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啟蒙”不是隻教孩子認錢,更關鍵的是這3點,家長別再掉坑

很多家長一聽到"財商啟蒙"四個字,第一反應就是給孩子一個存錢罐並定期給他們零花錢,讓他們自己打理錢財。但實際上,關於財商的培養並沒有這麼簡單。如果父母們只是將"財商啟蒙"作為孩子能夠進福布斯排行榜的訓練之一,或者是為了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功利而變味的。

對於孩子來說,"財商啟蒙"在什麼年齡階段進行最好呢?有一次,股神巴菲特就被記者問到這個問題:覺得孩子幾歲適合接觸金錢和投資?他的回答是越早越好。美國通過研究也發現一個人的理財觀念,其實在他十二歲之前就已經建立了起來,因此美國的家長會更加註重並提早對孩子進行"財商啟蒙"。而國外的許多幼兒園也開始將"財商啟蒙"列為孩子的必修學科。

“財商啟蒙”不是隻教孩子認錢,更關鍵的是這3點,家長別再掉坑

其實,在孩子慢慢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中,家長就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財商啟蒙"教育。只是教會孩子認錢?不,比起掙大錢的導向,培訓孩子的思維想法更加重要。簡單來說是教會孩子關於"花錢"、"賺錢"以及"存錢"這三方面的內容,這三個關鍵,家長們可千萬不要輕易掉進坑裡哦!

教會孩子"花錢",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做選擇。

有人可能會覺得只要有錢,每個人天生都會"花錢",這個不用教。還是教孩子"賺錢"比較重要。其實不然,錢畢竟總是有限的,每花一筆錢,實際上就是做出一個選擇。因此,教會孩子"花錢"實際上是在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地做選擇。

“財商啟蒙”不是隻教孩子認錢,更關鍵的是這3點,家長別再掉坑

就像很多家長最怕孩子去商場見一個愛一個,不給買就在地上哭鬧撒潑。要想避免這樣的情況,家長們就需要讓孩子知道錢是一個有限的東西,不是什麼都可以得到滿足的。在這裡家長們可以從小和孩子分清兩個概念,一個是"想要",另一個是"需要"。像玩具、芭比娃娃、冰淇淋等等這些是想要的東西,那麼可以再三考慮之後再選擇購買,而比如蔬菜、大米、鹽等這些生活需要的東西則一定要買。當面對一件東西時,先問問孩子覺得它是"需要"的還是"想要"的。這其實也就是一個讓孩子做選擇的過程。

“財商啟蒙”不是隻教孩子認錢,更關鍵的是這3點,家長別再掉坑

新聞中曾經報道河南一個十歲的孩子,給遊戲主播打賞了五萬塊錢。這五萬元恰恰是他爸爸的喪葬費,而自己的母親還被檢查出患有直腸癌,急需這筆救命錢。母親在鏡頭前請求警察追回這筆錢的心酸至今歷歷在目。

因為錢是有限的,因此做正確的選擇是必不可免的事情。買或不買,實際上並不是做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學會根據需求進行取捨。如果是一定要的支出,呢需要花足夠的錢,反之如果僅僅只是想要的東西,那麼就需要根據有限的錢財做出取捨了。

另外,當面臨孩子想要的東西超過家庭預算時,家長應該怎麼和孩子說明情況呢?直接告訴孩子買不起,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從而慢慢壓抑自己的消費慾望,或者是陷入極度渴望和追求物質的極端。

實際上,當家長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孩子講出"錢不夠,買不起。"這種話時的確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那麼這時候,家長不妨先不急於否定孩子的想法,同時要給予他們一定的尊重,誰能保證現在買不起,孩子將來也一樣買不起嗎?

