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金瓶梅》四十六:門前煙火,樓上花燈(下)

這一年,獅子街的元宵燈會依舊熱鬧非凡,不同的是來李瓶兒房子中觀燈的人已經變了。上一年的吳月娘等人正在家中為李瓶兒慶生,宋慧蓮此時也已是香消玉損,今年的主要人物是西門慶及其兄弟。

西門慶和應伯爵正在臨街樓上打雙陸象棋,猛然間看到人群中謝希大和祝實念陪著一個戴著方巾的年輕人在看燈,於是叫玳安悄悄去請了謝希大上來,留下祝實念和那個年輕人在風中凌亂。雖說西門慶有十個結拜的兄弟,但是在小說中的許多場合中,我們每每只看到應伯爵和謝希大陪著西門慶出入在眾多場合,可見此二人和西門慶最合得來,我們從前面的解說可以知道,應伯爵是一個幫閒的老手,在各種場合可謂是遊刃有餘,而謝希大是官宦之後,自然在人情世故和圓滑變通上深得西門慶之心,至於其他幾位兄弟,可真就是表面兄弟,把西門慶當做飯票而已,這一點西門慶還是心知肚明的。

謝希大一上來,西門慶一問才知道是戴方巾的是王昭宣府裡的王三官兒,正要謝、祝二人作保,向許不與先生借三百兩銀子,入武學肄業(進軍事院校學習)乾點前程。這王昭宣府其實就是潘金蓮最早的買家,潘金蓮的化妝和彈唱就是在那裡學的。如今的王昭宣府已經淪落到需要借錢拉開展業務,想來家道已經中落。小說雖然沒有對王昭宣府做更多的描述,這個人物為後來的許多情節都做了伏筆。

這謝希大,看到應伯爵早在樓上,竟然吃起醋來,生怕應伯爵早早就獨吞了什麼大好處,心下便有不爽,便問:“你來多大回了?”伯爵道:“哥使我先到你家,你不在,我就來了,和哥在這裡打了這回雙陸。”兩個大男人之間,就像是兩個爭風吃醋的女人一般,作者在這裡對其進行了極力的諷刺。謝希大也是個餓鬼,不一時,一個人就將端上來的春盤小菜、兩碗稀爛下飯、一碗灲肉粉湯、兩碗白米飯,都吃的裡外乾淨,剩下些汁湯兒,也還泡碗飯吃了。

應伯爵在窗裡看見,兩個唱的董嬌兒、韓玉釧兒到了,吩咐玳安教先到樓上來見。兩個哪裡肯聽他的,一直往後拜見了一丈青,又見王六兒穿戴齊整,有模有樣坐在炕頭,也不知是什麼人,拜了拜,一同坐了,只顧上上下下打量。落後,兩人問玳安坐在炕上的是誰,玳安卻耍了個滑頭,說是西門慶大姨家的人,請來看燈的。嚇得兩個唱的連忙插燭似的向王六兒磕了兩個頭,這王六兒不知就裡,嚇得趕緊回禮。隨後,兩個陪著王六兒吃完飯,又拿起樂器,唱曲兒給王六兒聽。這個誤會本不是玳安有意的惡作劇,只是兩個唱的太認真才鬧了笑話。這類黑色幽默的段子在小說中有隨處可見,看似閒筆,卻表現了作者觀察、批判生活的能力,有很強的諷刺效應,也是本書中中一種標誌性的風格。

眾人吃了一會兒,尋不著謝希大的祝實念尋來了,西門慶只叫謝希大不叫祝實念,可見祝實念並不討喜,只是大家看破不說破,也算是給足了他面子。不過既然來了,就加雙碗筷而已。應、謝、祝,連同韓道國又一頓海吃海喝,“每人吃一大深碗八寶攢湯,三個大包子,還零四個桃花燒賣,只留了一個包兒壓碟兒。”四個都是餓死鬼投胎,卻也還獨獨留了一個包兒壓碟。

閒話《金瓶梅》四十六:門前煙火,樓上花燈(下)

眾人邊吃邊說笑,看看天色已晚,西門慶便吩咐樓上點燈。這時棋童和排軍送來了差點果品,西門慶問是誰送的,回答說是吳月娘送的,眾太太宴會還未散,還在吃酒看煙火。眾人聽過李銘、吳惠兩個樂工彈唱,又吃過元宵,韓道國懂事地告辭回家。西門慶教玳安和來昭將煙火安放在街心點放,女人們在樓下,男人們在樓上觀看煙火沒過一會,街上的人群都被西門慶的煙火吸引過來了,圍觀人群摩肩接踵。這一次的元宵燈景和煙火熱鬧非凡,遠超過前兩次的盛況,書中有大段描寫此次盛景的華麗辭藻,讀者儘可自行與書中領會。當前的西門慶,也有如眼前的繁盛的燈會及煙火,可謂是春風得意。

西門慶見此盛景,可能也想到自己如日中天的運勢,不免也有飄飄然或者說興奮。書中說,應伯爵等人看見西門慶有酒了,又見王六兒在這裡,便推說解手,也不向西門慶告辭,就拉著謝希大眾人悄悄離開。途中遇到玳安問,就說再繼續待著就顯得沒趣了,等西門慶問,只說大家都走了就好。應伯爵這麼識風趣,簡直成精了。此後,西門慶又打發了李銘、吳惠兩個樂工,李桂姐、吳銀兒也都來拜辭出門,來昭、玳安、琴童收拾家活,都往後邊房裡去了。

現在房間裡就剩西門慶和王六兒了,他們倆在做什麼事,作者不直說,而是通過一個小孩子的眼睛展現出來。話說一丈青的兒子小鐵棍,在前邊看過煙火,因看到西門慶進到後邊房,就來到樓上,看見他爹收拾殘羹剩菜,就向一丈青討來吃,卻被一丈青打了兩下。不防小子就走到後邊院子頑耍,聽正面房子裡有笑聲,就著門縫向裡張看,原來西門慶正和王六兒在床沿子上做事。正看到興頭處,一丈青走過來,拉著頭髮拖到前邊,鑿了兩個爆慄,罵道:“賊禍根子,小奴才兒,你還少第二遭死?又往那裡張他去!”又與了他零果子吃,才唬住炕上扒睡了。讀者應該還記得,上回這個鐵棍兒因為撿了潘金蓮的鞋子捱了西門慶一頓打,一丈青夫婦出言不遜,才導致全家被罰到此處看房子。此回又寫到類似的事情,還好一丈青及時制止,不然又不知道會生出什麼事端。

正是: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