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民國時期的女子四美,好一部民族抗戰之書

民國時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也是中國數千年文化歷程的又一個高峰時期。如果將民國時期比作一片汪洋大海,那各位大師就是其中的巨鯨,林語堂也是其中一鯨。一鯨躍,激起千層浪,文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他本人創作的《京華煙雲》也被人稱為"現代版的《紅樓夢》"。究竟是什麼魔力能夠使這本書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其一在於他獨特的寫作方法,用英文寫作,再用中文翻譯出來;其二在於他對這本書傾注了深厚的感情。

當時,林語堂正在旅居巴黎,本想用英文翻譯《紅樓夢》,但苦思許久總覺不妥,索性將文思傾注於這本書中。全書模仿《紅樓夢》章回體的形式,將民國時期,大家士族的勾心鬥角和日本侵華戰亂表現得淋漓盡致,《時代》週刊曾評價它為"極有可能成為關於現代中國現實社會的經典作品"。這本書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像是中國的一段近代史。以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的恩怨情仇為線索,在此書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軍閥混戰、"五四"運動以及二戰爆發等真實的歷史事件;從1901年的義和團運動寫到抗日戰爭爆發,時間跨度長達30多年。

書中描繪了許多具有鮮明性格和先進思想的人物,例如蕙質蘭心的姚木蘭。文中的姚木蘭的名字便取名於古代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之名,這正是為了透露出姚木蘭身上同男子一樣的格調。書中對於女性美的描繪,著墨非常多,本文著重以姚木蘭為例,舉出四美:儀表之美,學識之美,知性之美,亂世之美。


《京華煙雲》:民國時期的女子四美,好一部民族抗戰之書


對於姚木蘭的描寫,最為突出的當是她的形象塑造:

木蘭的眼睛比莫愁的長,比起莫愁,木蘭的眼睛多情而富有智慧,臉上五官較為瘦削,輪廓線條較為清楚,眉清而目秀,比莫愁活潑愉快,生氣充沛……

除去她眼睛的迷人,她的身段兒窈窕,令人目迷心蕩。正如我們形容美女所說:"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喜愛身材高一點兒的,覺得她夠高,喜愛身材矮一點兒的,覺得她夠矮,喜愛體態豐滿的,覺得她夠豐滿,喜愛瘦削一點兒的,覺得她夠苗條。身體各部分配比例的均勻完美,竟至於此極。可是她並不節食,也不運動。造物自然賦予她如此的完美,奈何!奈何!

這段描寫將姚木蘭的形象展示在眾人面前。中國女人的美感是深沉的,即是美貌加上氣質。窈窕二字,按古義解:心靈美則為窈;儀表美則為窕。姚木蘭很好地代表了中國古代女人身上的靈氣。

古時的中國受教育的範圍並不普遍,能夠求學的大多數是男子,女子能夠讀書的很少,這受制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但姚木蘭又是一個特例,從小他就表現出豐富的學識。在同家人走散,被曾家老爺救下後,就能通過識別甲骨文來自證身份。隨著年歲稍長,木蘭的學識也在逐漸的豐富,對於世界的認識和對人生的看法也變得多樣。這正是木蘭學識之美的展現時期:

她一邊兒拖著疲乏的腿,邁上石頭臺階,心裡卻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熱情的生命,想毫無熱情的岩石的生命。她知道這只是無窮的時間中的一剎那,縱然如此,對她來說,卻是值得記憶的一剎那——十全十美的至理,過去,現在,將來,融匯而為一體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無我。這個幻象,無語言文字可以表明。

這段文字是描繪姚木蘭和孔立夫一同拜謁秦皇無字碑時的心結,面對著這塊碑。木蘭看到了一個王朝曾經的顯赫地位,同時又看見一個王朝的瞬間瓦解。歷史的演變是沒有人能夠阻止。或許在這一瞬間,她思考了"過去,現在,將來",這種思考是貫於生死融合而為一體的思考。"永恆"這個詞有著無數的理解,同樣也難到了無數的學者,有的思考一輩子都不能揣測它的真意。一介女子就在這片刻之間穿越千年,頓悟生死。"永恆"即是基於宇宙的基礎,永恆之間包括瞬間,而瞬間之間又包括永恆。這是"道"的說法,博大的"永恆"之中同樣有生死,有始終,但只是浩瀚時空的一瞬。

有了儀表,學識還不夠,這並不滿足我們對於一個完美女子的想象。一名女子最重要的應該是知性感,這種感覺無可言表,卻真實存在,同樣木蘭也有知性的一面:

她嫁給蓀亞,良心上是一片清白。蓀亞愛她,她知道。婚後她會愛蓀亞,她也知道,在這種愛裡沒有夢繞魂牽,只是正常青年男女以身相許,互相敬重,做將來生活上的伴侶,只是這麼一種自然的情況。

