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孩子要不要補課?

光頭桂


我認為,現在的小孩子要補課。因為現在的小孩子大都活潑好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注意聽講,跟不上學習進度,不懂就必須補。補課能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有助於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學習有幫助。

如果孩子在家,父母親沒時間輔導,或文化程度不高,孩子有些功課學習跟不上,父母親又不能幫孩子解決,讓孩子補課,能更好的跟上學習的步伐。

補課是把雙利劍,適當的補課,有益學習 。繁重的補課 ,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

總的說,現在的孩子還是要補課,只不過要輕鬆補課 ,不要佔用孩子太多的休息時間,學校學的知識不容易消化,課外補課能彌補這些不足。


楊柳依依7485


補課與否首先看年級,一二三年級基本上不需要補課,內容簡單,家長稍加輔導就可以了,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難度加大,一些家長輔導不了,這種情況可以考慮補課。另外,個別老師(我說的是個別,不是全部老師,鍵盤俠看準了再噴)師德確實有問題,重點內容課堂不講,補課時講,我侄子在縣城第一初中上九年級,化學老師在講到有關實驗操作這一塊兒時,非常明確的告訴學生,這一部分不講了,留著補課時再講。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只有跟著去補課。所以說補不補課,一是看學生的學習水平,學霸不需要補,那些成績稍差又渴望進步家長又輔導不了的學生可以補。二是看家長水平,如果家長有能力也有時間,學生不用補課。三是看老師師德,如果這個老師渴望學生補課,重點內容課堂不講,不補課就給學生穿小鞋兒,這種情況下只有跟著老師補課了。


繪本科學


舉幾個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

1.一個男孩,七年級,進班後的第一次期中考試,班級第三,年級第57。男孩思維活躍,幽默活潑,動靜相宜,憨態可掬,學有餘力。家長重視,溝通民主,配合老師,善於學習。在跟孩子協商的基礎上,一次性投入15000元,買了一個系列的英語小班課程(英語相對弱些)。男孩字寫得醜,因此在考試中卷面丟分較多,家長希望我多管管,每日晚上,我在線上花10分鐘指導他書法。影響男孩進一步提高成績的兩大阻礙逐步解決後,在期末考試中,班級第一,年級第8(全年級1300名學生)。

【評說】:學有餘力,有局部弱項和軟肋,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可以補課,並且效果很明顯。


2.七年前的一個男生,八年級,60人的班級中排名20多。跟父母很逆反,爸媽想生二寶,他反對鬧彆扭,成績下滑到30多名。後來父母妥協,他情緒稍微平靜。老師溝通時,多是“嗯嗯”應答,很少能深入交流,有點孤僻執拗。八下的時候,突然心血來潮,找我談話,說要好好幹,想考一中。我的反應首先是讚賞激勵,接著問他:數理總分300只能考200分左右怎麼辦?他表態好好幹,同時想利用週末與假期補習這兩科。後來參加了當地較有名氣的一個補習機構,接受了其中兩個很有經驗的名師指導,持續補習到中考前。居然真的考取了一中,雖然是定向,但可以算是一匹黑馬了。

【評點】:在清晰目標和強烈動力支配下,清楚知道補習什麼,怎麼幹才能達到目標,並且對補習機構有所甄別,這樣的學生補課,效果同樣顯著。


3.女生,七年級。小學基礎差,上課聽講不認真,作業敷衍,遊戲成癮,表面看隨和實則執拗。隨著科目增加,內容難度加大,孩子幾乎聽不懂了。父母強行送她週末去補課,她老大不樂意,前幾次去了,後來藉口裡面吵得很,不想去,再後來,半路上跑到網吧,最後當然是毫無收益,不了了之。

【評點】:日常的學習作業不認真,不願也不能正常完成,去參加補課徒勞無益,反倒成為孩子的負擔!


