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Sayings:


距离肖战粉丝举报 AO3,过了 15 天。


身为一名曾经的饭圈女孩,我这些天感受到人们对粉丝群体的强烈反感——


对饭圈举报的行为,很愤怒:你不能容忍的东西,就要让它消失?


对粉丝的控评劝删,很厌烦:我在微博发表自己的看法,你有什么资格跑来让我删?


其实还挺讽刺的——一个月之前,粉丝们高效捐赠物资的行为被夸上了热搜,在#饭圈女孩驰援武汉#的话题下,肖战粉丝也是被夸奖的对象之一。


我必须说,追星曾给我带来过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但在很久之前,就很难再快乐起来了。


今天,我想从我的经历出发讲讲:


当你喜欢上一个明星,从路人一脚进入饭圈,会经历怎样的 24 小时?


“我因为想得到快乐而进入饭圈,快乐却成了我最先失去的东西。”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两年前喜欢上一个选秀明星时,我刷到一条印象很深刻的微博。


一个女孩说自己刚进饭圈什么都不懂,求姐妹科普。


结果底下几十条评论,全都是惊叹号:


“别进饭圈!!!别进饭圈!!!”


“当散粉追星才快乐!进饭圈绝对会后悔!”


当时不太理解,有同好还不好?


后来发现,哦,追星很好,但饭圈不算太好——规矩众多,等级森严。


两年前初次追星,我粉上出自同一个选秀的 CP。他们关系很亲密,经常一起出现,一见到对方就笑。


点进 CP 超话,同担姐妹们剪的同人视频,节奏超棒。同担姐妹们梳理的糖,甜到发昏。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然后我就被科普了一条铁律:


一定要圈地自萌,不要舞到正主面前。


线上,不要提正主大名,不要@,拼音缩写都不行。


得取代号,跟伏地魔似的。


线下,不可以在正主面前举双人灯牌,不能喊 CP 口号。


如果你犯规,唯粉有权利来指责你,闹大了甚至会来屠你广场。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当时我还努力做到另一件事,也是 CP 粉另一条铁律:一碗水端平。


不要偏心,给两人花一样的钱,给两人投一样的票。


如果你没做到,好了,唯粉又有权利来指责你了,闹大了甚至会来屠你广场。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照理说,当唯粉我就爽了,能为所欲为。


可后来我做了其他组合成员的唯粉,

发现并非如此。


我花钱少,在花钱多的粉丝前我没有话语权,除非比对方花的多。


我粉的是十八线偶像粉丝,发生冲突,就得在十七线偶像粉丝前低声下气。


当然了,也有最底层的。


如果你想自由追星,不做数据也不花钱,那么对不起,你是“白嫖”,你不算粉丝。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加入了某个粉丝群体,就叫有了粉籍。


粉籍不同,水火不容。


同一件事,各粉籍粉丝角度截然不同。


比如两个男星互相拍了下肩膀头子:


唯粉:对家又倒贴。


对家唯粉:对家又倒贴。


CP粉:他俩结婚了!没见过这么绝美的爱情!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观点不一致,饭圈的规则就是作战。


对家之间作战,唯粉和 CP 粉作战,我还亲眼见过前一天还称兄道弟的互不相干的两家粉丝,因为一个月榜排名,突然翻脸作了一个月的战。


你注定会被迫卷入战争。


比较文雅的,是靠数据说话。


比钱:

代言商品,谁家销量最多?

封面杂志,谁家售罄最快?

偶像过生日,谁家包了最多最贵的大屏,包了直升机甚至买了星星?


比力:

影视歌曲作品,谁家数据最高?

线下演唱会,谁家灯牌数量多?

各大势力榜单,谁家名次靠前?

公益捐款捐物,谁家组织得最好?


如果事态严重到撕破脸,真的很可怕。


对于营销号,群里会放出澄清贴链接和控评模板,你复制粘贴到评论区。


各家都会派出战斗粉:


互相人肉,互相辱骂,互相抖对家偶像的丑图和黑料。


互相私信发鬼图,给彼此的偶像发鬼图,还要点蜡 P 遗照。


基本算是两败俱伤。


如果进入了四五天的大撕,就得用上远交近攻的策略:拉上暂时没有威胁的对手,去 Battle 共同的敌人。


事情结束后,会自掏腰包转发抽奖:


“过 5000 抽雅诗兰黛 16 色眼影盘,过 8000 支付宝转账 xxx 元,遇黑重抽。”


事实上,如果你多经历几场饭圈撕x,就会发现它不仅涉及了心理学、人类社会学、厚黑学、组织行为学、博弈论、甚至是兵法。


反间计:在放出一波黑料时,谎称自己曾是此人的真爱粉,以增加黑料的可信度。


欲擒故纵:先内涵对手让对手粉丝失控,伪造对手粉丝先动手的假象——我们只是正当防卫。


有个朋友说,不是每一个粉丝都想撕,但不得不撕。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饭圈大战里,有人把举报当常见操作。


几乎每个明星都有反黑站,反黑站每天都会发布一条任务微博,号召粉丝去“卡黑”:


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举报恶意辱骂的某条微博,举报恶意辱骂的某个黑号。


然后在评论区打卡,表示自己做了,这对每个粉丝是稀松平常的日常任务。


反黑站前期会做足所有准备:


