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大学退而求其次好吗?

恋颖心怡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报考志愿的时候非常常见的关于在“学校”和“专业”之间权衡的问题,有时候不仅包括学校和专业,城市也会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比如京东的老大刘强东当年报考志愿的时候,选的都是北京和上海两个地方的大学。这几年在给学生做志愿辅导的时候,都会跟他们分析这三个要素的选择和利弊:城市,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大学,塑造了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质;专业,培养了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城市、大学、专业,都很重要。但是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区分,在这里就跟你简单说一下,希望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平行志愿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

不能不说,“平行志愿”出来之后,一方面确实保障了高分学生被大学录取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好的大学可以收到最好的一批生源。从大学这个因素上考虑,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平行志愿这一举措是有好处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为平行志愿填报中存在“服从调剂”措的这个功能,所以也间接造成了这几年的考试在报考的时候,学生为了保证不掉档而选择服从调剂,其“意向志愿”和实际”录取专业”之间的【匹配度】较以往有所下滑。简单说,如果冲了大学,就不一定可以保证专业,如果为了保障专业的录取成功率,那么大学可能就不能选那么好的了,这即是题设中所提到的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帮你帮原因再详细地捋了一下。

如何操作才能作出最优的选择

参考网上诸多机构和同行的意见,以及结合这几年的报考经验,我的理解是,要采取“分层选择”的方式。所谓的分层选择,即是采取两种不同的“报考策略”。对于顶尖学生来说,建议优先选择大学;对于中等学生来说,理工类的优先选专业,文史类的优先选城市。

接下来,我将就这种选择方式进一步进行解释和说明:

1、顶尖学生的报考策略

“能上985,不选211,能上211,不选普通大学”,曾几何时,985/211即是顶尖大学的代名词,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极力追捧。除了各类新闻消息中所提到的热门专业外,大多数的父母对大学专业本身并不是太了解,而大部分的学生也只是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选择听起来比较好的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在报考的时候更加青睐和倚重名校。当然,随着“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出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间有了明显的界定,在部分学科上有传统优势的很多双非高校也因为有了自己的一流学科后,成功进入双一流的梯队。

清北复交南浙中,人大西交和哈工。一般来说,除专业医学院外,有机会可以报考这类TOP10名校的学生,很少会选择其它学校。想去这些学校的学生,对专业的要求自然也就没那么高。这是一种名校情怀,而这种情怀背后是更多人对名校的一种信任。这种信任还是比较值得的,因为除了学习专业外,大学教育尤其是好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更偏向于“通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的方式,让他们在青年时代建立起“独立人格”意识。

划重点:当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意识确立之后,“价值观”也就随之确定了。对这些顶尖学生来说,本身学习能力就很强,学习一样新的事物并不难,或者说方法论的东西他们并不缺。相比方法论,价值观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他们可以在学校里自由地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专业进行研究。思考自己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未来。顶尖学生在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上都很好,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研究生阶段,常常会重新选择新的学科和复合学科进行交叉学习和探索。而这些,也都是名校平台所能够很好地提供给他们的。从个人的发展角度上看,如果你出身平凡,那么通过高考进入一所985大学学习,是人一生当中少有的、相对公平的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2、中等学生的报考策略

“一本选学校,二本、三本选专业”,这是每年高考报考志愿的时候,最常听到的第二句话。综合排名在150名~400名之间的学校,很难说哪所学校谁更好。学校虽然不好比较,但也不是二本、三本就一定非选专业。这时候,城市区位等其它因素的考量也重要。专业角度上看,如果想读经济类的专业,那么XX财经大学肯定比一般的大学更好。但如果从地理位置上看,首选肯定是大城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地区城市。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因素供参考。一个是选择省字头的学校,并且是带有属性标签的,比如XX(省)师范大学,相对而言肯定是比XX(市)师范大学要好。而很多类似农林、理工、交通类的大学(不是学院),也已经越来越偏向综合型的大学。最后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条件,就是很多顶级名校的独立学院虽然是民办的,但也比偏远地区的公立学校更好,考研的成功率也更高。

客观来说,如果只能选一所普通大学,自然专业的考虑肯定还是放在第一位的。但专业的范围是很大的,热门的不一定就是好专业,冷门的也不能说不行,每个专业的存在其实都是有其存在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没有所谓的“差专业”。特别是针对一些就业率很低的专业,比如生物学、植物保护等,如果经历过研究生和博士的洗礼,努力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后,依然可以获得一份相对稳定且高收入的工作,和获得相应的“职业荣誉感”及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地位”。

划重点:当然,如果你没有做这么长远打算或者说更现实一点考虑的话,必须先承认,理工类的专业确实会比“万金油”的文科专业更好找工作。技术岗的薪资议价空间更大,一技之长在任何时候都是很有用的。理科生选择计算机、软件工程、自动化这类的技术专业,就业问题是不太需要担心了,再进一步如果还能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方向靠就更好。对于文科出身的同学,我的建议是选择大一点的城市,大城市里的好公司、大公司都比较多,所能够提供的岗位和工种也更丰富;在大城市的大学毕业后,选择的面自然会更宽一些,可以通过这个来对冲在专业岗位选择方面的弱势。如果你喜欢跟人打交道,市场营销、教育都很不错,可以重点参考。


