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偷换概念把买保险说成是存钱,让客户不反感易于接受?

爱笑的眼睛70236107


建议不要把买保险说成是存钱。

保险很靠谱,

如果你这么说,反而不靠谱了。


商业保险总的来说是靠谱的。但也要看你买的是什么样的保险。

但无论如何,商业保险一定要买!不管你现在多少岁!

商业保险是什么?商业保险就是天灾人祸发生在你身上的概率极低极地,确实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一旦发生在你身上,就需要很大一笔钱!

如果你能提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会有天灾人祸发生在你身上,

你一定会在此之前买好保险对不对?

如果你能预知自己20岁将生病住院,那么19岁买百万医疗险最划算;

如果你能预知自己30岁将发生意外,那么29岁买人身意外险最划算;

如果你能预知自己40岁将罹患癌症,那么39岁买重疾险最划算;

如果你能预知自己50岁将作古升天,那么49岁买人身寿险最划算;

如果你现在不知道天灾人祸等坏事情将何时降临到你身上,

那么现在买保险是最划算的。

立刻马上买!

商业保险总的来说是靠谱的。但也要看你买的是什么样的保险。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广州的中国X安做过业务员。当时刚到大城市,没人脉没资源,亲朋好友也都很反感保险,为了出单,只能自己买保险,买了4个自保件,一年8000多元。

麻烦大家首先看看我当时买4个的保险。

年缴2902.2元,缴纳20年,保障是2.1万。

试问一个一年拿得出将近3000元缴纳保险的人,会在自己有困难时拿不出2.1万元吗?会稀罕这2,1万元的保障吗?

这就是我的纸质保单。

交30年,一年3463.32,保障才可怜巴巴的12万,15万,20万。

3463.32*30=103899.60元。

保障方面,重疾险12万,意外15万,身故20万。杠杆率太低了!撬不动美好人生!

第一种情况,未罹患重疾,未发生意外,身故了,受益人能拿到20万。

第二种情况,如果万一罹患过重疾获得了12万元,之后,又发生了意外,此时能获得3万,之后身故,受益人还能拿到5万元。

第三种情况,如果万一罹患过重疾获得了12万元,受益人还能拿到8万元。

第四种情况,未罹患重疾,不幸发生了意外,此时能获得15万,之后身故,受益人还能拿到5万元。

试问一个一年拿得出将近3500元缴纳保险的人,会在自己有困难时拿不出十几二十万元吗?会稀罕这丁点保障吗?

于是,在2019年9月份,我果断给自己、孩子和父母买了百万医疗险、重疾险和意外险,这三个险是每个人都要有的。

拿百万医疗险为例。

这是我的百万医疗险,大家对比看看保费和保障。一年两百多块钱,可以获得几百万的保障。

那究竟要买什么保险呢?

第一,买保险就是买概率,就是买保障。不要想着返还,不要跟投资分红挂钩,纯粹一点,保险就是保险。不建议买有返还功能、分红功能、投资功能的保险,如教育金。因为10年、20年后、30年后,货币贬值,货币价值早已经今非昔比了。想投资就去买理财产品、炒股、买基金等等,最不济把钱放在余额宝也比保险投资混在一起强。

第二,不建议买长期险,如我上面例举的这两种买30年、20年的保险。建议买短期险,并且记得开通自动续保。万一没有发生不好的事情拿不到理赔款,几百块钱的保费就是打水漂了,不要心疼保费,就当为祖国的福利事业做贡献了,不要想着要返还,当你买保险想要返还时你就要入坑了。

第三,我建议,买保险一定要买杠杆率高的保险。杠杆就是小投入撬动大回报,意外险和报销型医疗险都属于保费相对便宜,但保额相对较高的险种,尤其医疗险,年龄越大,保费可能就越贵,特别适合收入 还不稳定的时候趁早购买。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是“杠杆率最高”的保险,两百块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意外保障,可以解决不管是意外或疾病住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年轻人一定要配齐的商业保险有:百万医疗险+成人意外险+成人重疾险

父母长辈一定要配齐的商业保险有:百万医疗险+中老年意外险+中老年防癌险

青少年一定要配齐的商业保险有:百万医疗险+少儿意外险+少儿重疾险

商业保险真的很好,但不能因为商业保险太好了就用商业保险取代社保,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各有各的功能,各司其职,两者你要兼有。

昨天(3月13日)晚上,我打电话给客服,要求退保。他告诉我,现在是疫情防控期间,门店都没有营业,只能在APP上并且在工作日联系空中客服予以退保。我问他,我的这款平X福能退多少钱,他说大概3200元吧。损失惨重,只能及时止损。沉没成本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能力有限,仅供参考。

本人早已不从事保险行业,不存在推销。

现实生活中,要关系非常铁的人,我才会跟TA分享我这些观点。


欣欣祥和


不要当骗子,是什么就是什么,做人做事都要诚信。保险是现在必须买的,你可以帮大家分析这个保险的好处,我亲属做保险,前几年说服我买了,去年我病了,恶性肿瘤,特别好,恰好用到了,保险非常好。应当要买早买。让人心甘情愿地买,理赔了都会去感谢你


小鱼芳芳


这是往枪口上撞,银保监已经明令五申,不得欺骗误导储户,这叫销售误导,买保险银行要双录!

