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早已被想象出来

中国科幻史

中国科幻史,一切还要从上一个世纪说起。

中国科幻的发展大致分为了三个时期,每一时期都由一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所统治。

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早已被想象出来


No.1

第一时期: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契合于时代,科幻也不例外。晚清末年,清廷腐败,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当时中国的脊梁们,终归是要找出一种“良药”来启蒙思想,革新社会。“科幻小说”自然成了一种不错的工具。

梁启超用文言文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为中国科幻敲响第一声锣鼓。

1902年,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表露出非常欣赏西方的科学技术,希望能向国人广泛传播的态度,而后,鲁迅也曾翻译了很多国外的科幻小说。由于过分惧怕科学读物的文本在的中国读者中无法获得接受,鲁迅希望科幻小说这种载体,能以糖衣炮弹的方式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传达给国民。1903年,在日本弘文书院留学的青年鲁迅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炮俱乐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体例翻译成中文。

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早已被想象出来


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上连载了《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中国第一部政治幻想小说。共5回,约9万字,畅想了中国自1902到1962年的变迁,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对国泰民安的强烈愿望。他甚至预言出辛亥革命,上海世博,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他的幻想,在今日之中国,几乎都已实现。绪言中,梁启超说“顾确信此类之书,于中国前途,大有裨助“。

1904年,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开始连载。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科幻小说起始元年,但小说作者至今不明。

1905年,清末文学刊物《小说林》创办人之一徐念慈写下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科幻短篇小说《新法螺先生谭》。

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早已被想象出来


1909年,陆士谔的《新野叟曝言》出版,开篇就幻想出来中国人拥有了强大的“飞舰”,不光战斗力强大,而且飞行能力也是世界第一,而且幻想出为解决人口过多问题,人们还利用“飞舰”开启了人类星际移民之路,先后登上月球、金星、木星。

1932年,老舍先生写下了自己生平唯一一部科幻小说《猫城记》,连载于《现代》杂志。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坠落火星,偶遇智慧生命“猫人”的一系列见闻。这部小说被看做是披着科幻的外衣,暗讽当时社会的黑暗、国人的根性的小说。

1939年,顾均正的《在北极底下》科幻小说集,便是应时代而生,小说集共包含了《在北极底下》、《伦敦奇疫》、《和平的梦》三篇短篇。结合了科幻、侦探、谍战特色,以小说的形式鼓舞士气,批判日本帝国主义。

1941年,许地山出版了《铁鱼的腮》,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七十多岁充满爱国情怀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一个可以转换海水中氧气的“鱼型潜艇”以及船员可以使用的人造腮,他希望把这些发明愿献给国家,为抗战服务,怎奈不被当局接受,暗讽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早已被想象出来


No.2

第二时期:随着战争结束,和平时期到来,新中国成立后,科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小高潮阶段。由于当时认为科幻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直接限制了作家的创作,限制了公众对科幻文学形式的理解。但这些不妨碍一些有趣的作品问世。

1950年,张然的《漫游太阳系》出版。1951年,薛殿荟的《宇宙旅行》出版,虽然两部小说都以探索外太空为主题,包含了一些的科幻元素,但这两部作品在内容上都更加偏向于科普类书籍。

1954年,科幻之父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刊登在《中国青年报》,这篇小说被认为是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他的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奖项的科幻小说)、《第二个月亮》。他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

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早已被想象出来


六十年代初,童恩正开始了科幻写作。他的代表作有《五万年以前的客人》、《古峡迷雾》,《珊瑚岛上的死光》。1979年。当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发表了《我对科幻文艺的看法》。这个短文结束了科幻小说“功利主义”时期,要求科幻小说找到比科学普及更加根本的价值观念。

1962年和1963年,萧建亨的《布克的奇遇》与王国忠的《黑龙号失踪》出版。

1979年,国内第一部畅销科普向科幻小说——叶永烈所著《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首印150万册,改编成了连环画之后,又印了150万册。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小灵通”去往了科技发达的“未来市”,见到了21世纪各类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科学、新技术,人造器官、人造粮食、人工降雨、人工智能等系列高科技产品的应用。

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早已被想象出来


1979年,由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主编的中国最早的科幻杂志《科学文艺》诞生。

1980年,国内第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改编自科幻作家童恩正的同名小说。

1985年,《科学文艺》和《智慧树》两家杂志社举办了首届“银河奖”征文大赛。

1986年,成都举办了中国首届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鼓励科幻作家们进行创作。

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早已被想象出来


No.3

第三时期:中国科幻与世界接轨,在中国本土获得长远发展。

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在成都召开,中国科幻终于与国际科幻组织建立了联系。

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让科幻这个词在全中国响亮了起来。

《科幻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成长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如王晋康、刘慈欣、韩松、何夕、钱莉芳、柳文扬等当代知名科幻作家,造就了本土科幻的中坚力量。。杂志在引介国外优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学知识方面多年来做出了大量贡献。

那些不存在的东西,早已被想象出来


我国分别于1991年、2000、2007年在北京和成都承办了世界科幻年会。

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的英文译本获得“雨果奖”的长篇小说最高奖。

2016年,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的英译本获“雨果奖”的中短篇小说类奖。

2016年,在央视节目《2015科幻盛典》中,科幻作家韩松与生产出液态机器的科学家进行了科幻与科学的一次握手。

2019年,由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编拍摄的电影《流浪地球》大获成功,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的大门,2019年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