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钓鱼时,天气明明很好气温也稳定,为什么基本上没鱼口呢?

小青年钓鱼人


第一,你要确定你钓的地方有鱼!

第二,确认钓位近期是否被电过 药过 网过

第三,选钓位,现在是初春在我们北方主要钓鲫鱼。钓位一般选择缓流有草浅水近岸阳光直射的地方。

第四,天气选微风晴天。

作为钓鱼人只要不是以钓鱼为业,以此养家糊口的就不用太在乎鱼获。毕竟作为爱好没必要太去较真了,古人不是说过吗:钓鱼不空军,纯属瞎胡闹!


鸿鹄60945091


有幸看到你的问题。刚好这几天我在钓鱼,结合实际我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我们这里(陕西西安)最近温度在0到16度之间,和你说的温度差不多。我最近垂钓的地方是当地一条河,去年下游新修了拦水坝,这是上游淹没区,芦苇水草非常多,所以浅滩很多。这几天这几个芦苇荡钓友非常多,基本都是长炮杆的。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越是晴天,鱼口反而不好。前两次钓鱼我选择十三米长杆,钓1米5的水,1.0加0.8,4号袖,蚯蚓做钓,时间为上午10点半至下午5点。结果鱼获惨淡。第三次我选择上午8点多来,选择一个老钓位(上次看别人在这钓的好),水深1米,7米2手竿,挂4米5线,1.0加0.6,3号袖,钓草头。没想到钓到10点半时,收获大板鲫4条,小鲫鱼30多条,11点过后,直到下午3点都没什么口了。最后一次我是下午3点才到钓点,当天天气晴朗,刚好一位钓鱼要走,没口,看着只钓了3条小鲫鱼。我就坐在他的位置。挂上蚯蚓钓,等了好久,没口。到周围转了一圈,发现大家都没口。我改为钓离地,鱼钩换为袖2。没想到接二连三是鱼了,最后收获小鲫鱼几十条。

分析下,最近惊蛰前后,温差大,鱼是变温动物。还是要钓浅水,一般50公分到1米5以下。鱼口轻,慢。要小钩细线。要钓草,要打窝,最好提前打,效果更好。在晴天,最好钓早晚,鱼一般这个时间活动,而且容易钓到大鱼。中间天气升温,鱼要么到浅水活动,浅水升温快,要么上浮了。这时,可以选择钓离底。要适当变通,多观察,多学习。





辛言686


答题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传道?授业?不敢尔。


这个怎么说呢?只能回答,你认为的好,并不是鱼认为的好。

你说的这个情况,我碰到过,我相信很多钓鱼人也碰到过,不奇怪。

有一次,我记得是晚春季节,当天天气不是很好,风很大,坐在河边还有点嫌冷,抛竿都不方便,但那一天我钓获了9斤鲫鱼,大的有一斤。第二天,风停,而且天气很好,人也感觉很舒服,那天下午就在家意淫,这晚上要去夜钓不得爆护啊。结果……,那一晚搞了整个前半夜,只收获几尾小鲫鱼。

为毛?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种事后来又遇到过不少。虽然作为钓者,摸不着头脑,其实是有原因的,只不过你不知道,或者没有观察出来。

随便举个例子,放水,就是某一河或塘,突然放水导致水位骤降,而你又不是连续作钓,到达河边,根本不知道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了近一尺。而这种水位骤降,绝大多数水域里的鱼是不开口的,河里有鱼是不错,但鱼就是不吃。水位的下降,导致水压变化,当然可能也有别的方面影响,水域里的鱼处于适应状态,这时它们多数是不愿意进食的。

这只是一个例子,其实还有其它的种种可能,比如突然升温,虽然岸上的人感觉很舒适,但对于水里的鱼来说可能不是好事。再比如河道有污水注入、昨夜刚刚有人电过、下过丝网、有鸬鹚光顾过、风向的不对、江里的潮水不对甚至水亮的影响,等等。


江钓人狂龙,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写内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钓心得与实践经验,觉得回答对你有用可以关注一下狂龙,个人主页下有更多精彩内容。


江钓人狂龙


早春钓鱼总体感觉比冬天难钓,天气越好越难钓,这很多人早春钓鱼的感觉。原本鱼口一直不错的老钓位,忽然之间就没有了鱼口,让你摸头不着脑,找不到是什么原因。早春的气温有它的特性,在钓鱼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天气晴朗与好不好钓鱼,很多时候并不成必然关系,早春钓鱼时,天气很好气温稳定,基本没有鱼口,原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早春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水表温度与水底温度存在明显差别,冷热不均的水层,让鱼感觉十分的不舒服,鱼离开了水底,到相对温暖的水层活动,鱼口并不会好。

