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水浒传》梁山泊好汉一百零八将,三教九流,出身各异,来自五湖四海,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实现短期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目标的呢?我认为,江湖义气堪称粘合剂和润滑剂,是他们与世抗争、追求理想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01 忠义的涵义演变

“忠”与“义”是动态的概念,先秦之前与后来的演变有很大的不同:《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和 《孟子·滕文公》的“教人以善谓之忠”,儒家祖师爷的“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同样,《论语·述而》的“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 和《孟子·梁惠王》的“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使民也义”,儒家祖师爷的“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作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忠”与“义”,后来却演变成纵向和横向的两种社会约束力量:“忠”是自下而上的依附与归属的关系;“义,理也”,是具体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横向个体的情感与义务的连接,主要讲礼义、仁义、君臣之义。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将 “以人随君”“屈民而伸君”,视为 《春秋》之法,“忠义”遂成为政治的品格,进入正史殿堂。

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02 《水浒传》之忠义,好汉落脚点侧重在“义”上

在“聚义厅”改成“忠义堂”之前,“忠义”一词虽然也出现在梁山好汉口中,但以“义”为主,以“忠”为辅,“忠”不过一陪衬而已。以书为证:

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杨志和鲁智深两个亡命天涯的人,却被赞为“人逢忠义情偏洽,事到颠危策愈全”。此时此地,两人“忠”谁去?!

第二十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从此以后,梁山泊十一位头领“聚义”,真是“交情浑似股肱,义气如同骨肉”,却有诗为证为:“水浒请看忠义士,死生能守岁寒心”。显然,这里只有“义”,“忠”只是贯在“义”前面的一个修饰词而已。

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水浒传》更在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中,称赞“自小最好赌钱,闲汉出身”的邹渊“为人忠良慷慨”。这里的“忠”与我们重点讨论的“忠义”之“忠”,南辕北辙,赞的实际上是他为人慷慨的义气。

宋江坐稳头等交椅后,通过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一关键性举措,把统帅纲领从“义”向“忠君思想”的“忠”上改变,一切行动以受朝廷招安为前提,口口声声“替天行道”,但维系梁山泊弟兄感情的还是好汉们根深蒂固的“江湖义气”。

即便对宋江自身而言,其谋划“替天行道”的发展战略,与私自然是其一贯渴求的重新回到忠孝两全的人生之路上;与公也是出于江湖义气,给其他一百零七个兄弟姐妹找一个归宿。结果虽然尽不如意,但非宋江本意。

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03 梁山泊“江湖义气”具体表现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部《水浒传》,从头至尾,见多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那人那事,其几乎成为梁山好汉的共同性格,也是梁山好汉不同于其他落草为寇强盗的地方,梁山队伍不断壮大也与之不无关系。究其原因,好汉们大多出身于社会底层,对人间甜酸苦辣感同身受,“杀尽不平才太平”是当时好汉的普遍价值观。

典型人物鲁智深,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五回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痛打小霸王,第六回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第八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不仅把个神勇的花和尚刻画得活灵活现,更体现了他的江湖义气。

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再则行者武松,也是《水浒传》大书特书的人物。第二十六回他为哥哥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第三十回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三十一回血血溅鸳鸯楼,他的座右铭:“我从来只要打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

印象深的还有拼命三郎石秀。看他对戴宗的自我介绍,“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但要去相助”;对杨雄也是这个说法,“平生性直,路见不平,便要去舍命相护”。石秀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偶遇杨雄被几个军汉欺负,他路见不平马上见义勇为,被戴宗、杨林暗暗喝彩:“端的是好汉!此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壮士也!”

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典型代表是宋江、柴进和晁盖。

宋江一出场,大家见到的是一个既黑且矮的“刀笔小史”,但一番笔墨介绍,让我们大感意外,宋江——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舍,终目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又是稠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宋江最后能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不是没有缘由的。他的仗义疏财,名闻天下,奠定了其江湖地位。书中不厌其烦地刻画了众多好汉初见宋江的反映,如武松、燕顺、李俊、张顺、戴宗、李逵、石勇等,纳头便拜成为常态,便是例证。连关胜等一些朝廷命官,被俘纳降的理由,竟然多是宋江的“仗义疏财”。

小旋风柴进,号称柴大官人,“丹书铁券”在身,却不居功自傲,专爱结交江湖好汉,他资助过王伦、接济过林冲、收留过武松、搭救过宋江,书中不介绍的想必更多了,可谓爱心泛滥,在“仗义疏财”方面名气仅次于宋江。

托塔天王晁盖各项技能比较平庸,既没有超人的头脑,也没有神奇武功,他的长处一是仗义,从他与刘唐初次见面不考虑对方真假一心相救就表漏无疑;二是他江湖之上的名头,刘唐、公孙胜等慕名前来说明了一切。晁盖的江湖义气正应了那句话,“不做大哥很久了,江湖上仍有大哥的传说”。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鲁智深与林冲偶然相识,按现代标准两人不可能有多深的交情,然而林冲有难时,鲁智深侠肝义胆,义无反顾,“最恨奸谋欺白日,独持义气薄黄金”,有难同当,让人感动落泪。

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李逵与汤隆结拜,就马上想带他上梁山去享福;戴宗结识了杨林,也有福同享,拉他去梁山做头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回“石大郎夜走华阴县”,说到朱武、陈达、杨春三人“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把史进感动得无地自容,与三人结成了兄弟,“我若是死时,与你们同死,活时同活”。

梁山好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直接表现形式是结拜兄弟。

晁盖吴用等人在智取生辰纲前就焚香盟誓:

“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一百零八将歃血盟誓:

“上符天数,下合人心。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

江湖义气的威力不容小觑。

“不分贵贱”“无问亲疏”。

梁山泊一改出身门第观念,无论是柴进这样的显贵,还是段景住那样的偷马贼,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奉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银两,成套穿衣裳”的平等政策,打劫州府的钱粮、金银宝物等都装载上山入公库。公平的经济待遇政策,避免了好汉之间的利益之争,不仅深得人心,更凝聚了好汉向心力。

浅析《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04 结语

随着晁盖的中箭身亡,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梁山泊的江湖义气被逐渐削弱,哥们义气被“忠君爱国,护卫社稷”的“替天行道”思想取代,无奈大多数好汉的思想“境界”远远不及宋江的期许,“忠”与“义”的矛盾不可避免,引发了一系列的离心离德,外忧内患,轰轰烈烈的梁山事业随着宋江的被御酒毒杀烟消云散,令人扼腕叹息。

​参考资料:施耐庵·罗贯中著《水浒传》、盛沛林著《品水浒》、穆海宏著《水浒词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