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退,我不退!

守一道门,护一村人,疫情亦是战斗命令。春节放假回家不到两天,还没有来得及休息,未曾与父母亲人见上一面,农历正月初一(1月25日)下午,在接市扶贫指挥部通知后,孝感市城管执法委的李莹便收拾好简单的行装,带上简易的食品和降压的药物,匆忙赶到了之前定点扶贫的孝昌县白沙镇黄院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防控就是责任 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返村后,当天下午,李莹与同来的队友张毓国两人,迅速投入防控工作。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李莹立即与村委、村干部碰头,商讨疫情防控相关事宜。

黄院村是由原来的三个小村(黄院、金杯、张潘)合并成的大村。现有13个自然湾,20个村民小组,686个户头共计2648口人,经济十分落后,全村有一多半人口常年在外地工作或打工,年前返乡人员很多。经摸排统计,春节前外地返乡人员1220人,其中从武汉返乡或途径武汉返乡人口有384人之多。时间不等人,返乡人员都是本次防控工作中重点排查对象。

在向村干部了解相关情况后,他和队员们顾不得危险,立即来到各个自然湾走访查看人员聚集情况,了解村民身体状况等,并迅速做好人员登记排查表,对返乡人员及最近生病发热人员进行重点防控。

“说不怕是不可能的,防控就是责任,再危险我们都得上,我们必须要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

克服困难 “硬核”防控显担当

回乡人员较多,恰逢新年,走亲串户活动很多;村民对疫情危害性认识不足,基本上没有防范之心;防控物资严重缺乏,村民基本上没有口罩、消毒物品等……通过走访和多方了解,李莹发现黄院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存在很大的难题。

再难也要上!李莹和村委会干部一起,理顺思路、不等不靠,快速并有序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正月初二晚上,李莹组织全村干部、党员等,走村串户,要求所有村民做好自我防护,不出门、不串门、不聚集、不聚餐,并将村内4处麻将馆共计十余桌正在打麻将的聚集人员清散,封堵麻将馆;从初二晚上开始,村里成立巡查队,日夜巡逻,劝阻村民外出、聚集等行为,防止疫情传播扩散。

1月22日,张家大湾村民叶某的弟弟从武汉返乡,1月26日突然发热,后确诊为新冠肺炎,工作队和村干部紧急行动,隔离了他的家属并全面排查与他有接触的人员,经核实,涉及人员9人,其中叶某情绪不稳定,李莹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耐心细致地讲解当前严峻形势和病毒感染的危害,叶某最终情绪稳定,同意去隔离点隔离。随后,李莹和村干部马上安排通知镇医院派车,又将叶某和其余8人送到隔离点。

2月2日,村民张某突发心脏病去世,李莹赶紧和村干部亲自上门做工作,非常时期丧事要从简,不能大操大办,张某家属非常理解配合。

由于防护措施有限,物资缺乏,李莹冒着危险战斗在防疫一线。在送发热病人就医、对其家属安排居家隔离时,李莹做到了不怕危险,始终站在工作最前沿,妥当安排好特殊人群的治病、隔离等工作后,才放心去办理其他事情。

全村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为了进一步彻底切断传染源,李莹和村干部一道,在村里设置两处卡口,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安排工作队员、村干部和志愿者共20多人24小时不断岗式值守卡口、为村民每天测量体温、村内不间断巡逻、进行生活物资的集中代购等工作。为了有序将以上工作安排落实好,李莹带头值班,加班加点巡逻,并利用一切条件,为村民采购物资提供条件。

取消父亲寿辰 没来及见外公最后一面

参加黄院村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李莹一心扑在防控一线岗位上,家里的事情完全不能顾及,让他感到十分愧疚。

2月1日,是李莹父亲70寿辰,原本在年前,他就承诺邀请亲友,为父亲在家中小范围庆祝一下,疫情面前,他顾不上父亲生日,只能电话问候一番。“能不能回家一趟,见你外公最后一面。”2月8日,他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最疼爱李莹的外公在弥留之际,希望李莹回去见最后一面,并帮忙安排料理后事。由于村里疫情防控工作确实走不开,李莹只能跟母亲反复解释,并联系所在社区人员,帮忙料理后事。“说放下这些事不想,那是假话。相比家里而言,为了更多人的安危,我必须坚守在防疫一线,职责所在啊。”

自正月初二开始,黄院村正式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全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在李莹带领下,防控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全村疫情除1人确诊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感染情况,在封闭管理期间,村民生活物资得到较好的保障、村民情绪稳定。

“疫情不退,我们不归!”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李莹始终站在最前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担当精神和模范作用,为村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