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年齡越大越不發朋友圈?

yaochenyan


呵呵呵!我不怎麼去考慮這方面的問題,我發朋友圈不是為了取悅誰,目的是把最美好的東西保留下來。以前用的是QQ,現在用的是微信。等有空時翻看朋友圈也是蠻快樂的事。走進你空間的人 ,也許不一定個個是熟人 ,但請你記住:關注你的人,看的不是空間,而是你的世界;在乎你的人,讀的不是文字,而是你的心情。真正懂你的人交的是心,連的是情。知緣惜緣才得真緣 ,將心比心才有知心。平時有空的時候整理房間,翻看了以前的照片。熟悉的環境,熟悉的臉孔,往事的一幕幕會呈現在眼前。唉!感慨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很多東西全變了。曾經單純的我、勇敢的我、驕傲的我,伴隨著幾多心酸、幾多快樂、幾多得與失,怎能是一個個回憶就能代替?我是個自戀的人,我家妞妞和仔仔經常調侃我,說老媽是個自戀狂。哈哈哈,自戀沒什麼不好,不自傲就行了。每個回憶總是美好的,唯一的差別是人與環境都有所改變了,生活與閱歷讓我變得成熟,也讓我學會了擔當。同時也讓人明白一個道理,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擁有,我們都要懂得珍惜。


知足常樂5371157501766


這個問題對與我來講很貼切啊!以前發朋友圈是每日必備。

分享生活,搞個怪,裝個X……

後來,這個每日必備慢慢停止了,我的微信多了領導,多了一些所謂的朋友。對於這裡當然我只是不想暴露自己更多。

之前發朋友圈是為了更好的面對孤獨,不發朋友圈只想自己面對孤獨。

時間讓人看到更多沉澱更多,生活是自己的,朋友圈讓我覺得虛假、矯情。

在我這裡不發朋友圈,不代表我開始自閉了,而是相對沉穩了。


zz樹木森林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得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發朋友圈的都是什麼心理?

第二個層面,不發朋友圈是什麼原因?

第三個層面,發朋友圈跟年齡有嚴格的關係麼?

我們詳細分析一下:

首先,大家為什麼會發朋友圈?

1、網絡社交是大家的基本需求了,也可以說是大家已經習慣了。

我們自己都曾經迷戀過社交網絡,博客、QQ空間、開心網、人人網、後來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甚至到如今的自媒體爆棚時代,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企鵝號、百家號等等,這些都是內容+社交的平臺,有基於同學和朋友的熟人社交,也有基於全部互聯網的陌生人社交。提到這裡,還有基於同事和職場關係的脈脈、linkedin。

2、平臺的註冊門檻都很低。

滿足基本的信息提供即可註冊,也有要求實名認證的,但是對於具體的真實個體的人來說,都不難。所以門檻低是一個基本的入門容易的原因。朋友圈也不例外,通過手機號即可登錄,QQ號碼也可以直接登錄,非常容易,擁有了微信,就自動開通了朋友圈功能,嘗試一下也無妨啊。

3、經常發朋友圈的人,肯定是喜歡記錄的人。

喜歡將自己的工作、生活、心情等方方面面的動態,以文字或者圖文視頻的多媒體方式,呈現出來,朋友圈會記錄成時間軸,如果願意讓人看,就可以不設限制,如果不想被人看到,還可以設置只展示固定時間的朋友圈或者屏蔽某些人。這樣的記錄功能,可以滿足人們的日記需求。

4、經常發,並且願意讓人看到,這說明除了記錄之外,大家還有分享的需求。

分享的動機有很多了,求圍觀,求互動,求銷售……有的出於炫耀,證明自己過得很好,樹立優越感,惹人羨慕;有的過得落魄,求安慰,求可憐;有的上班賣力,加班到深夜一定要發一個在公司附近的朋友圈,求老闆肯定;有的是為了監督自己,減肥健身閱讀,每天的行動發佈在朋友圈裡,督促自己繼續堅持;有的為了賣東西做宣傳,做了微商,開了網店,分享商品,使用私域流量變現。幫公司或朋友轉發鏈接,以求廣泛擴散,讓更多人看到。總之,不勝枚舉,大家可以刷刷自己的朋友圈,歸歸類,看看大家發的都是什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再說第二個層面,有些人不發朋友圈,那又是為什麼呢?

