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對於相機ISO感光度使用技巧,相信各位攝影愛好者肯定會想到是“儘可能使用低的ISO”這是為什麼呢?由於ISO 越高,噪點就會越明顯,而噪點會導致畫面細節信息缺失,嚴重影響畫質,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使用低的ISO。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難道在拍攝時就不能使用高的ISO嗎?其實是可以的,俗話說世事無絕對,高 ISO 也並不是洪水猛獸。有時,我們可以放心使用高 ISO,或者說,不得不用高 ISO。下面攝影器材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些可以、應當,或者說是必須使用高 ISO 的拍攝場景。

  1. 霧景雪景

  白花花的噪點會直接影響畫質,阻擋視線,顯得十分礙眼。絕大部分拍攝題材都怕噪點,但也有例外,例如說霧景。霧景最大的特點就是朦朧之美。這種朦朧感本質上就是景物細節信息的喪失,和高ISO 下的細節信息喪失有異曲同工之妙。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此外,霧的本質就是空氣中的顆粒增多,阻擋視線,而噪點也是阻擋視線的顆粒。完全可以把霧視為自然界中的噪點集合體。調高ISO 不僅可以強化霧的朦朧感,還能補充因環境光的不足,何樂而不為呢?

  2.靜止星空

  在拍攝星空時,由於環境光極低,因此需要增加較多的進光量。若想保持低ISO,只通過延長曝光時間來增加進光量,曝光時間會變得比較長。而要拍出靜止的星空,曝光時間就不能太長。拍攝這一主題有個“600法則”:曝光時間不能超過“600/鏡頭焦距”。超過這一時間限制,你拍出的星星可能會出現“拖線”。這種長一點小尾巴的星空簡直醜爆。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在曝光時間有限以及環境光又嚴重不足的前提下,那麼調高相機ISO 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你不僅要開大光圈,同時還要使用很高的 ISO 值,這樣才能使星星更加閃亮,更加突出。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溫馨提醒:小編所說的用高ISO 值並不是指 ISO 越高就越好。實際上,你要遵循的原則是“在可以保證在曝光的情況下儘可能使用最低的 ISO”。你也可以從相機最大 ISO 的半值進行嘗試,再選取可以保證正常曝光的最低 ISO 值進行拍攝,這樣就能兼顧到曝光和畫質啦。

  3.手持夜景與長焦

  其實相機三腳架是攝影的最好幫手,但是有些人覺得攜帶起來很不方便,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使用手持拍攝。學過攝影的都知道手持拍攝最大的問題就是手抖問題,它會導致畫面變模糊。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既然提到手抖,那麼就不能忽略“安全快門”的概念。攝影界把“手持拍攝時能保持不手抖的最低快門速度”稱為安全快門。因此你使用的快門速度必須高於這個值,而在低光環境中,由於環境光嚴重不足,因此必須增加曝光量。由於光圈和快門速度的提升範圍都是有限的,因此前者受限於最大光圈值,而後者受限於安全快門。提高 ISO,就成了保證正常曝光的唯一選擇。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此外,在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我們也需要使用高ISO,因為鏡頭的安全快門和焦距成反比,長焦鏡頭的安全快門值較低。也就是說,比起一般鏡頭,長焦鏡頭手持需要使用更高的快門速度,為了保持曝光的正常,可能需要略微調高一些 ISO。

  4.高速快門

  在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時,我們需要使用高速快門來將畫面“凝固”住,這樣才能拍攝到清晰的主體,而不是拍到一團模糊的虛影。例如,在拍全速行駛中的方程式賽車,我們可能要用上數百分之一秒的高速快門。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在這樣高速的快門速度下,被拍攝物體的曝光時間是非常低的。就算環境光條件非常好,在使用最大的光圈時,你也會發現曝光量仍然會不足,因此我們需要增加ISO。

  那麼,在低光環境下拍攝,而此時你又是需要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來凝固瞬間動作,那麼也需要提高ISO 來避免曝光不足。比如說,當你在拍攝動態的夜景人像和室內人像,而手頭又缺乏補光設備時,就只能依靠調高 ISO 來保證畫面亮度。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案例如上圖,在拍攝人物表演時,由於光照條件不足,同時距離又比較遠,因此無法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在這種條件下,必須調高ISO,才能在保證正常曝光的。總之,需要用上高速快門的時候,最好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提高几檔 ISO。

  在拍攝風光時,ISO 感光度到底該怎麼調節?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以及技巧呢?相信對於攝影新手來說肯定是很好奇,那就往下看您就明白啦~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1.越低越好?