綜述:補習班和補習機構的存在,反映了學生及家長的補課需求,諸多的實例證明了它們對孩子成績提升的幫助。但是對於學生個人而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致思遠達


拿我自己的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是83級中師生,初中畢業全區6000學生參加考試,錄取200人,我考了96名,放在今天應該屬於學霸了吧。我感覺整個小學基本上就在玩,就語文、數學期末考一次試,小學沒英語,一天五節課。一年級第一冊掌握116個生字,期末考試老師還得讀題,一直到初二了才開始刻苦一些,中考語數理化政五門,題很簡單,基本就是按課本練習題難度。我整個初中就買過一本輔導材料。

86年師範畢業後我分配到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小學,這個時候感覺小學階段總體還比較輕鬆,但這時小學加了一門英語課,語文、數學、英語要求學生買輔導材料了。六級級以上要上早晚自習,週日補課,中考科目增加了英語、歷史地理(總分50)。直到1995年,整個中小學處於應試教育階段,這個階段基本沒有什麼課外輔導班,學校實行有償補課。

96年開始,到2010年,提倡素質教育,教材特點是:內容散、面廣、雜亂,因為要搞素質,所以各科內容大量增加,大學的知識壓到高中,高中知識壓到初中,初中知識壓到小學,教材內容雖簡單,但這個時期處於人口大爆炸階段,升學壓力非常大,所以教師就拼命的加大難度,上午早自習加四節課,下午四節課加晚自習,週六日不休息。這個階段,校外培訓機構逐漸發展,私立學校開始出現,補課上升到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

2010年後,實施新課改、新課標。教材內容增加,難度加大。小學四年級數學題,別說一般家長,就我這個教了十年小數、十年初中數學的老師都不敢打保票全會做。現在的孩子聰明,一般題難不倒他們,所以大量增加怪題、亂題、神仙題。小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自讀課文,一篇300來字,學生會讀,還能理解。我整個一年級會認的字不到300,考試還得讓老師讀題,不然看不懂。

按新課綱,一週6節語文(含兩節作文),5節數學,2節英語,如果完全按節數上,只能湊合完成教學任務,想應付考試門都沒有。那些縣城鄉鎮學校時間充裕是因為砍掉了那些所謂的“副科”。

一年級入學,大部分孩子已經沒閱讀障礙了,你孩子連字都不認識,你說那是一種啥體驗?一年級小學生髮言積極,又好表現,老師一提問,你孩子一聲不吭,不出半年他就自卑了。一個班45人,40人都會了,老師還有為那5人付出大量精力的必要嗎?現在一年級考試已經沒有老師給你讀題了,你愛會不會。

教材內容、考試難度決定了課堂教學完不成任務,任務完不成,還不補課,那你打算鬧哪出啊?

高考,高考決定了你必須補課。“學習是為掌握知識,不是為了考試”,說這話的人不是打官腔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可以說90%的學生學習就是為考個好大學,畢業找個好工作。說“高分低能”的人本身就低能,高分有可能低能,但低能的是極少數,低分也可能高能,但那是極個別。“條條道路通羅馬”,連個二本都上不了你還能去羅馬?亞洲都出不去。

“素質”、“減負”,說說就好,別較真,較真你完了。在學校三十三年,經歷了改開後所有教改,素質提沒提高沒看出來,一會說掌握琴棋書畫就是素質,一會又說品德是素質,我現在真不知道啥叫素質。至於減負,大家看減了沒有:三十年前小學考兩門,初中五門,現在小學三門,初中十三門(語數外政理化史地計算機體育理化實驗),內容難度上減了沒有,上面我說過了,不再重複。看看現在學生體質,我中學畢業時,一個班120個同學,三四個近視,十年前我到某中學聽課,一個班80多名學生,只有三四個不近視。

因此,我建議小孩補課。既便他補課效果不怎好,總比成天在家看手機、玩遊戲強吧。人不怕忙,就怕閒,閒則生事,閒則生亂,一週兩天,一年兩假期,沒事幹,讓孩子閒跑,如果孩子偷偷跑網吧、遊戲廳、大街上與社會閒散人員混在一起不是更麻煩啊。有的說衡中不補課學習不一樣好嗎?是不補嗎?八小時以外的教學算啥東東?


