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梅刚)这是一项特殊任务,他们受命出征奔赴荆楚大地,为湖北人民传递医者大爱。

这是一段遥远征程,从北疆边陲内蒙古出发辗转数小时横跨五省区,抵达千里之外的武汉江城。

这是一支蒙医队伍,36名业务骨干发扬“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精神,为蒙鄂情缘续写新篇章。

这是一场病毒战疫,内蒙古各民族凝心聚力谱写了一曲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赞歌。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从2月4日起,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先后派出4批36人的医疗队驰援武汉,也是我区派出医护人员较多的医院。在沌口方舱医院、汉江方舱医院、武汉急救中心、武汉协和医院,每个最危险的病区都有他们日夜奋战,抢救生命的身影……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空病床”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3月3日下午,武汉沌口方舱医院第五病区,几名蒙医被患者围在中间,不时爆出掌声和欢笑声。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何春梅和队员们,为病区患者赠送蒙药九黑散药囊,还为出院的患者献上哈达,送上草原人民的深情祝福。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当晚,何春梅与记者通话时仍难掩激动。“我们负责的五病区共接诊治疗患者191人,今天出院21人,还有106人,给住院患者赠送了药囊,为出院患者献上了哈达……这样的感人故事和收到的感谢信,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上。”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治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方舱医院也有了空病床,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何春梅说。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按照内蒙古红十字会和内蒙古卫生健康委的指派,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派出4支3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其中2支队伍进入沌口方舱医院和汉江方舱医院,负责接诊救治患者;另外2支队伍变身急救转运队,一支在武汉急救中心,一支在武汉协和医院,承担危重症患者急救转运。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汉江方舱医院和沌口方舱医院分别与2月6日和2月15日投入使用,开始接收首批患者入舱。作为医院首批出征武汉的医疗队,护士兼队长的王亚娟和4名护理人员于当日早6点进舱,与其他医疗队承担1600多张病床的导诊工作。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从医院2号门入口,5人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戴着湿漉漉的护目镜,手拎肩扛患者行李,穿梭在病区大厅,为每一个患者找到床位……几十双鞋套被磨破,用黄色医疗垃圾袋罩住继续工作,直到晚上8点才回到住地。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按照统一划分,王亚娟等人管理5个病房98名患者的护理工作,队长还兼顾内蒙古队341名患者的咽拭子采集工作,还承担与医疗组沟通、监督工作质量、制定流程及职责等10多项工作。她坦言,工作量和压力大,但想办法去克服,不能敷衍了事。队员们每班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任务重,强度大,无一人退缩。截止目前,这5人负责的病区仅剩21名患者。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沌口方舱医院作为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第二批医疗队的主战场,也在何春梅等15名医护人员入舱后,开启了一场与死神抢跑的较量。何春梅说,从初期刚开始的制度不完善,到后来我们一步一步完善和巩固,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医疗体系。“舱内各项措施和各项需求不断完善,CT检测和HIS系统及方舱云系统投入使用。”在内蒙古医疗队每名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两家方舱医院已经有上百名患者出院。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虽然医疗队整合排班,但一个班6个小时,加上穿防护服、脱防护服,交接班等,往往需要8多个小时,工作量很大。一个护士要负责20多个床位,一个医生则管理10多个病人,全部是一线班,离不开舱半步。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每次换班,都要走完负责的病床,了解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除了进行医疗护理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这是在沌口方舱医院参与救治的消化二科副主任医师齐根全,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江汉方舱医院的患者全部是确诊的轻症患者,不能有家属陪同,医院会提供部分生活物品,但满足不了患者需求,医疗队护士王智慧,每天下班时会帮助患者记录所需物品,次日上班时购买给大家。她说:“为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很开心,希望他们衣食无忧,赶快好起来。”

内蒙古医疗队不放弃每一位患者

在两家方舱医院,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医疗队收到了数十封感谢信,“感谢内蒙古医疗队全体队员,感谢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自己有信心战胜病魔,争取早日复康。”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来武汉前,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5名党员申请成立临时党支部,4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们这个团队很吃苦,湖北省对外来医疗队调休,队员们不约而同选择放弃。”身为党员的齐根全,一人承担着12个病床的患者,工作时间是凌晨3点至次日9点。虽然医院收治轻症患者,但每天的工作并不轻松:病情记录、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解答患者疑问等等,还要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他们加油打气。护目镜全是雾水,双耳被口罩勒得很痛,防护服里全是汗水......这些都不是事,病人把我们当家人一样。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齐根全和很多患者聊天时发现,他们很害怕疾病对身体带来的影响。齐根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变、预后等,让很多患者的心情更放松。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齐根全在日记中写道:最近几个患者都达到了出院的标准,看见他们开心,我也很开兴,祝他们早日康复,我们早日回家……

