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名邦”莆田的輝煌科舉歷史

 莆田被譽為“文獻名邦”,不僅在於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更在於莆田歷史上科舉鼎盛,人才薈萃,累代共出進士2482人、文武狀元21人、宰輔17人,演繹了中國科舉史上莆田讀書人宏大的命運交響曲。

“文獻名邦”莆田的輝煌科舉歷史

金字牌匾

“開莆來學”

  “莆田科舉鼎盛、人才薈萃的背後,離不開鄭氏三兄弟的‘開莆來學’。”莆田市圖書館副館長張翔說,南朝時,鄭露、鄭莊、鄭淑三兄弟遷徙到莆田,創辦“湖山書堂”,教讀子弟,傳授文化,開創了莆田文化教育之先河,使莆田重教興學氛圍日漸濃厚,為後來莆田“十室九書堂,龍門半天下”打下了基礎。

  自從鄭氏“開莆來學”,“家貧子讀書”在莆田蔚然成風,好學苦讀的莆田學子,在歷代科舉中演繹各種科舉奇觀,誕生過2482個進士,21個文武狀元,17個宰輔,70多個尚書、侍郎。

  “‘一門九刺史’,是指唐代莆田林氏先祖林披生有九子,他們均官居刺史,因此世稱‘九牧林家’。”林氏後裔、莆田荔城區文聯主席林春榮介紹說,在莆田科舉史上,林氏累代共有進士320多人,蔚為奇觀。故時人有“無林不開榜”之佳話。

  宋代是莆田科舉文化鼎盛時期。其間,興化人物大批湧現,充溢史冊,如北宋名臣蔡襄,愛國宰相葉顒、陳俊卿,民族英雄陳文龍,大詩詞家劉克莊,理學家林光朝等。

  宋熙寧九年(1076年),莆田人徐鐸與兄徐銳同榜進士,徐鐸為狀元及第,時有“龍虎榜頭孫繼祖,鳳凰池上弟連兄”之稱。同年,中國科舉史上第一位可考證的武狀元被莆田人薛奕摘得,莆田人徐鐸和薛奕同年文武狀元及第,宋神宗因而賜詩讚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文獻名邦”莆田的輝煌科舉歷史

東陽村十一進士

  宋紹興八年(1138年)莆田人黃公度狀元及第,同邑陳俊卿榜眼及第,當時有“枌榆未五里,魁亞佔雙標”之贊。此科還出現“四異同科”佳話,即莆田人黃公度為榜魁(狀元);陳俊卿為亞魁(榜眼);林鄧73歲年最長,為榜尊;龔茂良18歲年最少,為榜幼。當時地處偏僻地帶的莆田,魁、亞聯登,“四異同科”,成為京城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明代莆仙有進士554人,其中超300人官居四品以上。”據林春榮介紹,莆田科舉文化的另一個鼎盛時期出現在明代,並且重臣高官迭出,曾出現“六部尚書佔五部”的奇特現象。

  莆田科舉文化之盛,歷代頗受讚譽:宋真宗敕書有“閩越之地,鄒魯之儒”之稱,宋度宗盛讚“莆,文獻之邦也”,王安石豔羨“興化多進士”,朱熹感嘆“莆田人物之盛”,乾隆評論興化“科甲冠八閩”……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莆田知縣徐執策在今荔城區縣巷南北兩端分別建豎“海濱鄒魯”和“莆陽文獻”兩座木坊;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莆田知縣孫繼有將二坊改名為“文獻名邦”和“壺蘭雄邑”。“莆田‘文獻名邦’之美譽也因此得名。”張翔說。

  莆陽巷陌的科舉印記


“文獻名邦”莆田的輝煌科舉歷史

  燦爛的科舉文化,不僅留下許多科舉佳話,散落在莆田各處依然軒昂的士大夫宅第或老舊古牌坊,也為這座城市烙上了有跡可循的科舉文化印記。

  在秀嶼區平海鎮平海村,一道“進士坊”歷經數百年的風雨侵蝕,依然巍然屹立,成為見證莆田重教興學的一道風景線。據村中老人介紹,“進士坊”修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當時末科進士黃杭為振興家鄉教育,毅然回到平海講學,地方官為表彰此舉特地撥款建造了這塊“進士坊”。“莆田曾是有名的‘牌坊之鄉’,見證科舉之鼎盛的牌坊更是不計其數。”張翔說。

  荔城區拱辰街道東陽村是“科甲騰芳之鄉”,自明初御史陳道潛來此定居開始,逐漸形成群落。村裡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群是莆田現存的科舉文化“活化石”,被列為莆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見證了當地科舉文化發達的歷史。

  “當年最大的一座宅邸,有120間房屋,民間俗稱‘百廿間’大厝。”陳氏後人、東陽村老體協負責人陳慶育對這些古民居和背後的往事如數家珍,“陳氏族人潛心向學,在科舉時代人才輩出,在外為官幾十年後,榮歸故里建起大宅。”陳慶育說,據統計,僅在明清兩代,東陽村就考中了11名進士、28名舉人,還出現過“三世五進士”“祖孫、父子、兄弟、叔侄”皆進士等科舉盛況。官宦人家多了,村裡士大夫宅第鱗次櫛比,包括御史第、司馬第、德基祠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築。

  莆田舊城區的6條古街,不僅是明、清、民國時期莆田縣城的中心,也是明清兩代官宅的聚集地,大宗伯第、林揚祖故居、彭鵬故居等均匯聚於此,並且至今保存尚好。

  坐落於廟前街牌坊一側的大宗伯第,建成於公元1592年,是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的故居。從出生就住在這裡的80歲老人陳光宇介紹說,這座宅第按明制一品官府第規格建構,原有五進五開間三廳六房共120間。如今仍尚存完整的有裡外大門和前三進大廳,正房及兩旁的廂廳、廂房。“雖然沒有完全保留下來,但這宅子是我國現存明代較完整的命官宅第典型建築,成為研究明代品官居宅的實物資料。”陳光宇老人說,因此,大宗伯第算是這裡的一個地標性建築,幾乎每天都有人前來參觀、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