1、沒有網,或者不懂怎麼發


現實中是真的有這一類人的。雖說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了,大家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是你得承認還是有些人的世界與網絡隔絕的,比如山裡村裡的那些中年人老人,沒有智能手機,沒有聯網,人家肯定是不發朋友圈的。也有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互聯網世界的老人,沒有互聯網知識操作基礎,有智能手機,但是也不懂得怎麼發朋友圈。

2、對於那些具備互聯網基礎,有條件,但是也不發朋友圈的,題主可能更多指的是這個層面吧。

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心態原因。

心智越來越成熟的人,越發重視隱私,不會衝動到什麼事兒什麼心情雞毛蒜皮都發朋友圈去曬,自己的生活跟別人沒有關係。另外,他們的責任感越強,對於自己呈現出來的東西,也比較考究,不說廢話,不說無聊的話,不會無病呻吟。而且不希望麻煩別人,自己有事兒也會自己扛,不會在朋友圈裡牽扯太多人的精力。所以,朋友圈對它們來講,有沒有都無所謂。

②時間原因。

到了一定年齡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家庭生活滿滿當當,凡事講求效率,時間爭分奪秒,沒有太大的必要的話,拍照拍視頻,發佈編輯問題,上傳發布,這個過程也許是浪費他們的時間。

再說第三個層面,發朋友圈跟年齡有嚴格的關係麼?

我認為沒有。發朋友圈這種行為,跟人的心理需求是綁定的,儘管每個年齡段的人,心理需求有一定的規律性。但是不可一概而論。

正如上面第二層面提及的,沒有聯網和不懂發的老人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具備,並非是年齡導致。

另外,有一些年紀大的人,比如有些父母,是非常喜歡發朋友圈的,養生知識的分享,花草栽培的成就,廣場舞的歡樂,給自家孩子找對象等等。

所以,回答問題,得分不同的層面。以上是我的見解,拋磚引玉,大家可以共同探討。


小萬模玩


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了。越來越喜歡沉默著了。

翻開朋友圈,多半是各種廣告,全民微商。再者,就是各種雞湯。那些口口聲聲發著各種人品呀格局呀情義的人,你品品,多半是些缺失這些的人,讓人啞然失笑。有的時候,偶爾發一句感概,一堆朋友問怎麼了。也不知該怎麼回答。

越來越多的,會把心事說給陌生人聽。


M茉莉


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發朋友圈與年齡大小關係不大,不發朋友圈的人,是因為朋友圈不值得關注,除了各種炫耀和牢騷,朋友圈還有什麼呢?不要錢的雞湯和不要臉的微商。

朋友圈裡不全是朋友,家人、同學、戰友、同事、領導、客戶,還有不知道什麼人,你有必要跟所有的人都講大實話?你有必要把自己的行蹤一一彙報?你的喜怒哀樂只有家人和知心朋友才關心。朋友千千萬,知心一二三,不會因為出了個馬化騰,知心就千千萬了。

另一方面,朋友圈就是大雜燴,什麼東西都可以發,反正也沒什麼人看。快手、抖音、今日頭條,還有其他聊天軟件,對朋友進行了細分,共同愛好的在一起聊。有這麼多的選擇,為什麼要在微信這一棵樹上吊死?不會這些新軟件的都out了,難道我要告訴所有人,我已經被時代拋棄了?

我的微信只用於工作,如果不是微信群的群發通知功能,早就到了說拜拜的時候了。

工作之餘,我把時間花在了今日頭條,聊聊對聯、賞析詩詞,淨化心靈,何其妙哉!

發朋友圈?不要太搞笑!



