的。

最为致命的是,彼时西医的大体解剖已经相当成熟,与人体实际的脏腑骨骼肌肉神经等完全可以一一对应,丝毫不爽。

而中医的有关人体结构的脏腑学说错漏百出,甚至可以说是“莫名其妙”。

比如,中医的“肾”完全不同于人体主要负责“泌尿”之西医的“肾脏”,当时的中医并不知道喝进去的水首先需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在肾脏过滤后生成尿液排入膀胱;而是认为,喝进去的水一直在肠道内下行,那为什么不是从肛门拉出来而是尿出来呢?

中医认为,水直到阑门(回盲部)才与进食的食物分开,即“分清浊”,清者为尿,从阑门到膀胱,然后排出来;浊者经大肠从肛门排出。

最早指出这个笑话的是清代医学家,著有《医林改错》的王清任,他发现这个错误的理由是:“如果粪尿从阑门才分清浊,尿闻起来为什么没有粪的臭味”?!

由于解剖学是实实在在的一目了然的东西,最具有说服力。

反中医者正是抓住中医这一死穴而欲置之死地。对此,保中医派似乎全无招架之力,更谈不上还手之功。

正当中医处在此危亡之际,有一人横空出世,万分“睿智”地提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

啥叫“四时之五脏”?

指中医理论体系之人体结构应于四时而变化,四时之风寒暑湿化成六气,六气生五行,五行对应于五脏。

因此,五脏并非一成不变的血肉之实体,而是应四时而变化的“功能脏器”,根本无需与西医看到的尸体上的解剖结构进行对应。

就这样,轻易化中医无解剖的死局于风轻云淡之间。

从此之后,但凡中医体系中有与人体实体不能对应之处,一应用“功能脏腑”来解说,从而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任何针对中医的“责难”。

比如,经络,尽管内经上的经脉还是可观可测量的实体,由于现在解剖学始终找不到对应的结构,就被虚化成了有名无形的功能结构。

从此之后,中医们再也不用为不能与现代医学相对应而烦恼,反正中医的研究对象不再是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人体,而是虚拟世界的功能人体。

这位救中医于危亡的“大葱”名字叫恽铁樵,一代中西医汇通宗师,甚至说,是现代中医的鼻祖。

因为,如果没有恽铁樵就不可能有现代中医的存在。

恽铁樵,1878年出生,早年考中秀才,1903年考入新式学校南洋公学攻读外语和文学。

毕业后先后在多家学校执教。

教书之余,恽铁樵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英语能力开始翻译西方文学发表,很快也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网红,并于1911年被商务印书馆招聘为专职编译,1912年更是开始主编《小说月报》。

然,所谓天有不测风云。

1916年,恽铁樵年已14的长子死于“伤寒”。

中医的伤寒并不是今天所说的伤寒杆菌感染性疾病,而是泛指一切“热病”,即发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就是今天的“感染性疾病”。