八闽状元郎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择不是最理想的那个学校学自己喜欢的专业。

本人真实例子:

大学报选学校专业时全部选的是汉语言文学,当时的班主任看到了劝我全部改成了英语和数学类专业,理由是他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专业都可以当语文老师,而且不是很好就业,在学校地位也低,没有其他专业吃香。再加上本人高考英语居然比平时考的好一点,于是就改了,大学学习了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而且不擅长的英语专业,学得一般般,至今没培养出对英语的兴趣,而且非常没有自信,在外教那频频受挫。所以选对兴趣专业很重要,这样你在学的时候也是开心的。

我弟弟的例子:

他报考想选武汉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结果专项计划考上了四川大学和华西医学院合办的医学专业,最后考虑到华西的医学专业比较强就上了,分科选了医学检验科,不是最强的医学类别。他今年大三,感觉学习状态一般,说是考研目前貌似还没准备。

所以,不要说毕业证上学历很重要,专业学得强更重要。


迪宝一号


有时候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 像我之前就是个一本,但是核专业排名仅次于清华,基本上大三核专业的学生都已经被招聘完,我同学表妹三本选了个航天航空的专业,就业形式和工资特别好。
  • 兴趣爱好也很重要,我之前英语特别好,大学学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但是毕业在没有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就这样消耗了。

一定要规划好,问问学长学姐等,可以少走弯路。

专业优势+兴趣爱好

更重要!


利兹妈妈


这个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

如果是理科生,优先考虑专业优势,学校弱一点都没太大关系,千万不要迷信那些排名,毕竟理科专业大部分技能性比较强,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优势专业,以后就业有很大优势,毕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越来越公平,公正,凭本事吃饭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学历只是敲门砖而已。

如果是人文社科类专业技能性不是很强的专业,尽可能优先考虑院校层次,能上985、211、双一流就不要考虑普通其他的。

关于城市的选择,也不能太绝对,要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来定,

如果选择本科直接出来就业,城市很重要,就业机会,资源都不一样。

如果选择考研深造,4年对你来说只是过度,只要学校,专业好,城市差一点又何妨?

不要迷信所谓的人脉关系,尤其是双非院校,毕业后谁认识你?谁又在乎你?

正真有价值的人脉都是在研究生阶段你的导师和研究生同i学及师兄弟才能给到你。


钟景然


上大学最重要的并不是选学校!

上大学首先最重要的不是选择大学,而是选择城市,先选择城市,然后再选择大学,最后才选择专业!

因为很多毕业之后基本上就留在了自己大学所在的城市,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你发展,并且你觉得比较喜欢的城市!

当然,北上广深这些城市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压力也是挺大的,也可以选择一些新一线城市,或者是比较靠前的二线城市也是很不错的!

至于大学,肯定是要在你能达到的前提之下,选择一个相对来说名声比较好的大学和专业。

专业的话,如果不读研,建议选择一些提升综合能力好的专业,或者是一些纯技术的在市面上比较容易就业的,比如说计算机。

如果要读研的话,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和领域,然后在这一个领域里面持续的钻研下去,到时候能够继续深造,这是很不错的,这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医学,比如说还有物理化学等等,一些科研性较强的专业。

一定要记住,选择城市真的是很重要的!

【我是小码老师,专注于少儿编程,记得关注我哦!】


码老师


你好!我是南门,一名中学生生涯规划师。

院校和专业之间的取舍,是志愿填报的永恒话题

六个平行志愿ABCDEF从高到低,院校的层次是在不断地降低,AB 院校是我们冲刺的院校,CD 院校是正常选择的院校,EF院校保底的院校。

从A 到F 的院校层级在降低,但是我们选择的专业满意度是在不断升高的。也就是说,A 院校,我们没有办法去读到它的王牌专业,只能尽量避免专业被调剂。F 院校,我们进去肯定是要读它的王牌专业的。这个中间的平衡点是很多家长和考生纠结的地方。

我以个人的从业经验来给你个建议:如果你的专业适应面很宽,那就院校优先。如果专业适应面很窄,那就专业优先。

如果你的专业适应面很窄,冲到了好一点的大学里边,却学了一个自己根本无法接受的专业,是很痛苦的。前几天,我发布一篇文章,北大学生周浩转学去了技校的故事,你可以看看。

到底是侧重大学还是侧重专业,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是你自己看看那个好学校的冷门专业,你能接受不?另一方面,你看你自己对你选择的专业的喜爱程度,是否真的非常喜欢这个专业,将来就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我在这里只能帮你把这个情况分析清楚,没有办法帮你拿主意。你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做个参考。

说的不到之处,请谅解!


中学生成长日记


选大学退而求其次,一步退,步步退!Why?