打油詩人知恥


我已經半年沒有發過朋友圈了,上學的時候輕鬆又自由,沒有生活的壓力,平均每週都會發一條。

畢業之後我就不愛發朋友圈了,房租和工作的壓力,懂得了冷暖自知,所以也就沒必要去通過朋友圈去宣洩感情。



北京艾伯特


越來越多的人都在使用微信聊天,十幾歲的孩子,幾十歲的中年人......微信已經成為與人們日常交流感情,聯繫彼此,培養感情密切相關。

而在微信裡,朋友圈更是許多人每天都會翻看的地方,有些人可能平均一天要翻看幾十次、上百朋友圈,他們活躍在朋友圈中,經常與朋友們點贊評論互動。

這是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也許有些朋友很久都沒有見面,但能通過朋友圈觀察彼此的近況和動態,也不會漸漸感覺到生疏。

但也有很多人,越來越不願意發朋友圈了;他們以前可能一天要發佈好幾條動態,但如今好像消失在朋友圈一般;其實,這些人不願意發朋友圈了,無非就是下面這3個原因。一、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越來越多人每天可能只點開一次朋友圈,更別說去發朋友圈了。

那些孤獨的人、工作輕鬆、空閒時間多的人,可能每天都會刷很多遍手機,翻看很多次微信或者是朋友圈;但是也有一些人,工作很忙,每天到家之後吃完飯洗洗澡就想睡覺了;可能一天最多也就是刷兩三次朋友圈,更別說自己去發動態了。

有那會功夫他們更希望去睡個懶覺,或者是看個電影放鬆一下,而不是去關注別人的生活。二、越來越多的人心態都發生了轉變:過好自己的就行,何必再去管別人的生活。

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開始變得成熟而且內斂,他們越來越不想,不習慣和別人在朋友圈進行互動,甚至是連點贊之交都不想有;只想安安靜靜地觀察,在屏幕背後偷偷窺視對方的生活就夠了。

不打擾,不主動,也不亂於心。

而發佈朋友圈動態,對於他們來說,好像變成了一種更加隱私的事情,所以他們不願意把自己的隱私暴露出來;寧可保持沉默,也不發朋友圈。三、以前發朋友圈大多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生活,現在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了,反倒喜歡看別人炫耀。

很多人成熟的一個標誌其實就是這樣:慢慢的該有的東西都有了,車子、房子、婚姻、孩子、生活,以前還沒有的時候,總是喜歡炫耀;現在這些該有的都有了,倒不喜歡炫耀了。

而且,還有一個方面那就是:你發一些好的生活,你認為很平常的事情,別人會覺得你是炫富,拉仇恨;你如果心情不好,發一些抱怨的朋友圈,人家又會說你是深閨怨婦。

所以,很多人也就不怎麼發朋友圈動態了。



有家川味麻辣燙


你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照顧家庭和努力工作這方面,隨著年齡越大沒有意義的社交你都不會參與了,慢慢的你也會淡出無用社交。你開始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以至於你會突然發現很久沒有打開過微信,以前的狐朋狗友也不在給你發信息,生活的平淡慢慢的佔據主導。而你也已成熟穩重。生活本該如此。送給你一張圖,看著他你會平靜許多,你會懷念童年,你會憧憬內心的寧靜。



最愛逗逗飛


在剛有微信朋友圈的時候,我想是大家最開心了時候,把自己的美照,美食,寶寶,寵物,足跡和日常發出來與大家共享。會有朋友們紛紛點贊,開心快樂。但隨著新鮮感過去,發的人懶的發了,點讚的人懶的點了,畢竟隱私的東西還是少發為好,沒錢的發個圈怕別人覺得寒酸,有錢的怕別人說炫富,特別是人到老年,容顏已不在,發個照片自己都覺得不美,也不想去P圖,生活裡日常隨著心態變化更願歸於平靜,看過了人間百態,已經沒有了躍躍欲試想展示自己的動能,更喜歡安安靜靜看看別人在做些什麼。特別是網購的興起,朋友圈成了購物圈,滿屏的產品,滿到連朋友們發的東西都找不到,朋友圈已經變了味道,全是商品的味道,不去也罷,不發也罷。



寄語輕塵


說明一個人成熟了吧,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隱私公佈出來給別人知道呢,想博取同情嗎,還是想博取安慰呢。

不喜歡你的人只會可憐你,喜歡你的人最多給你點贊。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處理,你發一些好的生活,你認為很平常的事情,別人會覺得你是炫富,拉仇恨;你如果心情不好,發一些抱怨的朋友圈,人家又會說你是深閨怨婦。

痛了自己撫摸傷口。開心或悲傷也只能自己幫助自己調節,別人只會當著一時的笑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