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燕:她的另一面

巾帼半边天,家庭事业挑双肩。自食其力不仰人鼻息,自强自立当时代先锋。我们感谢刘半农创造了一个“她”字。女性在政坛展露,法律界有先锋,也有学术界泰斗,医界有风流,教育更多彩。文艺界之明星更夺人眼球,文学传媒界女性说真话者也多。

花木兰从军、孟姜女哭长城、孟母三迁、吕后建邦,武则天统帅,文成公主远嫁、、、这些历史故事让我们认识到古代女性并不是三从四德的牺牲品,她们身上的英勇气概、智勇双全、贤淑美德、教子有方、经幍伟略、顾全大局让我们看到女性的另一种力量。

在这次瘟疫面前,我们看到那些说真话的女人,作家方方、最早上报疫情的张继先、实事求是的财新掌门人胡舒立等。 勇敢的女人,比起勇敢的男人,更值得社会尊重。因为她们要面对更多的世俗挑战。

我在2019年欧洲行时,在法国巴黎去圣心教堂看了看。北美、欧洲的教堂数不胜数,我却独爱圣心教堂的圣洁。白色的教堂,好似镶嵌在巴黎蒙特雷山顶上的一颗圣心。燕语世界《漫话欧洲八》曾简短介绍。当年学历史,最崇拜的就是贞德。这座建筑里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有路易国王和女英雄贞德的两尊骑马雕像。门前大树下,眺望巴黎城,有平民般的可亲。法国人对女性的尊重可见一斑。

圣女贞德出生于1412年1月6日,去世于1431年5月30日,仅仅活了二十九岁。但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贞德死后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拿破仑到现在,法国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宣传。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马克吐温、萧伯纳、布莱希特都创作过有关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直到如今。

我国历史上有这样的女英雄吗?花木兰、刘胡兰、江姐,我们是有英雄的。可是我们的英雄塑造和宣教,只限于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我们的教科书上,宁可选编一些遥不可及的故事,也不愿意把我们民族自己的英雄形象,深深铭刻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头脑中。

至于吕后、武则天等,那些历史剧,有多少对她们当时的政治贡献做出积极的评价?而观众茶余饭后谈论的是她们的凶狠恶毒、风流轶事。这就不奇怪了,试看今天一个男明星情感生变,观众能理解他喜新厌旧。而一个女明星离婚,八卦消息要漫天飞。

社会舆论对男女还是有別的。

法国对优秀女性的尊重,是历史会给女人恰如其分的评价。罗兰夫人虽然有她难以割舍的婚外恋爱关系,但历史并不篡改她的智慧和勇敢。

1792年春,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吉伦特派达到了权力顶峰。罗兰夫人的丈夫罗兰时任法兰西内政部长。罗兰夫人美貌优雅,还文采非凡、政治敏锐,吉伦特派人对她极为崇拜,聚集于她所组织的沙龙讨论时政、拟定政策。她虽然不担任何公职,但她却被巴黎政界冠之“无冕女王”。

在她的沙龙中,年轻革命家博佐对她崇拜而展开狂热追求。她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博佐。她笃定信念:除了婚姻,一切肉体的欢悦都是罪恶。当爱恋难以自拔的时候,她向丈夫坦白了一切。但罗兰先生完全被醋意和怨愤所压倒。家庭陷入严重危机同时,罗兰夫妇的政治生命也面临危机。

1793年5月31日,雅各宾派获得全胜,驱逐吉伦特派议员并在全城搜捕政敌。罗兰夫人帮着大部分吉伦特领袖(包括自己丈夫和情人博佐)藏匿起来后,她回到家中却等着束手就擒。被捕后,她也屡次放弃了越狱机会。

1793年11月8日,罗兰夫人被雅各宾派送上了断头台,享年仅仅39岁。在临刑前,她留下了最后一句话:“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这句发人深省的名言,后来传遍了整个世界。

我记得《新青年》中有人还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法国人在刑场上因担心女性先入刑而害怕,所以决定先杀男犯。但当时与罗兰夫人一同受刑的还有一位男士,他十分畏惧。罗兰夫人勇敢提出来自己先入刑。

在她被处决4天后,逃亡中的罗兰先生得知妻子死讯悲不自禁,竟折断拐杖插进了自己的胸口,自戕而亡。半年后,她的情人博佐的尸体在一座深山里也被发现,同样是自杀,但已经死去很久,被野狗撕咬得面目全非。

罗兰夫人的勇敢和智慧,对纯粹爱情的坚持、对婚姻的态度,是值得人们理解和尊重的。

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崛起,但女性命运还值得探究。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婚姻与生育对女性的心理影响:产后抑郁、家庭暴力等对女性命运的改变,这些都需引起社会重视。

我在十年前曾发出呼吁:关注养育中的母亲。新华网还能找到相关报道。女性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几代人的幸福。

女性弱势群体更当得到社会救助。去年网络曾报道某地一名智障女童因被几个流浪汉性侵而怀孕之事。这样的惨痛不少见。摘引一位朋友的出警手记讲述一个乡村故事。

我们出警到达现场后,发现死者尸体早已经僵硬。她蜷缩在太平寺老街、红太阳娱乐城旁的马路边。她还是和以往一样,赤裸着上半身,那干瘪的乳房就如同被掏空了东西之后,顺带翻了出来的衣服口袋一样,耷拉着垂在胸前…

一位热心的大妈告诉我们:昨天下午,她就已经睡在这个垃圾堆边上了。昨天上午的时候,还看见她睡到了娱乐城旁边的那个墙角落里面,冷得在发抖。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都是这样子活过来的,前年的那么长时间的冰冻都没有什么事,所以也就没有谁去在意她。

她约四十岁,精神病加弱智。凡是经常去太平寺的人都会熟悉,有这样的一个女人:习惯性的裸露着上身,安静的时候,她就睡在马路边的某个店铺的外面,甚至是垃圾箱旁。偶尔看见她正在梳理着头上那一辈子都不曾理清过的头发!更多印象的是,迎面碰见或者从她身边经过的时候,总会听到她微笑的、特有的、语无伦次的问候:“你是个哈宝,你是个哈宝。”看着她笑嘻嘻的模样,没有人会生气,当然也无法去生她的气。

她也曾有过一段婚姻,并有一个15岁的女儿,7岁的儿子,丈夫已于去年病故。丈夫有三兄弟。这一对尚未成年的姐弟,如何度过无数个寒冷的冬天。

一位陌生的大爷偷偷的告诉我们:这个女人太可怜了!尽管生了二个小孩,但她的丈夫三兄弟平时都不怎么管她。 死者的丈夫与家属竟然都不愿意出钱收埋,镇上民政部门就只好叫来了县殡仪馆的车子。

一个“她”字,有万紫千红,有千姿百态;有英雄气概,有委曲求全;有自强自立,也有依附攀枝;有贤妻良母,有恶妻毒妇;有奋起直追,有忍辱负重;有花开正好,也有生命凋零;有欣欣向荣,也有靡靡之音。

多元社会,多面人生。今日我不求有多快乐,只愿少看一桩人间心酸。

2020年3月8日于北京 妇女节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