《京華煙雲》:民國時期的女子四美,好一部民族抗戰之書


在這部作品之中,林語堂多方強調"對愛情的協調"。在他看來,愛情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並不能大於人生,也不能成為超越一切的東西,只能盡一切的努力為幸福而快樂。所以愛情是可控制的。在旁人看來,博學多才的孔立夫或許是木蘭最好的歸宿,但木蘭和曾蓀亞早因為舊情而有婚約,這是命運的安排,是不可逃避的。木蘭最終嫁給了蓀亞,並在婚後用真情使得蓀亞最終愛上自己。

什麼是知性,不會被愛情影響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林語堂式的婚姻趨向於純淨,個性與自由。所以在描繪木蘭婚姻的情況下,像是木蘭花,隨季節而改變,並不是有意對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反應。寧可使其 "內衣清白,外穿布衣,也勝似內衣汙穢,外罩綢袍。"她沒有對富貴生活的嚮往,不讓蓀亞從政,也只是單單享受婚後的幸福時光,兩個人彼此瞭解,便已足矣。如果將這種"知性"用天氣作比喻,晴天思念自己朝夕相處的丈夫,接受現實的婚姻;在陰天的時候,卻會懷念給予自己才情的立夫,追求想象中的婚姻。這不能說是一個女子的不貞,因為木蘭始終和立夫止於朋友之間的情感。如何將自己的婚姻表現得更加圓滿,這是木蘭同蓀亞的事。

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是不安定的,作者通過事例的具體化,形象地表現出了抗戰前期日本對華走私狂潮對中國人民的危害,"一是對國民政府稅收的影響,在孔立夫撰寫的報告中稱"國民政府向日本抗議,內稱四月份一個月稅收損失不下八百萬元。"二是毒害了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不久之後,抗日戰爭爆發,中國有血氣之青年紛紛上前線支援戰場。

木蘭的兒子也想上陣殺敵,但作為一名母親,深知此去兇險萬分,生死難測。她不願意接受兒子上戰場抗敵,但當姚木蘭看見難民奔逃,她開始思考人生,並瞭解了抗戰真正的意義。國家如果被侵略,還能夠叫做真正的國家嗎?中國的兒郎不上戰場,不僅不能保護小家,就能大家都會丟失。木蘭在矛盾之中找到答案,最終接受兒子上陣殺敵的結果,並且置身抗日之中,在亂世之中表現獨立的美格。好個 "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古有花木蘭千里替父從軍,今有姚木蘭送子上陣,真乃烈女子。

這本是雖然筆墨著重表現愛情,但卻不止於兒女情長。林語堂在創作小說時,就表明這本書將要獻給"英勇的中國士兵"。

全書寫罷淚涔涔,獻於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

——《獻詞》林語堂

全書結束於1938年,其中有著逃難的人群,也有整裝待發的士兵,大混亂中的大團結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廿七年元旦,木蘭陪夫挈女,在四十萬難民之旋律中,載滿一小車孤兒向天台山迸發。適遇開赴前方軍隊,萬民歡呼之聲,如裂帛,如洪濤,排山倒海而來,軍士唱著"還我河山"之歌——河山響應,動天地而泣鬼神,易慘慼為悲壯。

這幾日便是國家南京大屠殺的公祭日,我們只能告慰死去的亡靈,願他們有個安息之處,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侵略者犯下的種種罪行。在書中,我聽見士兵昂首高歌:"上戰場,為家為國去打仗,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這是一個艱苦的時代,每個人都在遭受侵略者的蹂躪;但這終將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必將在史詩的故事中奮鬥。

《京華煙雲》:民國時期的女子四美,好一部民族抗戰之書


這是一個民族的深厚力量,這是中華兒女的驚天一曲,每個人懷著極強的鬥志,即使長途跋涉,長路漫漫,亦無悔。他們是抗戰時代最可愛的人,一定會在塵土飛揚中擁抱最偉大的國家。林語堂先生落筆於此,結尾於此,讓人們體會這個時代的悲愴故事,更讓人們感動於古老民族的偉大。

浮生若夢,瞬息京華。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臺時光機。激盪著每一個人的內心,成為永恆的經典。再讀這本書時,最好是在夜深人靜時獨自翻看,感受屬於那個年代的獨特氣息。讓我們看見數十年前的蘇杭韻味,京城往事,傷痕中國,同樣讓人感受到數千年來最生生不息的古老民族,他的堅韌,他的偉大。

正道:全書讀罷淚潸潸,此書獻給中華郎。我灑熱血寄青魂,光復十年好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