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梅剛)這是一項特殊任務,他們受命出征奔赴荊楚大地,為湖北人民傳遞醫者大愛。

這是一段遙遠征程,從北疆邊陲內蒙古出發輾轉數小時橫跨五省區,抵達千里之外的武漢江城。

這是一支蒙醫隊伍,36名業務骨幹發揚“甘於奉獻、救死扶傷”精神,為蒙鄂情緣續寫新篇章。

這是一場病毒戰疫,內蒙古各民族凝心聚力譜寫了一曲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民族團結讚歌。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從2月4日起,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先後派出4批36人的醫療隊馳援武漢,也是我區派出醫護人員較多的醫院。在沌口方艙醫院、漢江方艙醫院、武漢急救中心、武漢協和醫院,每個最危險的病區都有他們日夜奮戰,搶救生命的身影……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空病床”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3月3日下午,武漢沌口方艙醫院第五病區,幾名蒙醫被患者圍在中間,不時爆出掌聲和歡笑聲。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長何春梅和隊員們,為病區患者贈送蒙藥九黑散藥囊,還為出院的患者獻上哈達,送上草原人民的深情祝福。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當晚,何春梅與記者通話時仍難掩激動。“我們負責的五病區共接診治療患者191人,今天出院21人,還有106人,給住院患者贈送了藥囊,為出院患者獻上了哈達……這樣的感人故事和收到的感謝信,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上。”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治癒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方艙醫院也有了空病床,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何春梅說。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按照內蒙古紅十字會和內蒙古衛生健康委的指派,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派出4支36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其中2支隊伍進入沌口方艙醫院和漢江方艙醫院,負責接診救治患者;另外2支隊伍變身急救轉運隊,一支在武漢急救中心,一支在武漢協和醫院,承擔危重症患者急救轉運。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漢江方艙醫院和沌口方艙醫院分別與2月6日和2月15日投入使用,開始接收首批患者入艙。作為醫院首批出徵武漢的醫療隊,護士兼隊長的王亞娟和4名護理人員於當日早6點進艙,與其他醫療隊承擔1600多張病床的導診工作。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從醫院2號門入口,5人穿著笨重的防護服,戴著溼漉漉的護目鏡,手拎肩扛患者行李,穿梭在病區大廳,為每一個患者找到床位……幾十雙鞋套被磨破,用黃色醫療垃圾袋罩住繼續工作,直到晚上8點才回到住地。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按照統一劃分,王亞娟等人管理5個病房98名患者的護理工作,隊長還兼顧內蒙古隊341名患者的咽拭子採集工作,還承擔與醫療組溝通、監督工作質量、制定流程及職責等10多項工作。她坦言,工作量和壓力大,但想辦法去克服,不能敷衍了事。隊員們每班連續工作8小時以上,任務重,強度大,無一人退縮。截止目前,這5人負責的病區僅剩21名患者。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沌口方艙醫院作為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第二批醫療隊的主戰場,也在何春梅等15名醫護人員入艙後,開啟了一場與死神搶跑的較量。何春梅說,從初期剛開始的制度不完善,到後來我們一步一步完善和鞏固,最終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醫療體系。“艙內各項措施和各項需求不斷完善,CT檢測和HIS系統及方艙雲系統投入使用。”在內蒙古醫療隊每名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兩家方艙醫院已經有上百名患者出院。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雖然醫療隊整合排班,但一個班6個小時,加上穿防護服、脫防護服,交接班等,往往需要8多個小時,工作量很大。一個護士要負責20多個床位,一個醫生則管理10多個病人,全部是一線班,離不開艙半步。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每次換班,都要走完負責的病床,瞭解患者的情況,調整治療方案。除了進行醫療護理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各種形式的心理治療。”這是在沌口方艙醫院參與救治的消化二科副主任醫師齊根全,每天必須要完成的工作。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江漢方艙醫院的患者全部是確診的輕症患者,不能有家屬陪同,醫院會提供部分生活物品,但滿足不了患者需求,醫療隊護士王智慧,每天下班時會幫助患者記錄所需物品,次日上班時購買給大家。她說:“為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很開心,希望他們衣食無憂,趕快好起來。”

內蒙古醫療隊不放棄每一位患者

在兩家方艙醫院,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的醫療隊收到了數十封感謝信,“感謝內蒙古醫療隊全體隊員,感謝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讓自己有信心戰勝病魔,爭取早日復康。”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來武漢前,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的5名黨員申請成立臨時黨支部,4名隊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們這個團隊很吃苦,湖北省對外來醫療隊調休,隊員們不約而同選擇放棄。”身為黨員的齊根全,一人承擔著12個病床的患者,工作時間是凌晨3點至次日9點。雖然醫院收治輕症患者,但每天的工作並不輕鬆:病情記錄、評估患者病情、制定下一步診療計劃、解答患者疑問等等,還要幫助行動不便的患者,安撫他們的情緒,給他們加油打氣。護目鏡全是霧水,雙耳被口罩勒得很痛,防護服裡全是汗水......這些都不是事,病人把我們當家人一樣。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齊根全和很多患者聊天時發現,他們很害怕疾病對身體帶來的影響。齊根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者瞭解疾病的發展、轉變、預後等,讓很多患者的心情更放鬆。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齊根全在日記中寫道:最近幾個患者都達到了出院的標準,看見他們開心,我也很開興,祝他們早日康復,我們早日回家……