紫色傳奇


您好,我在小學一線教學,從教過多個年級,語數學科,也分管德育工作。

不知您說的補課是指孩子基礎差了,還是說看到別人家的都在補自己要隨大流,還是學校老師提出了什麼補課的要求,還是說興趣班那種?

總的來說,補課要因人而異,因需而定。是家長自己補,還是找別人補。


一位全國百名中學的校長曾說過:“亟待補課的學生有兩類,一類是基礎差的學生,因為基礎問題不解決就不能很好地學習後面的內容;另一類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他們需要向更高層次邁進,他們有望成為拔尖人才”。


補課也是一種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是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事業有用的都要加油充電。

對於學生而言,我個人認為,要是條件允許的話,都是可以補補的。當然,家庭經濟跟不上就不要強求,不要把生活搞得那麼累。


要從瞭解孩子自身的學習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孩子的基礎薄弱,那就補課內的基礎知識,課本上的內容就是最好的。保證課本上的例題,練習都能完全掌握,做到孰能生巧,激發後面學習興趣和增強自信心。


如果孩子的成績處於中等水平,除了查漏補缺基礎知識外,可以考慮思維方面的拓展課程,還可以補習一些技巧類和學習方法類的內容,讓他有個突破。


如果孩子的成績還不錯,理科可以進行奧數競賽類的訓練,但要記住,學習這類的課程不是為了記住公式去刷題,刷存在感,而是為了更高的思維邏輯訓練。


另外,興趣班類的,可以結合孩子意願和孩子的性格特點適當參加一些。比如:體弱的多參加一些體育類的訓練班;膽子小的可以參加一些武術類的,主持人類的,朗誦類的訓練班。


總而言之,補課與否要遵循因材施教,不隨大流,量力而為的原則!


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生子難,教育好孩子更難,家長沒用點心思,光靠孩子自覺是很難做到的。

可以關注我,讓孩子在學習上持續“方法習得,習慣養成;作業輔導,知識鞏固!”


老周小學微課堂


作為一個小學老師,談談我的感受啊。其實我很討厭一些小孩補課,這些小孩是什麼類型的小孩呢?就是自己在課堂上的知識都沒有掌握,比如說數學,考六七十分甚至是更低,他跑到外面去補奧數,補數學什麼興趣班,我覺得這個是沒有必要的。在學校老師教的單詞,他不去記,不去背,跑到外面去報什麼英語興趣班,作業完成不了,天天老是要催作業。連學校老師佈置的一些任務都完成不了,一些常規作業都完成不了,卻在外面抱一堆興趣班,我覺得這樣是南轅北轍,達不到效果的。

我就是覺得興趣班或者是在外面補課,是基於孩子興趣的基礎上,或者是願意去學的基礎上去開展的,而不是逼著他去,比如說我們班有幾個小孩,報了奧數,最起碼數學在班上能夠完成常規的作業和任務,並且他對奧數有一定的興趣。我們班有個小孩,他學奧數學的很起勁,他越學越有味道。我覺得在外面任何補課願意的基礎上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初中生和高中生來講,因為他們面臨著中考和高考。如果補課能夠達到提高的效果,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


糊老師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分情況。我和朋友們專注教育教育教育領域多年,深有體會。我身邊有一些孩子,從小智商高,性格好,家長也是高學歷,低年級階段沒有參加過任何輔導班。但是成績優異。因為啟蒙教育做的好,並且基礎學科,家長有自己獨特的學習和輔導方法,潛移默化傳授給孩子。家長的素質和水平都比輔導班的老師高初好幾個檔次,為啥要花那個冤枉錢呢?