银行保险,分为期缴和意外险两种,这几年银行保险的发展,基本是绑定对公贷款客户和个人房贷客户,怎么出保险?

买房贷款前,就跟客户说明,要买份保险才降低利率。

而小微企业贷款快下来前,客户经理也会提到,能不能帮忙买笔保险,保障资金安全。

更多的大企业,在贷款面前,默默的接受了银行要求买保险的要求,几个点,按保险缴费的方式给出去。

银行以前的灰色收入,已转变成以保险洗白的方式。

至于偷换概念,现在的银保监会做法,就是只要涉及到保险,必须双录,但双录,也并不是每个地区和每家银行统一,有的有,有的没有。

说到双录,双录了只是证明客户愿意买保险,有证据证明,至于客户内心同不同意,人家再怎么不同意,但要贷款,没办法也要同意啊。

上面说的这些问题,只要客户同意,基本上没问题。

双录的好处是存在的,除了贷款客户,那些储户,如果他不愿意把存款变保单,银行职员就不能忽悠到他了,因为双录的时候职员会问到他同不同意买保险,客户一听说变成了保险,肯定不答应了。

这就是双录的好处,保障了储户的财产安全!

对于偷换概念欺骗客户买了保险的情形,如果客户投诉到银保监会,即使客户没证据,银保监也会以双录不全,销售误导的名义,让银行承担损失。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2459512631239960"} --}

墨菲辣得狠


不支持你的想法

我想你是新人,对于保险推销有点找不到头绪,很想从前人那里弄点秘籍啥的。但是,这种推销保险的思路就是不对的。

你知道为何百姓都比较抵触保险吗?

1,收入有限,保险太贵。

2,保险理赔太难。

3,保险推销时,总是带着谎话。

听着有点丧气吧?那恐怕是你公司的职业培训没做好,自己员工对保险都没有认识,怎么能做好保险销售呢?

当下是保险业发展的好时代

保险的客户是谁?一个是商业。商业活动大发展,才有保险的空间。另一个是中等收入。中产阶级大发展,才有保险客户群的扩张。而我们今天正好是这个时代。

我们现在GDP已经过了人均1w美元,很快就会往2w美元上靠了,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恐怕已经达到。

一般说法,发达国家的商业保险覆盖率可能在1/3左右, 有的国家保险历史长,保险意识浓厚的,比如荷兰,保险覆盖率到90%左右。而我们呢,连10%都没到。

人数在扩大,而覆盖率在提高,那么保险的发展空间是两者的乘积,理论上超过10倍。

什么样的人需要保险

但是,保险推销时,是面向中产阶级吗?尽管中国正走上这过程,但不是人人都中产了,很多城市白领年收入仅7w、8w,你让他每年用近2w买保险显然不现实。

另一种是小老板,他虽然能买得起保险,但他打骨子里就瞧不上你们这些推销员,论推销技巧能比得上他吗?他可是多年的老推销员了,还想用存钱说骗人?

1,买保险的人,一般是上班的人,尤其是写字楼的白领,因为这个圈子容易有保险文化。

2,买保险的人,一定是有余钱可以理财的人,一般收入最好过了中位线。也就是年收入为当地市民平均收入的2倍左右。如果当地政府公布的市民年收入在7w元,那么你就要尽量找年收入在14w左右,甚至更多的人群去推销。所以,那些还在租房的人,不可能买保险,小经理有可能买。

3,对当下的状况有一定的焦虑,对未来有一定的不放心。那么对于岁数太年轻的可能就不合适了,即使他收入不低也未必想买保险。从这一点来说,把保险按存钱的概念去推销是不是对不上路啊。

保险买多少

公司总是希望你找来的客户越多越好,每个客户买的份数越多越好。但我们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看,不是这样的。买保险是为了减轻生活负担,可以对意外事件,有一定的放心。但是,如果保险买太多,那么保费本身就是负担了怎么办呢?他会说保险的好话吗?会推荐朋友给你认识吗?

市场上说法是,一般市民家庭在保险上的费用,占年收入的5%~10%是合适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每年用于理财的余钱中,保险花费在10%是合适的。

看,如果每年能净剩10w,你劝都应该买保险,他还会信任你吗?