次年,二、三子又相继死于“伤寒”。

眼见爱子连续早夭,而中医神医们却束手无策。

恽铁樵开始发奋攻读中医。

也是跟皇甫谧一样,仅经过3、4年的发奋恽铁樵就收获大成,并于1920年在上海公开挂牌行医。

没用多久,恽铁樵的诊所便已经门庭若市,医声大振。

随后,恽铁樵更是大开山门广纳弟子,并大量出版著作,成为了中西医汇通派的一代宗师。

因此,说恽铁樵救了中医,没有恽铁樵,就没有现代中医,一点都不过分。

尽管“医不自治”,拯救了中医的一代宗师恽铁樵却没有救得了自己,于1935年57岁英年早逝(比最近亡故的梅墨生大师还多遗憾了2年)。


挣脱枷锁的囚徒


我认为完全可以自学中医,不求对外只求自用,学一样得一样知识,学好了自有大用。我有体会一个人总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学好了就可以自用解决他,我老婆在2000年检查出得了糖尿病的。去医院治疗吃药打针控制血糖,一下又出现其它问题,医院也无特效方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自学中医,因为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没有办法,买书看自已学,我又没有读什么书很多字都不认识很难别说理解他,在糠尿病的大海里要想捞一棵针不容易啊!开始只是案书上的药方用,有时有效有时效,一边学一边用,我对老婆说如果吃了不对马上就停,就下这样边学边试,西药一直不停天天吃,中草药也不停各种方法都用,也只是维持着13年多,后来去世了。在这10多年中让我明白了自学中医是十分必要的,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学习中医,生命是自已的不是别人的别人是不会懂得你的病情变化的。在住院中专家教授也跟我们贫民百姓一样无能为力。一样不懂就吃大亏,我关注新闻几十年来医学没有什么新的突破还是几十年一样听天由命。科学是专家的口号罢了,先进是专家的财路,治病救命靠自己!在当今中国人口众多糖尿病的发展相当快自己不懂中医怎办?西医到目前为止糖尿病的病因病理都一无所知你讲医院能治好你的病吗?自己不学习中医就是去那里治疗都是上当被骗。学习中医了解中医用好中医调治自我,总比受苦等死好。


用户51522677


公将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学好中医必须要付出行动,空有想法是没有意义的。

什么?不够具体?我们略举几例来看看。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四十岁之前一直致力于经学研究,那年母亲胃病,请了很多郎中都收效甚微,孝心驱使下,朱丹溪开始日夜研读《素问》,后于43岁时拜当时名医罗知悌为师,终成一代名医。


清末民初的著名医家张锡纯,自幼专于功名科举,懂得岐黄之术的父亲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二试不第,之后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开始转而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自成一派,成为中西汇通学派著名医家,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流传后世。

古代的国医圣手出师前大都有自学的经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想要学好中医在物质基础和资源方面要明显优于过去。原因如下: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整理出版了大量的中医典籍。而且网络时代,网上有各种名家的讲解视频。足不出户便可坐拥海量资源。比如《王洪图讲黄帝内经》、《郝万山讲伤寒论》、《邓中甲方剂学》、《张廷模中药学》等等。只要你想学总有一款适合你。

二、义务教育的普及让我们在识文断字的水平上明显高于过去。“秀才改医,笼中捉鸡”,新时代的秀才们要想学习中医在阅读方面并不存在多大障碍,即便古汉语功底不好,市面也有带注解翻译的医籍可供阅读。比如《全译全注黄帝内经》、《伤寒论讲稿》、《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等等。而且建议手头常备《古汉语词典》,方便随时查找。

想要学好中医外在条件具备了,内因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信息多元化和物质文明发达同时也意味着诱惑更多。想要有所得,必须先沉下来。在学习中获得经验,然后付诸实践检验,检验之后再次总结,只有这样千锤百炼才能提升水平。

同时,还要有容人的宽广胸襟,各行各业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医也是,流派众多,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相反要破除门第之见,走出去多交流,访名师,集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再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悟”。初学中医那会,跟的第一个师父曾经告诉我,学中医不是师父教的,而是自己“偷”来的。做中医的有心人,这点很重要。

对于初学中医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的同仁,我推荐几本书供参考

《医学三字经》、《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学》。

进阶书籍:《全译全注黄帝内经》、《陈亦人伤寒论讲稿》、《医学衷中参西录》。

我是平阳府中医,请各位同道多多指正。

平阳府中医


自学中医不一定能学好,也不一定学不好,我想总有人能学好!有好中医老师教是更好容易入门的,但如果不是好中医,自己的根本知识都不牢靠哪就不行。我记得小时候汉语拼音刚普及时,有的小学教师自己汉字拼音都念不准,自己学生怎教得太好。国家应有绝对正规的好中医,对门对路的科目教学教育人学习会很快很好,但我认为很难做到,不然早就现了许多名医。当然这里的好中医说自己医术一流是前提,自己愿教人也是大前提。再加上学的人的钻劲一定会出现多名名医。但事实很难做到的。自学成好中医也是很难的,但是只要有许多人去学,总有人能学好的,可能是他,可能是她,可能是你们!可能是我们!有句话说得好打仗总要死人的,有向社会奉献的精神就行,打仗打死的军人不一定都立头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只要向人类有奉献的精神才值得学习!人得能力总有大小,不要看不起能力小的人,只要有奉献精神就是好人一位!