一条一条列好,投诉理由应该选什么,是淫秽色情,还是恶意辱骂。大家今天最好达到几千卡,努努力,把这个目标完成吧。


虽然在微博真正把一个账号举报到销号,成功率很小。


所以反黑任务里,经常有些账号常年都在,常年被举报。


但在饭圈,反黑依旧有发出警告的用处,是一种划清界限的我们不好惹的表态,你是我们的敌人,你别想骑到我们头上。


很明显的变化是,最近反黑变得很可怕。


微博骂战里,双方会把事情上升到家国利益、政治身份,然后@官方。


双方超话里,会有人发起去举报的号召。


话术都挺像的,正气满满,还附带详细教程,怎么样受理率更高。


底下的评论里,很少有人讨论是否该举报,举报后果会如何,对偶像有什么影响。


凡是对偶像不好的,就需要给他警告。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饭圈等级森严,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想发声,需要亮出你对偶像的付出。


要么是花了很多钱,要么是出过很多力,要么你就是后援会、数据组的,是管理阶层。


不然你就得闭嘴:


“你什么都没干,凭什么冲辛苦做事的人发号施令?"


确实,饭圈除了作战,就是做事。


每个后援会都像一个功能完善的公司,有组织有纪律,盯指标盯进度。


最需要你参与的,就是做数据。


美工组、文案组的专业度要求都不低,但如果你又没钱又什么都不会,只要有时间,就能跟着数据组做数据。


每次有发新歌、出新戏、冲月榜这种大型任务来临,满超话都是号召。


有分析局势,恨铁不成钢的:

你以为你哥粉丝那么多,就不差你一个了吗?我跟你说就差你一个!


有循循善诱,温柔包容的:

数据组的姐妹都很温柔!不会也没事!手把手教你!进群!只要来就行!


还有现身说法,鼓励大家的:

我学生党,虽然买不起代言,但省杯奶茶钱是有的!我虽然每天上课,但每晚两小时做数据的时间是能挤的!


我第一次看到时懵了,又震惊这事儿居然这么大阵仗,又内疚我没做啥贡献,很焦虑。


于是我跟着做了这些:


偶像出新歌,我跟着数据组提前买乐币,写乐评,冲播放量,打榜,千万不能单曲循环,要手动切换。


偶像有代言,我跟着艹代言销量,按套买,按箱买,在淘宝上跟客服说我就是为了xx来的,谢谢你们请他做代言,然后在微博上晒单。


偶像发了新微博,我跟着抡博,进了抡博组,每天切号转评赞,下午五点截图在群里打卡,我抡了多少条。


还有搬家。


简单说就是,微博有个榜单,粉丝要集体连续一个月又砸钱又做数据,把偶像从一个榜单搬到另一个榜。


然后,几家人 battle 了一个月,就为了以第一名的身份搬家。


管理人员商量战术,研发教程,我们在超话里鼓励自己,自嘲自己是秃头女工,机器女工。


现在想想其实有点难过——像机器一样贡献数据,变成了战斗力强的夸奖。


PK 败北,落败的粉丝会内疚得哭一下午。


做数据,跟新找了份工作似的。


满足有吗?有。我为偶像贡献了力量,我和这个群体一起打了一场仗,我跟偶像的关系更进一步。


累吗?累。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除了对外集体作战,对内也会有大大小小的战争。


粉丝后援会,一个最经常被撕下台、撕换届的机构。


被撕的理由有:

线下应援寒碜,集资这么多钱都花去哪了?

后援会因为应援色给正主引战,脑子被驴踢了?

集资账目不清,是给自己买海景房去了吗?

管理人员是多担粉丝,请换届选举,公正公开。

……


不作为的公司、工作室和经纪人,当然也要下台。


放眼一些经纪公司微博下的评论,大字报能晃瞎你的眼。


“请公平对待xxx!”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每天监督式打卡:”今天整改了吗?没有我明天再来。“


当偶像受了委屈,对不同的过错方,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品牌方海报弄错了,要撕,狠狠地撕,不撕不长记性。


如果是有实力有声望的老前辈让偶像委屈了,那么要懂事,要谦卑,要包容,要为了偶像的未来着想,去对方的微博下友好地说,没什么啦,都是误会。


如果你发表了不同看法,姐妹们立马会站出来劝你:


“闭麦,不要引战!”


分内之事,不算僭越。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每天都有人加入到饭圈的话语机制中,无论被动还是主动。


“饭圈越乱你越得呆着,不然你心疼宝贝了几年的人,就要被一群智障给糟蹋了。”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厌倦了这套话语机制,于是选择离开。


每换一个新偶像,你就要换一个新的微博号,改掉昵称,甚至换掉自己的微信号。



我已经与这个明星、这个粉圈一刀两断,不再相关。


肖战事件前,一个饭圈女孩的24小时


经历过一场恶战,最终被撕走的那些人,彻底消失的标志是把头像变成“黑色”。以及发一条微博声明,对不起,请大家取关。


之后如果再登陆这个号,会被嘲讽说 “仰卧起坐”,然后再撕一轮。


账号背后的人,也许真的不再追星了,也许只是换了一个ID,从头再来。


但他们最后留下的微博里,都有个共同的词 —— 累。


身体累,心也累,累到忘记当初喜欢上偶像的感觉。


有个跟我一起追过现场的女孩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好累。


我回三次元找快乐了,我们有缘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