還有一種就是家長不具備輔導能力,但是積極配合學校教育的。孩子只要跟著老師認真聽課,完成作業,一般也不會差。

最後一種是家長不管,自己不上心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每天得過且過。即便上了輔導班,也是圖個心理安慰。

總之,輔導班也分很多層次,價位和師資大相徑庭。如果經濟允許,又能找到名師點撥,未嘗不可。但是如果基礎不牢,天天跑去輔導班找安慰,睡大覺的也是大有人在。希望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嗎?知道牛娃媽媽們的學習技巧和升學思路麼?請關注我


牛娃媽媽們的小密圈


在補課現象還很氾濫的時候,我有個同學就經常找學校老師開小灶,他不是年級第一就是年級第二。在我們那個神奇的學校,前五十就是清北種子,前三十那是“校寶”級了,更別說他了。在高中三年能拿一次年級第一,那就是能被拿到校長的推薦信的。

這樣頂尖的學生尚且如此,何況普通學生,何況小孩子?不要說什麼越優秀的學生越努力。這件事反映的本質根本不在這裡,而是競爭。就算年級一二名,被拉下馬來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現在的競爭壓力多大,其實社會告訴我們了啊。

為什麼培訓機構成了新一代的朝陽行業?為什麼光培訓K12還不夠,還有鋼琴,舞蹈,音樂,書法,把教育分得不能再細了。甚至更可笑的還有思維教育,大腦教育(這些可千萬別信哈,家長們要睜大眼睛,辨別信息,如果不懂的去問問專業的人士,而不是這個那個培訓機構的老師,他們眼裡可能只有錢)。

因為想要在這個社會的大舞臺裡發光,可能真的要學太多東西了。學得越多,選擇越多。不然,你可能連這個舞臺的臺階都擠不上去。

那小孩子學習,真的就是社會逼得嗎?不是。經濟學和心理學告訴我們,市場雖然唯利是圖,但其背後帶來的價值有目共睹。


孩子在學校裡學的那點東西,可能根本不夠塞牙縫。所以就別拿壓力來說事了。而且,孩子很容易欺騙別人,因為欺騙能逃避,逃避就能隨心所欲。這是人性。因為他們清楚,當自己表現出難受、傷心、無奈的神情時,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定會來安慰自己,會順從自己。而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只不過是想少寫點作業,多玩會手機。

除了競爭的壓力,除了知識的擴充,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提前感知社會。

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感知能力和適應能力。當家長帶著孩子從家裡走到培訓機構,孩子身邊發生的一切都能讓他們迅速獲取對世界的認識。他們能從父母與老師的交談裡得知一些從來沒在他們的世界裡發生過的有趣事件,能從新的同伴和新的環境裡得知這個社會的另一番樣貌。

也許你會說:帶他們出去別的地方不是一樣的嗎?不一樣。因為培訓機構是商業+教育的結合,這是其他任何地方都帶給不了的。商業的領域能教會他們社會生存的含義,教育的領域能讓他們在純淨的環境裡成長。而且兩者都不尖銳,不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和畏懼。



當面對孩子的時候,父母們心中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質上都是:我的孩子能否從這件事學到什麼,從而能讓他的未來更加光明。

所以,要不要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就是從上面的角度考慮。而顯然,有條件的話是一定要送的,但是,如何選擇,這個決定權在家長。但不過不是百分百,是百分之八十的決定權。因為孩子的興趣也至關重要。


芝傑說教育


現在的小孩子要補課,補什麼課,怎樣補課家長要考慮好。

要補課的原因。這就是羊群效應的要求。同齡的大多孩子在補課,自家孩子不補,到時候孩子會趕不上。

上學期一件事,學生去幼兒園上班,她發來一公開課教案讓我提建議。裡面識字環節,有幾個比較複雜的字,她處理的很簡單。我問了下原因,她說那些字學生都認識,課堂上只是加強下。我很詫異,現在的小小孩這麼厲害了。她說是的,幼兒園不讓過多過早教這些內容,好多家長自己給孩子教或者請別人教。大多學生熟悉的知識課堂上只是加強了,不作為重點去講解。

補那些內容。補課是為了孩子全面發展,補課是為了孩子學習效果好。補那些內容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看。兩個同事,孩子補課內容不一樣,取得的效果都不錯。

一個孩子習慣比較好,學校學習很自覺,作業啥的每次都認真對待,就是我們說的只知道學習的孩子。家長給孩子報了繪畫和琴法班,目的讓孩子緩解學校課程壓力。孩子現在成績很不錯,一直名列前茅。