这个比例是欧美人总结的,对中国市民未必完全一样,但你要知道有个比例存在,而且这个比例应该是保险偏小头,大头还是应该留给基金、债券。

为客户服务

保险卖了这么多年,现在社会上不是懂的人更多了,而是糊涂的人更多了,挺有意思的。说明,我们的保险市场上,没人想说清楚,反而想搅浑。


现在考虑保险的人,总是要找明白人问问,“我应该买哪份啊?”“合不合算啊?”“怎么理解合同啊?”“我该给谁买啊?”“该买多少钱啊?”等等。

如果你能把这些说清楚,不是推销保单,而是为他们设计保单,那么就能受到欢迎,就能获得圈子的信任,这里可能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成为你的客户。推销保险,要用扩大客户群的思路,而不是在每个客户身上榨出最多的油水。

比如,很多人有收益来算保险是否合算,其实这是走入歧途了。要知道,现在会算账的人太多了。保险无论怎么算,都没有基金合算,甚至有的产品没有银行理财合算的。保险真正的卖点是风险比例。就是相对较小概率事件,如果发生在客户身上,买保险是合适的。如果是确定性的事情,也就是大概率事件,可以用常规理财手段,而不是保险。比如,孩子结婚用钱。说清楚了,客户反而不抵触了。

所以,为客户服务才能卖出保单,不是靠骗人。


海螺008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说实话,我看到网上那些说保险骗人,退保退不到钱等等的人,真的是NC。这里不排除有保险代理人的销售误导,但只能说明是人的问题,但不代表保险有问题,你总不能买一份保险,要求出了任何事,什么都赔吧。所以我个人觉得,保险一定是专业负责的金融产品,卖的时候,就要和客户解读清楚,哪些是保的,哪些是除外责任的,另外每年都要给自己的客户进行一到两次的保障检视。


之所以中国人对保险这么反感,是因为一开始保险引入中国以后,就因为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让保险一开始就做坏了,再加上众多人的一直谩骂指责,造成的现象。但现在保险已经不是买与不买的问题,而是买什么和买多少的问题。在国家的一线城市,比如北上广,那里的人群的保险意识都非常高,他们都会去比较保险产品,而不是说保险产品的坏处,因为市面上没有那一份产品是能够满足一个人的全部需求,你得接受它才行。此外我建议不要给客户偷换概念,实事求是,用你的专业来给客户解决需求问题,当一个客户发生理赔时,才是你进入这行存在的价值。


米斯特海海vlog


你真的是简直了,不知道该如何说你。 我现在在银行上班,偶尔会遇见保险售后问题,基本上都是好多年前那些卖保险的人干的。

你想过没有,现在的信息这么发达,别人也不是傻子,存款和保险还分不清楚吗?而且现在银行里面卖保险,都有双录过程,录音录像,会明确给客户说,你买的是保险产品,哪个公司的,怎样的收益,都会说的清清楚楚。而且,还有回访电话打给客户,电话中也会明确给客户说,你买的是哪家公司的保险产品,你觉得你能轻易的忽悠到别人吗?

你就不能堂堂正正的卖保险吗?如果你觉得卖保险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劝你还是早点别干了。免得日后出事情,你承受不起。

我感觉你就是有意在给银行抹黑。


诺哥哥和晏小妮子


我最不相信保险公司,他们很多无耻的人。

你有这种想法,本身就很无耻,为什么要隐满?为什么要偷梁换柱?为什么要欲盖弥盖?你知道只有什么人才会极力隐满自已的真实意图吗?答案是小偷,骗子,还有坏人。

你们这些保险公司的人难道都是小偷,骗子和坏人吗?

说说你们的所谓银保,保险公司的人穿着和银行工作人员一模一样的服装在银行的大堂里坐着,专找老年人和没有文化的人忽悠,有多少老年人上了你们的当,明明是去存钱的,硬是被你们忽悠成了买保险,可怜这些老年人多少年后都不知自已买的是保险。

是不是很多人的家里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家中老人去银行存钱,变成了买保险。

保险本是个不错的行业,现在被你搞的已经乌烟障气,毫无诚信可言。

你们这些所谓的保险人,还能再无耻一点吗!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别再想着欺骗了好吗?


邓月


保险公司除了社会保险我都不信任,给我的感觉都是骗子,忽悠你投保时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你退保费的时候,不给你退钱,只给你退现金价值,现金价值就是不退钱,这不坑人吗,现在一接保险公司的电话,直接挂断!我还有一个质疑?国家要求车辆投保交强险,为什么不强制理赔?例如酒驾,毒驾等等都是不理赔的,我觉得保险公司应该先理赔,在向违法违规的人追责,而不是这也不理赔,那也不理赔,一副无赖样子,你说气不气人?我希望保险公司改变形象,修改保险条例,不论什么情况都先行赔付 ,在谈其它,只有这样投保的人才能越来越多,才能得到更多的人信任。


我爱看网络小说


我在银行工作,你也是吧。给你个建议,不要这么做。这么做是典型的欺诈,虽然保险有提成,但这种短视行为将来会让你后悔莫及的。这种案例很多,银行大部分都败诉了。

我之前同事就这么做过,当时拿了提成很开心,但客户需要用钱的时候来取钱,才发现自己的钱买了保险,要想取出来,得损失很多手续费。因此,一气之下,将银行告上法庭,银行败诉,内部也进行了追责。


人在红尘里


不用偷换,实话实说。买保险就是强制性帮助存钱。有人说,我要不抽烟喝酒,我就有房有车,而当你戒了以后,照样实现不了。因为钱就是流通的,花出去才是赚钱的动力和价值最大化(钱是会贬值的),而花钱是个技术活,比如买保险就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