因此,就算孩子提出的想法十分荒唐,家長也不要急著對他們say no!而是客觀地給他們分析情況,可以用他們最常接觸的東西進行量比。比如這件東西需要多少瓶牛奶的錢才能夠購買等等。讓孩子心裡有一個概念,讓他們自己得出"買不了"的結果。孩子說不定還會為了滿足購買這個慾望而開始存錢。

教會孩子"賺錢",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賺錢需要行動和技巧。

金錢的好處讓不少孩子從小就做著一夜暴富的夢,渴望有一天天上能夠掉餡餅。事實上,哪裡有這麼好的事情,賺錢必然是需要付出一定的行動才能實現的。《財新》的主編在給他的女兒介紹金錢觀的時候,是這樣跟她說的:"錢本身並沒有價值,它最多是一件工具,他的價值來自可以幫助其他有價值的東西進行交換。"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詞"價值",什麼是有價值呢?擁有一定作用的人事物就是有價值。衡量錢作用的恰恰就是來源於價值。在教孩子"賺錢"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利用做家務來給予孩子得到錢的機會。這樣的方式孩子確實是可以賺到錢,但是教孩子"賺錢"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最後拿到錢這個結果嗎?我想,答案並非如此。

“財商啟蒙”不是隻教孩子認錢,更關鍵的是這3點,家長別再掉坑

朋友在被四歲的兒子問到高如何賺錢這個問題時。她並沒有直接回答孩子,而是先反問孩子自己喜歡什麼?自己擅長的東西是什麼?

在一份調查統計中顯示,超過90%的成功人士從事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在被請教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時,有個人是這樣說的:"做好自己愛的工作。因為當你熱愛自己的工作時,即使再難再累你都會覺得很快樂並堅持下去,這樣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道理一樣,當孩子在面臨"賺錢"這個問題時,家長不妨先找找孩子身上的熱愛和閃光點,再鼓勵孩子做出行動。這時候家長們也可以傳授給孩子一些經驗和技巧。

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也需要多點耐心,對孩子的所見和疑問做出解釋,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很聰明的,只需要輕輕點撥就能夠掌握其中的道理。那天朋友和兒子一起去拿快遞,因為疫情,很多人都不怎麼出門,一些小商販就到快遞附近擺攤。兒子問朋友為什麼他們會在這裡擺攤,平時都沒有看到的。朋友回答:"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人只有取快遞才出門,所以他們才選擇在這人比較多的地方擺攤呢。"

孩子若有所思:"那我是不是可以在下課,小朋友們都在玩的時候賣一些小零食和玩具呀……"

教會孩子"存錢",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耐心和抵抗慾望。

小時候有過存錢經歷的家長都知道,存錢是一件很開心,但是過程很"痛苦"的事情。因為需要長時間的耐心等候才能夠收穫到最後的喜悅。因此,教會孩子"存錢"最重要的就是教會孩子學會耐心。

“財商啟蒙”不是隻教孩子認錢,更關鍵的是這3點,家長別再掉坑

那麼如何如何提高孩子的耐心呢?當孩子正在為一件心心念唸的玩具存錢時,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忍不住想打開,或者想買其他東西的衝動。這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想想一開始存錢的目標,讓孩子想象一下自己最終達到目的的喜悅。現在拿出來只會離那份喜悅越來越遠,讓他們自己再三考慮後再決定開不開。

“財商啟蒙”不是隻教孩子認錢,更關鍵的是這3點,家長別再掉坑

這或許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卻是能夠讓孩子耐著心再堅持下去的動力。而在孩子存錢的過程中,許多家長會發現,為了達到目的,孩子變得非常"摳",連平時的小零食和小玩具都不買了,但是渴望卻一直襬在臉上。"存錢"的目的,是讓他們能夠得到一種滿足,但是也並非讓孩子犧牲掉其他的快樂而變得一毛不拔。因此,家長可以跟孩子說實現最終的目標需要時間,如果自己因為這樣就犧牲掉其他東西,那麼可能會錯過很多開心的事情哦。讓孩子在"存錢"的過程既能夠合理花錢,保障目前生活的質量和樂趣,同時又能夠追求更好的生活目標。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