1、好大学的学生更自律,差大学的学生容易颓废

考上名校的学生,普遍自律性要比普通大学的学生要好很多,名校的学生都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都非常主动,学习风气特别好,在大学都能用心去学习,真正掌握住一些实用的知识,大学没有白上,知识和能力在大学期间提升明显。

差的大学的学生自律性普通很差,甚至可以说差大学的学生很颓废,经常性通宵打游戏、逃课、不爱学习,美好的大学生活都虚度出去了,没有掌握住过硬的知识,根本无法胜任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少找不工作都是一件大难事。

2、就业区别。

一旦走向社会,你就会发现好大学这块敲门砖的分量。好大学的背景会给你的简历加不少分,大多数知名企业不光对学历有硬性要求,而且他们更青睐985、211的毕业生🎓,如果你有如此硬气的背景,还怕怀才不遇吗?退而求其次,当下安逸,却后患无穷!因为好企业只招好大学的毕业生,普通大学的学生连递简历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普通大学的学生也能就业,但找不到太好的工作,一般都是工厂、私人的小微企业,做的都是最累最苦的活,工资待遇并不是太理想,晋升渠道也极少。

高考是你选择未来生活方式的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它可以跨越阶层,可以对抗后门和关系,高考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无论你多么渺小,只要你竭尽所能,就有机会迎来人生的蜕变。所以,趁年轻,别将就!



康小棋


作为高考报考中的常见问题,相信作为升学规划的专业人士,我的回答肯定对你有所启发!

其实选大学是否退而求其次主要看你要选择什么专业。

如果你想要选择的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里面的专业,在意向大学里面这些专业或者相近专业你的分数达不到,那么一定要是退而求其次,去分数稍低的学校,但是专业可以被保证录取的学校。

因为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的专业技术门槛较高,一定要借助学校的设施设备、师资力量才能够学好的,而设施设备的成本较高,很多专业,比如土木,自己是无法获得的,如果你在本科阶段读不了目标专业的话,要想自己去自学,那么肯定有大量的弯路要走!特别是医学,如果本科不是学医的,连研究生跨专业考研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你想要选择文学、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那么千万不退,宁愿读更好的学校,虽然专业不能满足,也要上。

因为以上这些专业的技术门槛不高,很多专业都是可以自学和“半路出家”的,就算未来考研,难度也比理工农医低,比如法学,本科任何专业都可以报考法硕,至于会计这类专业,社会大量的培训机构可以学,还有什么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这些专业技术门槛更低,就更容易自学了,并且这些专业基本不受学校所谓的排名影响,差学校的文学生文章不一定比北大的差,新闻传播类专业最重要的是实践,而不是专业成绩!所以,是否第一专业是不是意向的,影响也不大!

所以,这个时候更好的学校就更重要了,因为学校越好,社会知名度越高,学生的自信度也就越强,那么找工作的时候也就更有优势!所以,千万不要退而求其次!

你有主意了吗?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升学规划吴瀚老师,更多高考报考干货等你来阅!





升学规划吴瀚老师


志愿填报主要涉及三个因素:学校、专业、地域,哪一个因素优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一般情况下,给考生的建议是学校优先,兼顾专业和地域。能上985,211,就尽量上名校,因为我们说了名校光环,在就业考研出国等方面都占优势。这里说了兼顾专业,如果专业实在都不喜欢,可以考虑退其次,或者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那专业是第一位,比如有些考生喜欢临床医学,想当医生,而这个专业的分数都很高,想上名校的这个专业很难,只能退其次,降低学校层次,保住专业。还有一些考生对地域看得比较重,就去北上广,大城市的资源优势不用说了,但同时也意味着学校的分数虚高,像有些专业,比如说学财经类,传媒类专业,对地域的要求高一些。一般来说,地域选择不能太局限。

在实际报考中,其实很多考生对于学什么专业,不是很明确,不知道以后从事什么职业。另一方面,现在大学转专业还是有机会的。很多大学现在是大类招生,进大学之后再分专业。像新高考省份,实行专业+学校的报考模式,也避免了专业被调剂的可能。总之,专业选择更加人性化。


岛城随笔


怎么说呢?您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大学只不过是一种经历?

没有什么标准,什么是好大学,什么是差大学?如果你知道国际上通常的大学评价标准,在这个知识爆炸及全球化的背景下,其实也越来越缺少意义,至少意义已经不大了。

也许是因为走着走着,被概念化、模式化了?

其实,回归初心,为什么要读书?也许,为了找个好工作?那么,什么是好的工作?……这些,都经不起拷问和推敲?

看看,马云是杭师大的;马化腾是深圳大学的……马云阿里巴巴公司那个几十亿身价的大堂接待,可能大学都没有读。

我感觉到,无论什么大学,千万不要放弃自主意识,就是说,你想要什么,你的理想,你人生的规划等等,非常重要,然后去选择适合的大学,适合的专业,以及对学习、对工作的态度应该比什么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