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花,追求美,聆听花木的神话

前些日子大火的李子柒,带我们展示了一幅田园牧歌生活的画卷,瞬间唤起了我们心中对于生活美好的追求。而这种情感,早已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文化与语言的隔阂,这些追随者中不乏肤色各异的外国人,正是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欣赏花,追求美,聆听花木的神话

然而在信息化的潮流中,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却普遍贫乏。有些人干脆就放弃了对美的追求,以“粗鄙”和“现实”自矜;而有些人只是摆摆生活美学的架子,装装挥麈清谈的样子,却没有一颗真正的向美之心,免不了一身的俗气;有些人则是在生活的压力下,承受了众多的苦难,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从而无暇去思考美。但是,即便我们当中大部分人过的是普通平凡的生活,也不应该放弃对美的真正追求。追求美,并不是为了装饰门面,也不是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企图,追求美,只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陶冶,对自己修养的一种锤炼。而对美的追求,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追求美的心灵。我们依然要每天微笑着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为什么?因为生活中总还有些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视,去追寻。

欣赏花,追求美,聆听花木的神话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文学大家周瘦鹃就是一位挚诚于生活的种花人。无论时代的风云如何变幻,他淳朴的文字中始终包含着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灵。基于对周瘦鹃先生文字的推重和对花卉的喜爱,在这里献上一篇《花木的神话》供大家欣赏:

我性爱花木,终年为花木颠倒,为花木服务;服务之暇,还要向故纸堆中找寻有关花木的文献,偶有所得,便晨钞暝写,积累起来,作为枕中秘笈。曾于旧籍中发现许多花木的神话,虽是无稽之谈,却也可以作为爱好花木者的谈助。

欣赏花,追求美,聆听花木的神话

三代时,安期生于喝醉了酒之后,和酒泼墨酒石上,一朵朵都成桃花。汉代有徐登、赵炳二人,各有仙术。有一天彼此相遇,各显身手。赵能禁止流水不流;徐口中含酒,喷到树上去,都会开出花来。三国时,樊夫人和她的丈夫刘纲都能使法,各有本领。庭心有桃树二株,夫妇俩各咒其一,两桃树便斗争起来。刘纲所咒的那一株,竟会走到篱外去,好像生了脚一样。

晋代佛图澄初次访石勒时,石知道他有道术,请他一试。佛取一钵盛了水,烧香念咒,不多一会儿,钵中生青莲花,鲜艳夺目。唐代元和中,有书生苏昌远住在苏州,邻近有小庄,距离官道约十里,中有池塘,莲花盛开。一天,他在池边看莲,忽见一个红脸素服的女郎,貌美如花,迎面而来。苏一见倾心,就和她逗搭起来。女郎并不拒绝,表示好感。从此他们俩常到庄中来幽会。苏赠以玉环,亲自给她结在身上,十分殷勤。有一天,苏见阑槛前有一朵白莲花开了,似乎特別动目。他低下头去抚弄一下,却见花房中有一件东西,就是他所赠的那只玉环;大惊之下,忙把那白莲花拗断,从此女郎也绝迹不来了。又唐代冀国夫人任氏女,少时信奉释教。一天,有僧人拿法衣来请她洗涤,女很高兴地在溪边洗着,每漂一次,就有一朵莲花应手而出。女于惊异之余,忙回头看那僧人,却已不知所往,因给这条溪起了个名字,叫作浣花溪。

唐上都安业坊唐昌观,旧有玉兰多株,在开花的时节,好似瑶林琼树一样。元和中,春光正好,赏花的人们纷至沓来,车马络绎。有一天,忽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女郎,身穿绣花的绿衣,骑着马到来,梳双鬟,并无首饰,而美貌出众。后有二女尼和三女仆眼随,女仆都穿黄衣,也生得很美。女郎下马后,将白角扇遮面,直到玉兰花下,一时异香四散,闻于数十步外。附近的群众,都以为是皇家宫眷,不敢走近去看。那女郎在花下立了好久,命女仆取花数十枝而出。一时烟雾蒙蒙,鹤鸣九天。上马之后,就有轻风拂起了尘埃,少停尘灭,大家见那女郎们已在半天之上,方知是神仙下凡。这一带余香不散,足有一个多月之久。

欣赏花,追求美,聆听花木的神话

润州鹤林寺,有杜鹃花高一丈余,相传五代正元中有僧人从天台山移植而来,用钵盂药养它的根,种在寺中。曾有人见两位前志红裳艳妆的女郎游于花下,倏忽不见,疑是花神。周宝镇守浙西时,有一天对道人殷七七说:“鹤林的杜鹃花,天下所无,听说道人能使花木不照时令开放,现在重阳将近,可能使杜鹃开花吗?”七七便到寺中去,当夜那两位女郎就对他说:“我们替上帝司此花,现在且给道长开放一下,可是它不久就要回到阆苑去了。”到了重阳那天,杜鹃花果然开得烂漫如春。周宝等欣赏了整整一天,花就不见了。后来鹤林寺毁于兵火,花也遭劫,仿佛它正如二女郎所说的回到阆苑去了。

欣赏花,追求美,聆听花木的神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