“快運多跑”已成為他們的工作習慣

在距離沌口方艙醫院20多公里的武漢城區,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的兩支急救轉運隊集結在此,也是全區首批挺進武漢疫區的院前急救轉運隊。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在武漢一線20多天時間,已成功安全快速高效轉運1500餘名患者,16名急救勇士用實際行動築起戰鬥堡壘,為更多患者送去生的希望,被譽為患者轉運的安全衛士。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3月2日晚,剛剛完成轉運任務返回住地的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孔繁熙癱坐在沙發上。他們轉運的是危重病人,既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工作強度大不說,心理壓力更大。“但我們不會退縮,因為身上肩負著敢於擔當、救死扶傷的使命和責任。”同是醫生的妻子叮囑孔繁熙,不要惦記家裡,一定完成好任務。

而在呼吸科副主任醫師王曉虹眼中,雖然轉運任務重,轉運患者都是確診病人,但在規範有效防護措施下並不怕,患者通過快速轉運得到及時治療是首要任務。“每天穿著防護服很重很沉很悶熱,僅快步走、推平車等這樣簡單的動作也會氣喘吁吁,但及時把患者安全送到醫院接受救治後,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我們為做這項工作感到光榮和驕傲。”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一週前,轉運隊接到緊急任務:向雷神山等醫院轉運205名患者,其中有5名危重症患者。時間緊、任務重,轉運隊往返出車44次,完成任務返回駐地後,已是半夜11點多。忙完活兒脫下防護服的隊員們,臉上輕度浮腫,壓出了口罩和護目鏡的勒痕,有的已經滲出了血絲。

轉運隊中年齡最小的是29歲護士田丹丹和文峰,最大的是55歲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董海濤,在武漢馳援的這些天,“快運多跑”已成為他們的工作習慣,由16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兩支急救轉運隊,把付出和奉獻作為自己的責任。

16人轉運危重患者1578人

20多天裡,兩支急救轉運隊奔忙於武漢急救中心、協和醫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及武漢各隔離點之間,晝夜不停轉運患者。截至到3月3日,兩支急救轉運隊共出車488次,轉運患者1578人,其中危重症患者130人。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轉運隊支援武漢快一個月了,大家每天都是24小時隨時待命。王曉虹介紹,前期的工作重點主要是轉運武漢120及社區等隔離點的患者,近期還承擔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及養老院的患者,重症患者或行動不便患者,我們要用扶抬抱的動作才能將患者送上車或病房,這些動作不僅對體力消耗大且增加風險。輕症患者會出現情緒不穩定,在幾小時轉運中我們還要對患者進行安撫,工作難度超出了院前急救的範疇,已經屬於院前轉診,風險較高。

無論工作如何轉變,隊員們一直保持高度熱情和積極性,也考驗了大家的技術。在轉運患者中,隊員要直面接觸確診患者,屬最高危工作之一。在武漢協和醫院承擔轉運患者任務的隊長石文靜,與隊員們相互配合,每天高強度地完成著繁重的轉運任務。沒有固定的時間,沒有固定的地點,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車上度過,除了要在狹小的空間完成各項操作外,還要忍受暈車等帶來的不適。但內蒙古急救轉運隊員們精神狀態飽滿,大家全心全意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轉運隊員與患者的接觸中,患者一聽口音就知道這些醫護人員不是本地人。連這些患者也沒想到,內蒙古的支援工作做得這麼到位,他們都特別感動。“都激動地說感謝內蒙古,感謝國蒙人。”石文靜說,我們來支援武漢,這是應盡的責任,因為武漢是中國的。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王曉虹還有另外一個職務,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在馳援武漢前一天,該院6名參戰黨員申請成立臨時黨支部。“我們是來打硬仗的,就是來吃苦的,不能給內蒙古人丟臉,不能給我們‘國蒙人’丟臉。”王曉虹說。

目前,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戰地”成立的兩個臨時黨支部也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同時還收到多份入黨申請書,大部分來自年輕隊員。

“作為一名黨員,我要對得起我胸前的黨徽。哪裡需要我,就義無反顧奔向哪裡。”主動請戰的護士長陳麗華說。

蒙醫馳荊楚 丹心灑江城——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援鄂醫療紀實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36名醫務人員逆行馳援湖北,他們以不怕犧牲、攻堅克難的大無畏精神,詮釋了英雄的真諦。

從四批醫療隊員出征至今,作為“孃家人”的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始終牽掛著每一位醫護人員。為了讓前方將士心無旁騖戰“疫魔”,醫院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關心照顧前方醫務人員的家屬。連日來,醫院通過各種形式,為醫護人員的親屬送去實實在在的幫助,將一系列關愛措施落到實處,讓他們暖心、放心。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黨委書記畢力格說:“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院各民族兄弟姐妹緊密地團結起來,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凝心聚力,前線後方同頻共振,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戰疫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不同的民族,共同的希望。這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正是內蒙古各民族在危難面前,眾人拾柴、共克難關的時代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