二、水温依然很低,大部分仍然处于半休眠状态,活动范围有限,觅食活动并不活跃。除非能找到水底温度比较适合鱼动的地方,鱼群活动比较频繁,摄食十分活跃,否则很难钓到鱼。

三、钓位不理想。由于初春的时候,水温比较低,鱼喜欢聚集到水较深较暖和的地方。野钓的时候,垂钓深度建议在3米左右,最深不要超过5米,水太深太浅都不好钓鱼。

四、流水好钓鱼,静水难钓鱼。初春的时候,气温和水温都还比较低,鱼更喜欢在流动的水体中活动。流动的水体温度相对较高,氧气含量也较高,鱼活动会比较积极。静止的水水升温慢,氧气含量低,鱼活动不积极。

五、初春时节,由于雨水较少,水质较清澈,能见度高,水中鱼的食物变少,也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





红色小舟


导语:从立春到惊蛰的这段时间,称之为早春。这段时间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水温依然整体不高,乍暖还寒。鱼儿的活性及觅食情况并未发生太多改变,依然活性不高,摄食欲望不强,导致鱼口轻微,甚至一度少口,停口。给我们的垂钓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早春钓鱼,我们要根据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除了选择适合的天气和出行时间段外,还要根椐对象鱼的生活习性和觅食特点,选择合适的钓位和调钓方案,才能够钓有所获。

初春钓鱼,钓位的选择很关键,鱼儿有着很强的趋温,趋食,趋氧性。早春虽然气温回升,但水温依然会很低,只有在天气晴好,日照时间充裕的浅水区域,鱼儿才会在此间活动觅食。(钓浅滩时,要保持钓点的环境相对安静,避免惊鱼)但在大多数时候,由于水温很低,钓点仍然要选在鱼儿藏匿的深水区,或深浅结合部。



由于初春鱼儿活性不强,鱼口轻微,我们在垂钓时要讲究策略,注重细节。

线组的搭配要合理。依然秉承冬季钓鱼的搭配思路及匹配原则,力求精细化。降低鱼索饵难度,食饵容易。

初春钓鱼,饵料首选活饵。鱼儿经历了漫长的越冬,极需营养恢复体能,也是为甩籽做好准备。鲜活的红虫蚯蚓,冲击着鱼儿的味觉,对它来说,无异于美味大餐。使用商品饵,遵循”春腥“的特点。饵团要以软,小,突出味型,保持适口性。这样才能刺激鱼口,促进鱼口改善。



在调钓上,我们要尽量避免,为了追求所谓的灵敏,而给鱼吃口带来的不便。不要去调高钓低,这样做只会增加了浮漂的剩余上牵引力,鱼吃饵就要克服很大的阻力,无形之中,鱼儿就会有难度,试了几次,就会放弃索饵行为。所以,在调钓上我们调目与钓目之间不要相差过大。一般来说 ,相差两目就可以了。比如说调5钓3,调3钓1。当然调平水钓二目,也是可以的。这样的调钓方式能够很好的给鱼吃口增加便利。

初春时节,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气压难免不稳定。或在垂钓过程中,因为饵料的原因,或是钓法的改变,使鱼情发生改变,造成离底上浮。那么我们就要及时地调整,适时应对,改变钓法或是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在垂钓过程中,遇到鱼儿活性不强,鱼口不好的情形。我们的垂钓手段要随之改变,可以采取逗钓或以提铅等方式实现动态诱鱼,激发原始追饵本能,来提升鱼儿索饵欲望,促使鱼口发生改变。


影响鱼口的因素有很多,鱼情也会不断变化。我们只有对应鱼情,根据鱼口变化,及时调整,适时应对,才会钓所获。


鱼不开口咋整


钓友你好,很高兴交流这个问题!早春万物复苏,是垂钓的好时候!影响鲫鱼开口的原因很多,有天气、气温、气压等等。依照你说的4~14度,又是晴天应该是好钓的,但也不排除还有其他因素,个人觉得你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鱼不开口的原因;

一、钓位。初春垂钓,建议选择浅滩做钓,至于有多浅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选择浅滩的原因有:

1.水温适宜。初春气温升高,浅滩相对来说升温比较快。

2.天然饵料充足。因为水温适宜,所以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到此集结,这就为鲫鱼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饵料。

