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很多人面前训斥孩子,对吗?为什么?

沈春阳粉丝团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批评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但有一点我们也必须知道,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我们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

1、遵循成长型心智理论


成长型心智认为人的心智虽然有先天成分,但是可以通过学习,行为模式来塑造大脑,相信自己会成长。批评孩子要基于成长型心智理论,因为你批评他,真正的原因是帮助他成长,而不是发泄你的情绪。

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就事论事,千万不要翻旧账,更不要把他一次的错误无限放大。同时还要告诉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帮助他成长。犯错,反而能从错误中学习,锻炼不畏惧困难,拥抱挑战,更快更好的提高智力和能力,锻炼出更好的品质。

2、对众不责


孩子的自尊心在2、3岁左右就有了,当孩子在有外人的情况下犯了错误时,可以先给孩子一个眼神暗示,然后找借口将孩子带到没有外人的地方进行教育。


但注意语言温和而严厉,还要重点给孩子讲解错误原因,让孩子树立是非观念。

3、正饮食不责


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严厉地批评孩子,有时直接把孩子批评哭了。长时间,孩子很容易将“吃饭”和“批评”联系在一起,变得对吃饭比较排斥,严重者还会引发厌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

4、学习时,不要批评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批评孩子,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厌学的情况。不仅影响孩子身体与智力发育,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缺失的性格。


最好等其做完个人事情后再进行批评教育,要说清楚批评孩子的前因后果,然后说明你希望他如何改正,还要及时表示感谢和欣慰。

5、批评要严厉而宽容


1)有话要直说

错在哪里要直接清晰的给孩子指出来,要阐述三个要点:

l 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

l 就事论事,不贴标签;

l 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比如,孩子摔坏了玩具,大人明明知道了,就不要再问:“你的新玩具呢,我怎么没看到?”这类的话,就直接说:“我看到你的新玩具摔坏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后可不可以轻一点呢”。

2)做错事,也需要被理解

即便孩子做了错事,但是他的想法或者动机,都是应该被理解的。比如孩子因为被冤枉,而动手打人了。那么首先要理解孩子气愤的心情,这样一来,孩子得到理解,心情会平顺很多,这时候再告诉孩子,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处理更好。

孩子犯错,保持理智,充分理解,保持适时,得法,告诉孩子为什么错,又该如何改正。孩子不是不可以批评,要用成长型的批评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