  不少人都認為,感光度越低越好,最好能一直保持在 ISO 100(或 50),因為隨著感光度的提高,噪點也會越來越多,越明顯。

  這個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在有條件使用三腳架,並且拍攝靜態的風光題材時,你都可以通過延長曝光時間來使用最低的感光度,以獲得最佳的畫質。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是的,使用最低的感光度,噪點確實最少,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至少,在某些特定的拍攝條件下,你不得不提高感光度。

  2.不高不低

  我們都知道三腳架可以延長曝光時間,從而使用最低的感光度來保證最好的畫質。然而,在許多情況下,你的快門速度並不能無限制地放低。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手持長焦

  每個鏡頭都有對應的 “安全快門”,指手持拍攝時相對安全的快門速度,大體數值就是 “1/焦距”,如果高於這個數值那就可以保證拍攝時不產生手抖現象。

  這也意味著,當你手持使用長焦時,快門速度不得低於百分之一秒,哪怕你把光圈開到最大,仍然可能出現曝光不足的狀況,這時只能通過提高感光度來保證正常曝光。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很顯然,焦距越大時,安全快門速度就越高;而長焦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會很高,這意味著你必須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而這導致的後果就是,你必須提高感光度,才能保證正常曝光。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拍攝運動物體

  如果你需要 “凝固” 運動的瞬間,那就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哪怕你不打算拍靜止的瞬間,而是玩長曝光攝影,也需要控制好曝光時間,因為不同曝光時間拍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

  例如說,當你拍攝流水時,如果曝光時間太長,流水就會霧化,“動感” 的感覺就出不來了。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弱光環境

  在夜間拍攝時,由於環境光很弱,如果你不提高感光度,那就需要進一步地降低快門速度,而這可能會造成一些額外的負面影響。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拍星空。星星雖然看起來沒動,但實際上還是在緩慢運動的。拍星空有個不成文的 “600 法則”,即 “600/鏡頭焦距” 是你能拍出靜止星空的最長曝光時間。超過這個數值星星就會發生相對運動,在照片上形成拖尾效果。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從以上的場景我們可以看出,在 “曝光三角” 裡,感光度的 “副作用” 是最小的——它不像快門速度那樣會導致運動模糊,也不像光圈值那樣能影響景深範圍。在調整前二者 “肯定會出問題” 的情況下,提高感光度變成了唯一選擇。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3.選擇正確的感光度

  隨著技術的發展,相機的高感成像能力一直在提高,“高感光度” 的標準一直在提高,過去可能 “致命” 的 ISO 數值,現在未必還會有這麼負面的影響。

  你不妨用手頭的相機做個實驗:用從低到高不同的感光度拍攝同一個場景(比如說,一張黑紙),觀察一下從哪個數值開始會出現明顯噪點,哪個數值開始會嚴重影響畫質,到 “沒法看” 的地步……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有一個和感光度密切相關的功能,是 “自動 ISO”,你可以設置兩個數值,“最低快門速度” 和 “最高感光度”,這樣相機就會根據你的設置範圍進行感光度的調整——當然,原則還是 “在快門速度允許的前提下使用最低的感光度”。

  這一功能十分適合適應多樣化的環境,比如說紀實和旅拍。你只需要設定最低快門速度為當前鏡頭的 “安全快門”,再把最高感光度設置為之前通過實驗得出的幾個 “關鍵節點” 就好。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拍星空,情況則不太一樣。由於環境光實在太低,你需要非常高的感光度數值才能保證正常曝光。

  在這一情況下,你可以秉承 “半高原則”:從最高感光度的一半試起(如 ISO 3200),如果曝光正常,嘗試降低感光度;如果欠曝,則提高感光度,直到找到能正確曝光的最低感光度數值為止。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另一種和感光度有關的風光攝影高階技法,就是 “向右曝光”——它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噪點在亮背景下,沒有在暗背景下顯眼。

  攝影師會讓照片略微過曝(在直方圖的輔助下,這一過程不會導致畫面上出現無法修復的 “死白” 區域),這樣噪點就顯得沒那麼明顯,再通過後期降低曝光來獲取更·“完美” 的照片。

教你靈活調ISO感光度,拍出風光攝影大片

  總結


  感光度和畫質有關,在不影響拍攝效果的前提下,儘量用最低的感光度。而快門速度和動態模糊程度有關,光圈值和景深有關。當這二者的調整受限時,感光度相對而言比較 “好欺負”,可以把它調高些。

  感光度應該提多高?這和你的器材與現場環境有關,多做一些嘗試吧;也可以使用直方圖、自動 ISO 等功能來進行拍攝輔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