“快运多跑”已成为他们的工作习惯

在距离沌口方舱医院20多公里的武汉城区,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两支急救转运队集结在此,也是全区首批挺进武汉疫区的院前急救转运队。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在武汉一线20多天时间,已成功安全快速高效转运1500余名患者,16名急救勇士用实际行动筑起战斗堡垒,为更多患者送去生的希望,被誉为患者转运的安全卫士。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3月2日晚,刚刚完成转运任务返回住地的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孔繁熙瘫坐在沙发上。他们转运的是危重病人,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工作强度大不说,心理压力更大。“但我们不会退缩,因为身上肩负着敢于担当、救死扶伤的使命和责任。”同是医生的妻子叮嘱孔繁熙,不要惦记家里,一定完成好任务。

而在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晓虹眼中,虽然转运任务重,转运患者都是确诊病人,但在规范有效防护措施下并不怕,患者通过快速转运得到及时治疗是首要任务。“每天穿着防护服很重很沉很闷热,仅快步走、推平车等这样简单的动作也会气喘吁吁,但及时把患者安全送到医院接受救治后,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们为做这项工作感到光荣和骄傲。”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一周前,转运队接到紧急任务:向雷神山等医院转运205名患者,其中有5名危重症患者。时间紧、任务重,转运队往返出车44次,完成任务返回驻地后,已是半夜11点多。忙完活儿脱下防护服的队员们,脸上轻度浮肿,压出了口罩和护目镜的勒痕,有的已经渗出了血丝。

转运队中年龄最小的是29岁护士田丹丹和文峰,最大的是55岁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董海涛,在武汉驰援的这些天,“快运多跑”已成为他们的工作习惯,由1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两支急救转运队,把付出和奉献作为自己的责任。

16人转运危重患者1578人

20多天里,两支急救转运队奔忙于武汉急救中心、协和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及武汉各隔离点之间,昼夜不停转运患者。截至到3月3日,两支急救转运队共出车488次,转运患者1578人,其中危重症患者130人。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转运队支援武汉快一个月了,大家每天都是24小时随时待命。王晓虹介绍,前期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转运武汉120及社区等隔离点的患者,近期还承担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及养老院的患者,重症患者或行动不便患者,我们要用扶抬抱的动作才能将患者送上车或病房,这些动作不仅对体力消耗大且增加风险。轻症患者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在几小时转运中我们还要对患者进行安抚,工作难度超出了院前急救的范畴,已经属于院前转诊,风险较高。

无论工作如何转变,队员们一直保持高度热情和积极性,也考验了大家的技术。在转运患者中,队员要直面接触确诊患者,属最高危工作之一。在武汉协和医院承担转运患者任务的队长石文静,与队员们相互配合,每天高强度地完成着繁重的转运任务。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地点,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车上度过,除了要在狭小的空间完成各项操作外,还要忍受晕车等带来的不适。但内蒙古急救转运队员们精神状态饱满,大家全心全意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转运队员与患者的接触中,患者一听口音就知道这些医护人员不是本地人。连这些患者也没想到,内蒙古的支援工作做得这么到位,他们都特别感动。“都激动地说感谢内蒙古,感谢国蒙人。”石文静说,我们来支援武汉,这是应尽的责任,因为武汉是中国的。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王晓虹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在驰援武汉前一天,该院6名参战党员申请成立临时党支部。“我们是来打硬仗的,就是来吃苦的,不能给内蒙古人丢脸,不能给我们‘国蒙人’丢脸。”王晓虹说。

目前,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战地”成立的两个临时党支部也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收到多份入党申请书,大部分来自年轻队员。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对得起我胸前的党徽。哪里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奔向哪里。”主动请战的护士长陈丽华说。

蒙医驰荆楚 丹心洒江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援鄂医疗纪实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36名医务人员逆行驰援湖北,他们以不怕牺牲、攻坚克难的大无畏精神,诠释了英雄的真谛。

从四批医疗队员出征至今,作为“娘家人”的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始终牵挂着每一位医护人员。为了让前方将士心无旁骛战“疫魔”,医院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照顾前方医务人员的家属。连日来,医院通过各种形式,为医护人员的亲属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将一系列关爱措施落到实处,让他们暖心、放心。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党委书记毕力格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院各民族兄弟姐妹紧密地团结起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凝心聚力,前线后方同频共振,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战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不同的民族,共同的希望。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正是内蒙古各民族在危难面前,众人拾柴、共克难关的时代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