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諸葛亮指揮的滷城大戰?是否中國歷史上第一例誘敵深入而後大勝的戰例?

郭洪陽

滷城之戰是發生在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一場較量,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兵北伐祁山,而魏國則以司馬懿為都督率兵抵禦,諸葛亮通過誘敵深入,最終擊敗魏軍,且導致魏國大將張郃被射殺。大致介紹一下這場戰役的經過吧。

戰爭背景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將魏將賈嗣、魏平圍困在祁山。而此時魏國方面曹真剛剛病逝,於是以司馬懿為都督,提督雍、梁二州軍事,統率張郃、費曜、戴凌和郭淮等救援祁山。

張郃獻分兵策,意圖兵分兩路,一路全力救援祁山,另一路則駐守關攏,意圖前後夾擊,全殲諸葛亮軍於隴右。

司馬懿則認為,如果分兵後的兩路大軍都能獨擋諸葛亮,分兵自然是個好辦法,如果不能擋,那麼就會被諸葛亮各個擊破。司馬懿的戰略是以將軍費曜和徵蜀護軍戴凌率軍四千協助郭淮鎮守上邽,自己則親率大軍救祁山迎戰諸葛亮。(下圖,雙方進軍路線)

司馬懿沒有分兵,諸葛亮卻分兵了,他料定魏軍必定會前來營救祁山,於是諸葛亮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圍攻祁山吸引司馬懿,自己則親率另一路從祁山至上邽。

諸葛亮為何面對魏國大軍仍然選擇了分兵,他又跑到上邽去幹什麼?事實上,諸葛亮是跑去收麥子了。

偷割麥子,誘敵深入

我們知道諸葛亮北伐的最大困難就是後勤運輸,所以諸葛亮趁著司馬懿親率大軍救援祁山,後防較為空虛的時機,果斷分兵前往魏國的後勤基地上邽,擊敗了駐守此地的郭淮和費曜,然後跑去收割魏國的麥子。這也源於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他認為司馬懿在得知自己繞道後方之後,必定會率軍前來攻擊自己,而不會選擇繼續進軍祁山。

史料記載,魏軍在得知諸葛亮突然出現在自己後方“諸將皆懼”,而司馬懿也果然如諸葛亮所料,果斷放棄了進攻祁山,而選擇了回軍迎戰上邽的諸葛亮。原因有二,一是隻要擊敗諸葛亮的主力,那麼祁山之圍自解。二是自己大軍的物資儲備基地被佔,容易造成軍心渙散,於戰不利,所以必須回救。

然而就在司馬懿疾行兩日兩夜,不停蹄的率領大軍返回時,諸葛亮卻來了個“望塵而遁”。諸葛亮並沒有和司馬懿正面交鋒,而是撤往了上邽以東。

司馬懿撲了個空,於是向手下將領說諸葛亮這是不懂兵事,既不選擇以逸待勞迎戰我軍,又不敢據渭水抗擊我軍,說明他根本不敢和我們正面交戰。於是乎,司馬懿為了擊敗諸葛亮,顧不上休息,又連忙率軍追了上去。

司馬懿這次倒是追上了,史料記載司馬懿“進次漢陽,與亮相遇”,雙方軍隊在漢陽相遇。好不容易追上了諸葛亮,司馬懿連忙發起進攻,史料記載司馬懿“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也就是說,雙方才剛剛接戰,諸葛亮又跑了,這次他直接撤往了滷城,而且佔據南北二山,對魏軍形成了包圍。

滷城之戰,魏軍慘敗

從史料記載來看,滷城有南北兩座山,兩座山之間還有條河,諸葛亮將軍隊一分為二,親自率軍駐紮在北邊,王平駐軍於南側,阻斷中間河流,對魏軍形成包圍。這是由於魏軍主要以騎兵和戰車為主,而蜀軍則以步兵為主,這種地勢下交戰,對於蜀軍更為有利。

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突然停軍有些不解,因此未敢直接發動進攻,而是選擇了觀望。他認為蜀軍遠道而來,糧食必然不足,久而久之蜀軍自會撤去。然而令司馬懿沒想到的是,蜀軍的軍糧沒有出現問題,魏軍的糧草卻開始緊張了。加上部將強烈要求出戰,於是在五月,司馬懿終於對蜀軍發動了進攻。

由於蜀軍駐守在南北兩邊,因此司馬懿也兵分兩路,使張郃領兵攻擊南部的王平,而自己則率軍攻向北方的諸葛亮。而諸葛亮的部署是將主戰場放在北方,令南方的王平依據防禦工事堅守不出。

在北邊,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也就是沒有選擇死守,而是令魏延等人對魏軍展開反攻。另外根據記載,“帝攻拔其圍,亮宵遁”,司馬懿對北邊的諸葛亮發動進攻之後,迅速突破了北方的蜀軍,諸葛亮又給跑了,於是追擊。

諸葛亮顯然又玩了一次誘敵深入,如此被輕易突破的北部防線顯然不是蜀軍主力,諸葛亮“一戰擊潰”,魏軍追擊,然後再由以逸待勞的主力對魏軍來了個迎頭痛擊。可想而知,司馬懿這次顯然是敗了。

滷城之戰以司馬懿的戰敗而告終,根據蜀漢一方的記載,諸葛亮這一戰繳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而之後,魏國方面為戰敗的司馬懿再次增兵,雙方對峙一個多月,蜀軍由於糧草不濟開始撤退,而魏軍的援軍也已經到達,於是對蜀軍再次展開追擊。諸葛亮卻設下伏擊,再次戰敗魏軍,而且射殺了魏國大將張郃。


雖然這也是一場精彩的誘敵深入戰法,不過卻不是歷史上第一例,長平之戰白起採取的也是誘敵深入之策,最終將趙括率領的趙軍圍困擊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