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城第一村,秀才舉人兩千五

沁河是山西省僅次於汾河的第二大河流。沁水縣端氏鎮至陽城縣潤城鎮之間長不過三十餘華里,四百里沁河卻毫不吝惜地將它所有的文運才思與鍾靈毓秀賜予了這裡。這裡的潤城、端氏、郭峪等地自古以來就是晉東南名村。豐富的煤鐵資源,優越的自然條件,盛行的經商之風,使得這裡繁榮富庶。

中國山城第一村,秀才舉人兩千五


當地也極重視教育,文風鼎盛,明清之際科舉人數冠於全省,當地民諺稱:“郭峪三莊上下伏,秀才舉人兩千五”。郭峪、黃城共產生了15位進士和18位舉人。兩村距離僅數百米之遙,同是古村落,但與黃城村的濃厚旅遊氣氛不同,郭峪村基本上還保持著普通晉南村莊的本色。

中國山城第一村,秀才舉人兩千五


郭峪村是一個古堡式村落,有城牆、城樓、瞭望防禦的預樓和地道。城牆修建於明末崇禎十一年,那時正是匪患迭出的年月,通過“耕讀傳家”富庶起來的村民利用修築防禦建築來保護自己的家園,這在晉東南一帶古村落很常見。城牆大部分已經殘破了,城樓也只剩下西門和北門,而北門彷彿是最近才重修過的,預樓也是近年才修繕過。20世紀90年代後期拍的照片上的預樓就沒有最頂層的屋頂。

時值春節,從村東口進村,就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主要街巷上掛著成串的大紅燈籠,或許這大紅燈籠也是旅遊意識萌動的表現吧。村口一個已經褪色的指示牌,標明地道和預樓的方向。順著指示的方向走進了一條巷子,來到個過街樓一樣的建築前,過街樓下有口帶轆轤的水井,想必那可能就是地道的入口了。

中國山城第一村,秀才舉人兩千五


轉過過街樓不遠,就來到了掛滿紅燈籠的巷子,兩側是高大的古院落,向北通向北門城樓,向南兩側分佈著預樓、小獅院和老獅院。預樓是仿照黃城村的河山樓建的。據說當年黃城村建築防禦性河山樓的時候,匪患還沒有鬧得那麼厲害,郭峪村的村民覺得建那麼大的高樓簡直就是杞人憂天,還勞民傷財。當黃城村的河山樓建起後,匪患鬧大了,郭峪村的村民不堪其擾,才覺得黃城村的陳家有先見之明,於是也建起了七層樓高的預樓。可是,郭峪的預樓建起後,匪患就再也沒來過。

中國山城第一村,秀才舉人兩千五


小獅院和老獅院據說都是陳廷敬的祖上曾經住過的。陳廷敬家族“積德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他祖上在黃城村修建中道莊之前是住在郭峪村的。目前老獅院和小獅院都是村裡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院落。老獅院高大的門樓上的跑馬板多達三層,上面刻著陳廷敬的祖上陳秀、伯父陳昌言、父親陳昌期,還有陳廷敬的名號和官位,以彰顯家族的榮耀。

老獅院位於村子的中心地帶,通向北門、西門和村東口的三條大巷子在這裡交匯,是村民聚集、閒聊的地方。

中國山城第一村,秀才舉人兩千五

老獅院門口一位中年婦女和她的孫子一起玩耍。婦女說現在她的姨家住在老獅院裡,可能是她的姥爺或者姥爺的上輩從陳家買下了老獅院。婦女又說,老獅院有好幾進院落,佈局像一個棋盤,所以也叫棋盤院。我嘗試著從前院前往後院,推開前院正房旁邊的一扇虛掩著的門,來到一個窄小的短巷子,一側是一個鎖著的門,從另一側走出來,我發現已經到了三條大巷子的交匯處,原來又到了老獅院的正門了。

中國山城第一村,秀才舉人兩千五


郭峪村另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是西門附近的湯帝廟。由於村東口是進出村子的主要路口,西門就是距離村口最遠的角落,因而是最清靜的地方。在這個清靜的半山坡上坐落著一座道觀,供奉商湯王。修建於元代的道觀建制宏偉、規模龐大,大殿九開間,對面有一座遠近聞名的20米高的大戲臺。戲臺旁有一個供奉儒釋道三教的殿堂,巧妙地與西門城樓結合在一起。

中國山城第一村,秀才舉人兩千五

湯帝廟早年曾經荒廢,1999年郭峪村出資修葺,並從北武當請來一位道長主持。道長是一位清風道骨的老者,潔白的長髯垂在胸前,牙已經掉光了,但說起話來聲音洪亮。

中國山城第一村,秀才舉人兩千五


當再次走過掛滿長串紅燈籠的街巷時,雖然我們旅遊的腳步還很孤單,但似乎感覺到了旅遊大潮已經開始迫近這個還算沉靜的古村落,說不定不久之後,這裡也像黃城村一樣,村子裡到處都是旅遊者,卻不見了中年村婦和她的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