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宣佈COVID-19疫情為“大流行”

當地時間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在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媒體通報會上稱,

WHO評估認為COVID-19可被認定為大流行(COVID-19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pandemic)。

以下是譚德塞博士在媒體通報會上的講話(摘自WHO官網):

目前,全球114個國家有11.8萬多COVID-19病例,4291人喪生。

在未來的幾天或幾周內,我們預計病例數、死亡人數和受影響國家數量將會進一步攀升。

我們評估認為COVID-19已具有大流行特徵。

大流行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或輕率使用的詞語。這個詞語若被誤用,會造成不應有的恐慌,或令人誤以為抗擊已於事無補,只能聽天由命,因而導致不必要的痛苦和死亡。

將本次疫情稱為大流行不會改變世衛組織對此病毒威脅的評估,不會改變世衛組織正在做的事情,也不會改變各國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以前從未見過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這是首次由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

我們以前也從未見過可以得到控制的大流行。

世衛組織自獲悉第一批病例以來,一直處於全面積極應對態勢。

我們每天都在呼籲各國緊急採取大刀闊斧的行動。

我們已明白無誤地拉響了警報。

正如我在週一所說過的,僅僅看病例數和受影響國家數目可能會以偏概全。

在全球114個國家報告的11.8萬例病例中,90%以上的病例僅發生在4個國家,其中兩個國家(中國和韓國)的疫情已呈明顯下降趨勢。

81個國家沒有報告任何病例,57個國家報告了10例或不到10例病例。

我們必須反覆和明確地大聲疾呼:所有國家仍然可以改變這一疫情的走向

如果各國發現、檢測、治療、隔離、追蹤,並動員本國人民參與應對措施,那些有少數病例的國家就可以防止這些病例成為聚集性病例,而那些有聚集性病例的國家就可以防止其發展成為社區傳播。

即便是那些有社區傳播或大範圍聚集性病例的國家也能扭轉這種病毒的發展趨勢。

一些國家已經證明這一病毒是可以被抑制和控制的。

對於許多正在應對大規模聚集性病例或社區傳播的國家來說,面臨的挑戰不是他們是否能夠抑制和控制病毒,而是他們是否願意這樣做。

一些國家因缺乏能力而苦於應付。

一些國家因缺乏資源而捉襟見肘。

一些國家因缺乏決心而備受煎熬。

我們感謝伊朗、意大利和韓國為減緩病毒和控制疫情所採取的措施。

我們知道,就像中國所蒙受的那樣,這些措施會給本國社會和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所有國家都必須在保護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和社會混亂和尊重人權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

世衛組織的任務是維護公眾健康。同時,我們也正在與各個部門的夥伴合作,以減輕這一大流行病造成的社會和經濟後果。

這不僅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這場危機將波及各行各業,因此,每個行業和每個人都必須參加這場戰鬥。

我從一開始就說過,各國必須採取政府上下一致和全社會應對的方法,實行統籌戰略,預防感染,拯救生命,儘量減少影響。

我歸納為四大要點:

首先,做好準備和隨時應對。

第三,減少傳播。

第四,創新和學習。

我提醒所有國家,需要啟動並擴大本國應急機制。

向本國人民講解風險和如何保護自己。這事關所有的人。

發現、隔離、檢測和治療每個病例,並追蹤每個接觸者。

保護和培訓本國醫務人員。

我們彼此相互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守望相助。

人們從未對一個詞語給予如此多的關注。

讓我送給大家一些更重要和更可行的詞語。

預防(Prevention)

準備(Preparedness)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

政治領導力(Political leadership)

最重要的是,人民(people)。

讓我們同舟共濟,從容面對,正確行事,保護全世界人民。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WHO官網講話原文鏈接:

https://www.who.int/dg/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covid-19---11-march-2020

關注醫咖會,及時獲取最新重磅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