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張文宏賺得比李佳琦還多?


『如何讓醫生賺得比李佳琦還要多?』


本篇開個腦洞。

網傳李佳琦花1.3億在上海買了三層頂復的大房子,真假未知。

365天直播389場,每天直播6小時。以他的努力程度和實力,既買得起也配得上。

品牌方拎著錢排著隊上他的直播,而粉絲們更是排著隊搶著買他推薦的產品,來晚了基本搶不到。

粉絲的力量,真是讓人稱奇。

微博有個房產博主,透露李佳琦買房的時候,最後一句點評:“姐妹們,你們買的每一支口紅,都成了內環線大平層的磚下之魂。”

這位博主的挑撥意圖非常明顯,但是沒想到評論區翻車,高讚的評論大都力挺李佳琦。

憑實力吃飯,沒毛病。

如何讓張文宏賺得比李佳琦還多?


『醫生難道就不能直播嗎?』


無論是李佳琦還是李子柒,這都是互聯網的力量,都是市場的力量。

傳統影視明星們的收入被曝光時,網上幾乎是一片討伐之聲,說醫生科學家都沒有明星賺的多。

今天很多的一線網紅,他們的收入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很多明星,當然也超過了很多的醫生科學家。

我們看到大部分聲音都還是認可他們的努力、付出和回報的。

那麼有沒有可能,醫生們會比今天的網紅和明星們賺的更多?怎麼做到?

我的問題是,李佳琦能直播,為什麼醫生們就不能直播?

男醫生也有帥的,女護士也有漂亮的,這都不是事,說不定不開美顏都能圈粉。

你看上海張文宏主任,自帶網紅氣質,疫情以來圈粉無數。

如何讓張文宏賺得比李佳琦還多?



可能的第一種形式,醫院開通官方直播頻道,作為某些官宣渠道。

昔日人們對口碑好的醫院和醫生,往往都是送錦旗表示感謝和敬意,送錢既不符合規定也不好意思,好像玷汙了醫務人員的純潔。

將來線下可以送錦旗,線上直播頻道也可以送出自己的“錦旗”。

小號錦旗1塊錢,中號錦旗10塊錢,大號錦旗100。錢也不多,略表心意。

絕對自願,絕對是出於人們對這個醫院的認可程度。

正大光明地打賞自己喜歡的醫院和醫護人員,也不用什麼“扔下就跑”找不到人。


『02、醫生護士自己直播』


可能的第二種形式,醫生護士自己直播。

直播內容可能是自己在醫院的日常,也可能是自己對專業問題上的獨到見解,當然也可以是一些基本的醫學科普小常識。

當然他們願意的話,也可以直播他們自己的生活,就像今天很多的網紅一樣。

那麼醫護人員直播的話,能不能帶貨呢?當然也是可以的。

李佳琦賣口紅,口碑好質量正,比專櫃還要便宜,所以大家都願意搶他的單子。

醫護人員直播賣個藥品,同樣保證質量贏得口碑,包郵到家,比去樓下藥店還要便宜還要方便,為什麼不可以呢?

醫院本來就是一個每天都需要“帶貨”的地方,每天都需要銷售大量的藥物。

網上藥店、網上買藥,現在都有正規的商城,只不過在這個領域,傳統醫院沒有介入罷了。

如何讓張文宏賺得比李佳琦還多?


專業的醫護人員,直播介紹科普小知識的同時,順帶帶貨賣藥,怎麼看都不違和。

更何況,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如果有醫生願意開直播賣藥,那是要拿自己信譽和名聲做擔保的。

另外也不一定非要帶貨賺錢,醫院可以孵化自己的網紅。

那些既有醫術又有顏值,溫文爾雅口碑也好的醫生,就是醫院最佳代言人。


『03、明星或網紅參與直播』


可能的第三種形式,明星或者網紅參與醫院的直播。

網紅明星也難免有生病住院的時候,我們現在知道明星們都去哪個醫院嗎?一般都不知道。

但如果跟網紅明星們籤個協議,去哪個醫院就是給哪個醫院打廣告。

由此產生的收入,一部分收入直接給醫院和醫生,一部分用於慈善基金,當然網紅明星本人也應該允許從中獲利。

這個效果,就類似於慈善的市場化。

而且這個同樣是對醫院和網紅明星本人信譽的考驗,除非有足夠的信任,否則不會產生合作。


『04、病人自願參與直播』


可能的第四種形式,病人也許願意直播自己的治療過程。

這個與第三種形式類似,病人也許不是網紅,但可能因為某種原因無法負擔醫藥費。

醫院的慈善基金可以幫助一部分,但應該儘可能地開源節流。

如果滿足某些具體的條件,比如非常適合作為教學案例來展示,那就可以通過和病人簽訂協議之後做一些直播或者類似於直播的工作。

一方面病人自己能解決部分治療費用,另一方面也給醫院節約了慈善基金的使用,留給更加急需又不符合直播條件的那些病人。


『醫療市場化讓各方共贏』


我們說醫療市場化,很多人反感,說這不行那不行。

那我們說,以提高醫生收入、改善醫患關係,讓病人更容易看病為目標,這總沒問題吧。

以上開腦洞的直播形式僅僅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思路之一,李佳琦直播之前,誰曾想過還有這種帶貨的賣東西方式?而且還能賣這麼好。

直播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過程,更是一個醫療信息公開透明化的一個過程。

羅永浩也力挺李佳琦,這是“讓自己,讓廠商,讓粉絲三方受益的共贏,買10.3個億的豪宅也沒毛病。”

如何讓張文宏賺得比李佳琦還多?


可以肯定地說,我們也可以找到讓患者、讓醫院、讓網紅、讓粉絲四方受益的共贏方法。

醫生買豪宅,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且那個時候,醫生應該得到和今天李佳琦一樣的讚譽和肯定,而不是在目前緊張的醫患關係下,買個豪宅說不定收到的是罵名和汙衊。

當然,我也知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你可以找到無數種反對的、說不可能的理由。

但我要多問一句,李佳琦今天已經很有錢了,為什麼他還這麼拼,這麼討好他的粉絲?

如何讓張文宏賺得比李佳琦還多?


他自己說了原因,“今天淘寶活躍的主播有6000個以上,如果你今天不直播了,說不定你的粉絲就會被那另外的直播吸引住,她可能第二天就不來看你了。”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這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

我們今天的醫療,是這樣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嗎?顯然不是。

實際上就是,很多反對的聲音,是基於今天幾乎算不上市場競爭的現實環境,來否定市場提出的可能性。

不讓市場說話,就說它不行。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最重要的還是觀念上的轉變,這是非常困難的。

就在三四十年前,養鴨子不能超過三隻,僱傭工人不能超過七個,低買高賣就是投機倒把的刑事罪。

這些都曾經是我們的主流觀念,今天看這些觀念多麼可笑。

觀念不變,我們的醫療體系在現有的機制下,只能是非常有限和單一的手段來獲得利潤。

而互聯網的玩法在醫療領域上同樣適用,只是我們在觀念上先要做出一些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