另一個孩子,小時候身體不是很好,在老家調理。學習一直跟不上。初中後,同事給孩子開始了一對一,一對二的補課模式。快四年了,孩子現在高二,孩子的學習勁提起來了,成績一直處於上升趨勢。

在哪補課。現在的培訓機構,託管班很多,家長要注意挑選。

不知別處怎麼樣,我們這兒不少託管班,我認為是不能代替補課的。只是孩子放學後,代家長管一會,讓孩子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沒有針對性,不做過多的講解。不能算補課。

結語:不能過分強調補課,不能過分依賴補課,家庭教育不能忽視。家庭教育要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了好的習慣,孩子學什麼都會有收穫。


心月聊教育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如果高考制度不改變,補課就是一個永遠的話題,也是很多家長的鋼需。

因此,它就形成了一個很少投資但收益巨大的萬利生意。於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在職教師可以安冒被處罰的風險,也要偷偷地招收學生。社會辦學機構更是挖空心思,以各種千花亂墜的廣召招攪學生。

不過,這是周瑜打黃蓋的事情。

以我從教38年的經驗來說,補課的主導者有90%是家長。也就是說,補課這件事,孩子往往是被動的。

儘管孩子是被動的,還是要去補課。因為,誰要你以前不好好學習呢?

說心裡話,我是不主張孩子補課的。但是,不補課,家長的心裡怎麼能過得去呢?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如果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補課,我的建議是:

第一,要搞清楚為什麼補課,要補什麼內容。

很多家長只知道孩子的某門課程考試成績很差,但並不清楚孩子究竟是什麼知識點沒有學好,總是糊里糊塗的,一心只想著給孩子找個老師,交了錢,讓他(她)補習去就算達到目的了。

這是要不得的。

要讓孩子補課,一定要弄清楚孩子某門課程的哪些知識點沒有學好。

當然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很難的,但是,孩子有任課老師。所以,家長一定要拜訪任課老師,問清楚孩子的具體學情。

只有明白了孩子學習上遇到的具體困難,才能有針對性地告訴補課老師:我家孩子的什麼和什麼沒學好,煩你在這幾個知識點上給孩子補一補。

這樣做了,孩子的補習才會有進步,有收穫。

第二,要搞清楚教師的教學能力。

聽風隨風是一些家長找補課老師的方法,這是不正確的。

有時候別人的介紹,可能誇大了某位老師的教學能力;有時候別人可能只是聽別人說的。總之,眼不見不算實。

這裡有個問題,通常情況下,很多家長是不懂教育的,對老師的教學能力無從判斷,即便你親自聽了某位老師的一節課,也是無法斷定他(她)的教學能力的,因為教學是很專業的。更何況,很多家長就從來沒有聽過某位老師的講課。

這個問題怎麼辦呢?

我給你一個建議:

如果你找的是學校的在職教師,你可以通過他(她)所在學校的老師瞭解。因為同一所學校的老師,相互間是知根知底的。

如果你找的是社會辦學機構的老師,你可找一位學校的在職老師,讓他(她)替你去聽一節課,就什麼都清楚了。因為學校的在職老師經常聽同行的課,他(她)聽一節課,就能判斷清楚講課老師的教學能力。

第三,要確定通過什麼方法來檢驗孩子補課後的學習效果。

有一個很盲目的現象,就是孩子補了一學期的課後,他(她)的補課效果如何,家長是不清楚的。

家長清楚的是,一學期花了多少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盲目的結果呢?

因為補課老師和家長之間沒有講清楚補課結束後的評價方法。也就是說,課補結束了,但補課老師並沒有給家長一個有效的考試成績。或者說給了家長考試成績,但考試題目是很簡單的,是孩子做過了的題,成績是不真實的。

所以,家長給孩子找了補課老師,一定要講清楚補課結束後的評價方法是什麼,怎樣知道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去詢問孩子的任課老師,就知道孩子補課後學習上有沒有進步。

總之,讓孩子去補課,做家長的一定要心中有數,不能盲目地只知道交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