李志雷2


中医大多是自学和师承。自学弯路走得对,对一个中医来讲经验和理论同样重要,理论可以从书上获得,但是经验肯定是师承下来的能让你更快的成长起来。拜个师傅才是捷径,如果没有系统的学,还是学些简单的比较好,针灸就不错,我学的董氏奇穴就特别容易没有基础的人学,不管是自用还是治人效果都挺好,已经有几年没吃过药,打过针了,省了不少钱


投资理财总汇


当然能,看您是否用心,用心很关键,还有一个总要的因素,也要对本行感兴趣,且有一定的天赋更好。


另类演绎经典


我是简繁,虽不是中医,但我的父亲也是几十年的老中医了,耳濡目染下,多少我也懂一点,于是看到这个问题便不请自来了。


自学中医能不能学好?可以也不可以。

何谓可以?华夏几千年历史,有很多优秀的关于医药方面的书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素问》通篇研读并读懂过后,其实你已经可以知道某些病该怎么治,再比如《本草纲目》,通过其可以知道每味药的药性、作用。


何谓不可?你或许饱览群书,但你没有现实经验,你无法准确的对病情做出判断,对于一些细节无法做到精确,比如一剂小柴胡汤,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主治伤寒少阳病症,那么请问你如何能够确诊?


有了基础,当潜心拜师,学有所成,当游历天下,方有望成就。

历史上“文人多懂医”,他们看得多,身边的亲人有一些伤风感冒,便可学有所用,但真正想要成为名家,还得拜寻名师才行。


所谓的“游历天下”也并非到处跑,而是多看,自然经验足;多想,自然识病因,再加上自身坚持不懈的研究,自然能够有所成就。


在中国,学医也好,学武也好,甚至学书法也好,需要“悟性”,跟西医不同,西医通过数据来判断,所有学西医的都可以开出想通的方子,给出想同的看法,但中医不行。我记得有一本小说叫《首席医官》,虽是虚构,但主角用另类的方式判断病情,这也是经验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分享不易,且读且关注。简繁y社区不仅仅是证券分析师,也是文化爱好者,一起讨论“钱”的问题,一起讨论书法、太极、茶道等传统文化。


易论招财圈


自学中医能不能学好?答案是肯定的,我国历史上一些名医就是自学成才,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年轻时阅读过大量医书, 25岁开始读《素问》,他把《素问》作为“终身诵读”之书,一直读到60岁,日日不辍,成为中医“寒凉派”的创始人。明代医学家缪希雍,17岁患疟疾,自查医书治愈。从此搜求医方,研究药道,钻研《神农本草经》30余年,逐条注疏,著作有《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等。古代这样自学成才的例子很多。所以说,只要刻苦钻研,就能学好中医。

作为现在已经从事医务工作或已在医学院校学医者学习中医,是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的,所处的环境也有很多有利条件,自学中医会进步更快,经过刻苦钻研和实践,在中医方面会有所作为,有的人可能还会成为名医。

对于非医务工作者想学习中医,对其本人是有益处的,中医内容博大精深,会从中体会出很多奥妙,眼界大开,思维也会缜密全面,会学到很多中国古典文化方面的内容。因为古代中医理论中所包涵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好学习中医会打开一个全新的领域。当然,学好中医并非易事,除具备基本的医学理论外,还要精通古文,懂得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作为非医务工作者,学习中医应是一种爱好,是提高自身学问和修养的一条路径。在现实的条件下,非医务工作者学习中医,还不具备行医的资格,更不是谋利的本领,没有行医资质的诊所都在取缔之列。有的人没有资质但已行医多年,远近闻名,依然是非法行医,有的接受大医院都治不了的重症患者来治疗,患者死后家属起诉,非法行医者自然败诉,因为,他的行医就是犯法!

我也学中医,但只学中医史,只写中医史方面的文章,而不介绍具体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头条号里看一看,里面有些中医史方面的文章。

还是那句话,学中医可以,也能学好,但应记住,没有行医资质时,不能行医,救死扶伤是医院和医生的事!

我说的是北京的情况,你们那里的事我就不清楚了,也许你还有更好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