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大師作者十九著作《菩提》讀後感:記《菩提》裡的女性敘事

​​​​ 情節被抒情、寫景和議論打碎了,一段段地如散落在海灘上的貝殼。病瘦黛玉般心事重重的女子左依,在影影綽綽斷斷續續的回憶裡把往事撿拾。


感情是她訴說的主題,然而不僅如此,還有成長、教育、溝通、道德、普世價值等眾多的現實話題。這一切,都在左依的多愁善感裡,用佛羅伊德心理溯源的夢、意識流的內心獨白一一展現。


該書語言散淡,有著佛儒道宗教一般的空闊與清靈。讀過幾章,只有約略的推斷,一個痴情的女子,經歷了一段俗淺的婚姻,錯過了她深愛的人。她帶著他的筆記,要把他們曾經走過的、要去而未成行地方親歷一遍。原計劃的孤身尋覓,由於李加諾這個與她前男友有著相同名字的男人的闖入,旅途有了異樣的氛圍。

出書大師作者十九著作《菩提》讀後感:記《菩提》裡的女性敘事


她和王加諾到過的地方見過的人與物與情態,是時光的見證者,一草一木一人一語,如鏡像般把往事投射在她的腦海。 左依的自駕遊,拼上來自加拿大魁北克市的李加諾,又途搭上時刻在爭論男人女人愛情觀的戀人週週和西華。她的內心,開始繁盛起來。 左依和王加諾的故事,伴著李加諾的加拿大故事,在旅途的或艱辛或幸運或悽風苦雨之中成長起來豐滿起來。 左依和王加諾在童年裡面對的是和最近火爆的《少年的你》裡一樣的成長困局。


不完整的家庭環境下,一方的教育嚴重缺失,一方的教育過度失衡。兩個相互理解彼此幫助心地善良的孩子,在身邊親人的所謂“前途”“道德”勸教裡成了壞孩子。學校、社會的風言風語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鮑雨竹是給左依帶來傷害的女孩,瞭解到她的身世行為動機後,左依發現對她不但無從恨起,反而從內心裡理解她體諒她的不幸。


左依在對宗教聖地的朝聖中,把自己被遺棄的經歷、父母離異的王加諾、天生重疾的李加諾、廝混社會的安格斯、用欺凌弱小的偽強大來面對內心膽怯的鮑雨竹給予了圓滿的理解與寬慰。 在書的結尾,左依的父親用落葉歸根的方式告別了人世,李加諾以十年來她苦苦思戀的王加諾身份來到她身邊。營造了一種“曲終人不見,江上數青峰”情感歸來再無多怨的餘韻。


如果把情節和關於人生的哲理議論剝離,單純地欣賞風景和風俗人情,也可以獨立成篇,讀來蔚然大喜。大理古城、白族民俗、雙廊古鎮、飛來峰等古典文學裡的神話傳說,無不潛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作者:水豆豆(來自豆瓣) 審:出書大師網/吳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