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很多人面前訓斥孩子,對嗎?為什麼?

沈春陽粉絲團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批評是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教育方式,能夠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但有一點我們也必須知道,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我們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

1、遵循成長型心智理論


成長型心智認為人的心智雖然有先天成分,但是可以通過學習,行為模式來塑造大腦,相信自己會成長。批評孩子要基於成長型心智理論,因為你批評他,真正的原因是幫助他成長,而不是發洩你的情緒。

批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就事論事,千萬不要翻舊賬,更不要把他一次的錯誤無限放大。同時還要告訴他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幫助他成長。犯錯,反而能從錯誤中學習,鍛鍊不畏懼困難,擁抱挑戰,更快更好的提高智力和能力,鍛煉出更好的品質。

2、對眾不責


孩子的自尊心在2、3歲左右就有了,當孩子在有外人的情況下犯了錯誤時,可以先給孩子一個眼神暗示,然後找藉口將孩子帶到沒有外人的地方進行教育。


但注意語言溫和而嚴厲,還要重點給孩子講解錯誤原因,讓孩子樹立是非觀念。

3、正飲食不責


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嚴厲地批評孩子,有時直接把孩子批評哭了。長時間,孩子很容易將“吃飯”和“批評”聯繫在一起,變得對吃飯比較排斥,嚴重者還會引發厭食,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以及與家長之間的親密關係。

4、學習時,不要批評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批評孩子,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不僅影響孩子身體與智力發育,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導致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共情能力缺失的性格。


最好等其做完個人事情後再進行批評教育,要說清楚批評孩子的前因後果,然後說明你希望他如何改正,還要及時表示感謝和欣慰。

5、批評要嚴厲而寬容


1)有話要直說

錯在哪裡要直接清晰的給孩子指出來,要闡述三個要點:

l 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

l 就事論事,不貼標籤;

l 告訴孩子如何改正;


比如,孩子摔壞了玩具,大人明明知道了,就不要再問:“你的新玩具呢,我怎麼沒看到?”這類的話,就直接說:“我看到你的新玩具摔壞了,你能解釋一下嗎?以後可不可以輕一點呢”。

2)做錯事,也需要被理解

即便孩子做了錯事,但是他的想法或者動機,都是應該被理解的。比如孩子因為被冤枉,而動手打人了。那麼首先要理解孩子氣憤的心情,這樣一來,孩子得到理解,心情會平順很多,這時候再告訴孩子,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處理更好。

孩子犯錯,保持理智,充分理解,保持適時,得法,告訴孩子為什麼錯,又該如何改正。孩子不是不可以批評,要用成長型的批評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