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與物質的抗爭,誰主沉浮

縱觀歷史,多少文人墨客最終都拜倒在貪腐的道路上,奇怪的是他們讀的都是聖賢書,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而且能考中科舉的都是學子中的精英,怎麼入仕之後反而就不懂得這些道理了呢?這就是信念與物質的抗爭。


翻閱歷史,可以窺見莘莘學子們當初一心讀聖賢書的目的是什麼,很多都是從小被教化,只有讀書考中科舉才能擺脫貧困,才能光宗耀祖,才能出人頭地,才有機會封侯拜相;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看,所有的這些都是許以豐厚的物質享受,從讀書的初心就出現了問題了,他們只是把讀書當成滿足自己慾望的工具,讀書是為了追求高官厚祿。然,等混進官場之後自然無心從政,只想著榮華富貴,這樣怎能服務好一個國家,怎能服務好百姓,最後自然要被另一個朝代所代替。


信念與物質的抗爭,誰主沉浮


那另一個朝代又憑什麼能代替呢?往往一個新王朝的崛起之初,他們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志士,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因為這些強大的信念讓他們能夠無畏艱險與犧牲,戰勝一切困難。就拿紅軍來說吧,紅軍創建之初,窮得叮噹響,吃不飽,穿不暖,參加紅軍也不是為了高官厚祿,紅軍也不會許你升官發財,大家參加紅軍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推翻地主階級,讓農民過上好生活。就是這個共同的信念,讓紅軍從星星之火變成燎原之勢,最後傳遍大江南北,最後走向了成功。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心的強大。


信念與物質的抗爭,誰主沉浮


所以,我們觀察世間,你可以發現,一群為了共同強烈的理想而努力的人,總是能成功,而為了貪圖富貴和享樂而組成的團體,最終都只是烏合之眾,在碰到困難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利益了,便紛紛離去,這就是信念與物質之間抗爭的最終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