3.为产卵做准备。鲫鱼过久就要产卵,所以它们也会提前寻找适合产卵的浅滩。

二、气压。按照常规,温度越高、气压就越低。4-14度的天气,按理来说气压不高适合鱼觅食,但也不排除很多时候是气温高气压也高,这样鱼的活性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三、风向。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这样的一句话:刮起东南风,气死钓鱼翁。我们这里就比较明显,不论什么天气,只要一刮起东南风就基本可以收竿回家了。所以个人觉得风向应该对鱼进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四、饵料。初春垂钓,因为冬季消耗了鱼大量的体力,所以初春鲫鱼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因此建议选择活饵。原因有:

1.活饵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如蚯蚓、小虾鲫鱼就比较喜欢吃。

2.活饵会动,极能激发鲫鱼的觅食积极性。

3.蚯蚓、小虾或是其它浮游生物是鲫鱼平时就能吃到的,所以它们警惕性低又比较喜欢吃。

总的来说,影响鱼开口的原因很多,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望谅解,谢谢!








胡人913


我认为不上鱼的原因有五:1.水温问题。温度过低,鱼重又游回深水;2.水质问题。水质太好,中午太阳高照,水清望见底,致使鱼不敢靠边;3.噪音问题。钓鱼钓两头,早(上)晚(傍晚)是关键,早晚时间,岸上寂静;下午岸边噪杂,鱼惊不近岸;4.补窝问题。下午垂钓没口,一般是水下窝子食被吃完,需补窝。5.鱼饵问题。每次开饵要少开,用完再开,切不可徒省事,一次开一大团;鱼餌变质,也是钓不上鱼的原因之一。




洛城公子


您好我是小乐子爱钓鱼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如下:

1.天气分析

初春一般温度也就4-6等12-17度那样,早上天擦明是上鱼高峰期温差最低时候,到中午温度上来以后温差大加上有太阳会导致鱼起伏不入底的情况或者在更浅的地方,一般出太阳的话天刚亮到早上10点出鱼最好,下午17点到天黑会出一点鱼!

2.钓位选择

尽量选择有草的地方做钓水深2米左右,有些水域表面没有草水里往往有草这些地方漂会落不下去如果你能找空出来的区域做钓鱼获会多的多,因为鱼大部分都在草里等着温度的回升等到温度适应会甩子!

3.窝料选择

窝料以大腥为主,红虫颗粒泡开加小米,红虫粉加小米。虾粉加小米。野战蓝鲫加小米,这几种为初春常用的窝料蛋白高诱鱼快的窝料,饵料尽量用活饵如:红虫或者蚯蚓做钓!

4.竿子和线主搭配

如果本区域做钓人数比较多水还浅建议使用6.3-7.2鱼竿做钓,人少可以使用4.5-5.4做钓,

主线0.8或者1号,子线0.6或者0.8,钩子建议:秀钩3-5号!

5.灵活运用

钓鱼不能太死板硬套在不出鱼情况下适当坐下改变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换长杆换位子!

您好我的回答完毕,希望你能有一个好的鱼获。有空可以交流钓技钓法!昨天实战鱼获下图!





小乐子爱钓鱼


作为一个老的钓友,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早春季节,气温逐渐转暖,熬了一个冬季的鱼儿们逐步开始活跃起来,晴朗的好天气,湖面可以清晰看见活跃的鱼儿们,但是为啥没有鱼口呢?1.气温咋暖,水的底层温度相对较低,鱼儿都活跃在水的表层。2,此时的鱼儿更多的是沐浴阳光,无心觅食,鱼口相对较差。鉴于以上两点,如果钓底层自然鱼口较差或基本没有鱼口。对策:1.此时建议还是使用腥味重,偏荤腥的鱼饵,就好比长时间没有进食猫猫狗狗,这个时候对荤腥比较喜好,可以使用红虫,蚯蚓和蛆虫。2.尝试性的调整深度,尝试在中层,偏上的水域,窝料建议分多次打窝,便于留鱼,引鱼。3,钓点早春季节选择向阳,避风的钓点。会提高鱼口率和中鱼率。

以上仅个人经验拙见,有不同建议的钓友,可以一起探讨。


越生活越乐趣


简单说,只说重点。

钓不到鱼说明窝子里没有鱼。

窝子里没有鱼就说明你这窝子不行。

那么问题好解决了,换个好点的窝子。现在季节,属于早春,气温4-14℃,温差还是比较大的,简易早晚钓水底有乱石、陡坎、桥墩之类的地方,而且水深要深,两米到三米最好。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如果是晴天,就钓水里有草的地方,水深一米左右。

如果是钓点地形比较简单,水底没有什么特别障碍物,俗称“亮水”,钓这种地方你就提前去打窝,头一天晚上打窝第二天去钓,找水深1.5米以上的地方,这个季节对付“亮水”只能是提前打窝,没有鱼窝也通过窝料制造出鱼窝来。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祝大鲫大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