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兰州新区14个建设项目复工率100%;甘肃皋兰园区企业复工复产378家


每日园区|兰州新区14个建设项目复工率100%;甘肃皋兰园区企业复工复产378家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兰州新区14个建设项目复工率100%

“你好,请进行登记,戴好口罩和安全帽,请走红外线测温门。”2020年3月11日,兰州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工地,高耸的塔吊不停上下穿梭运送建筑材料,施工人员在钢筋水泥里穿梭忙碌。

来自四川的钢筋工曾强告诉记者,他在2020年2月下旬从家中来到新区,在公司的隔离间经过14天隔离,身体各项指标没有任何异常后,开始正常上班。

据新区科文旅集团副总经理赵鹏德介绍,科文旅集团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坚持复工复产和经营发展两手抓两手硬,集团所有在建的项目已经在二月底全部复工复产,其中新型智慧城市2020年9个续建项目和5个新建项目全部复工,复工率100%。同时,集团各子公司下属的酒店积极调整经营思路,推出外卖服务、快餐配送和特价房服务,与美团、飞猪等线上平台开展酒店外卖宣传推广,与口碑网签订了商户入驻服务协议,开通了酒店微信线上预定服务平台。7家药店均开通了24小时购药紧急服务电话,推出了“送药上门”、“排号预约”、“客户群到货提醒”等特色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新区相关产业的复工复产。

据了解,在疫情防控战“疫”中,新区相关部门与华为、电信运营商凝共识、聚合力,深挖智慧城市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公共医疗等方面的潜能潜力,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跨领域信息共享、全天候远程监测等方式,为兰州新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参考和智慧支撑。

据统计,自2020年2月8日启用以来,“兰州新区疫情防控人员登记系统”已录入新区全域村、社区、企业、卫生机构、酒店、政府机关、交通卡口、公交调度点等418个点位,累计采集登记信息2万余人次,排摸外省返回新区务工人员1496人,筛查发热人员108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疫情防控期间,科文旅集团教育公司联合中川园区举办了“抗击疫情架金桥服务企业促发展”大型网络专场招聘会,协助中川园区开展“抗击疫情助力务工”推介行动,并开展了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招生宣传工作。科创公司出台了疫情期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四项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确保企业正常有序复工复产;联合甘肃农创科技孵化有限公司打造了“兰州新区津甘农业科技精准扶贫服务平台”,第一批扶贫物资718公斤天祝白牦牛肉于2020年3月6日顺利抵达天津对口扶贫部门。

2、甘肃皋兰园区企业复工复产378家

连日来,皋兰园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按照分工邀请县工信、商务、住建等行业主管单位下沉到园区规上工业,限上商贸企业会诊把脉,解决复工复产难题,加快复工复产进度,使园区重点企业摁下快捷键,争先创优,拉开了高质量发展序幕,力争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最小。

截至2020年3月10日,兰州货运西站、久和汽配城、久和建材市场、君翔物流园、小微产业园几大市场中760家商户、企业复工复产378家,复工复产率达到50%。同时,园区贯彻落实九合镇党委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对接重点企业,主动服务大项目,点对点、人盯人,强化夯实责任,精准协调服务,推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省、市、县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继续当好企业的“店小二”,把皋兰园区打造成为营商环境高地、开发投资宝地,支持更多区内企业快速发展,吸引更多区外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3、疫情面前 “一带一路”朋友圈这里最暖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与“一带一路”共建各方保持定力、稳步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同时,聚焦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分享抗疫信息和技术创新成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商品、人员流动带来很大挑战,也更彰显互联互通的特殊重要性。

中老铁路,全长414公里,“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之一。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老铁路正处于线下土建工程全面收尾、线上轨道工程全面展开的关键阶段。

中老铁路建设者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项目进程。在老挝旅游小镇万荣北部的大山里,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中老铁路项目部启动节后复工返岗的疫情防控工作,对新进场人员采取专车接送、监测体温、普及防疫知识等措施,每天对生活办公区消毒,并准备好医护用品。

非洲目前疫情相对较轻,但“一带一路”相关项目运营方仍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埃塞俄比亚阿达玛工业园人力资源主管泰萨告诉记者,中埃员工都必须戴口罩上班,并接受体温检测。园区准备好隔离室,一旦有人感染,会第一时间隔离。

欧洲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地区。疫情暴发以来,一些项目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相关中资企业利用本地招聘员工、本地采购原材料、远程办公等方法,保证项目正常运转。

在波兰港口城市什切青,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即将启动码头建设和疏浚项目。“原计划2020年2月到场的大部分管理人员滞留国内。我们因此增加了属地招聘管理人员的比例,竭尽全力保证工期不受影响。”中国港湾波兰分公司经理林涛说。

中国商务部2020年2月下旬发布信息显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总体进展平稳,没有因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大范围延期。

“逆行者”,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个鼓舞人心的词汇。“一带一路”朋友圈中也有一群“逆行者”,他们交流分享抗疫经验、技术,融通医疗、防疫物资,推进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携手共筑抗击疫情的严密防线。

2020年3月7日晚,一个中国医疗专家组携防疫物资抵达巴格达,援助伊拉克疫情防控工作。伊拉克目前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十例。经历多年战乱后,当地医疗条件落后,防疫物资匮乏。中方专家组的到来,有助于增强伊拉克的疫情防控能力。

与伊拉克相比,其邻国伊朗的疫情更为严峻。伊朗卫生部2020年3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累计确诊病例7161例,其中237例死亡。在伊朗报告首例确诊病例10天后,中国红十字会就派出志愿医疗专家团队抵达德黑兰,帮助伊朗共同抗疫。

意大利目前已成为欧洲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总理孔特2020年3月9日晚宣布自10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封城”。几天前,意大利米兰的尼瓜尔达医院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分享病房标准、炎症风暴处理方案、患者救助、医护人员防护等方面的经验。

“你们的经验很有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意大利医学专家阿米拉蒂告诉中国同行。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一带一路”国家探索深化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提供了契机。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中方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时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加强合作。

意大利洛伦佐·梅迪奇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法比奥·马西莫·帕伦蒂说,疫情暴发以来,中意两国互相支持,很好诠释了命运共同体理念。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可以加强在医疗服务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为改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2020年1月底,得知中国急需医疗物资的消息后,哈萨克斯坦中国贸易促进协会会长哈纳特·拜赛克发起募捐倡议,短短一周就有126家企业捐款捐物。截至3月2日,共有62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捐赠口罩、防护服等物资。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战“疫”中,“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支持尤显温暖:缅甸提供大米,斯里兰卡提供红茶,蒙古国捐赠3万只羊,巴基斯坦拿出全国医院库存口罩……

他们是“一带一路”朋友圈中的特殊“逆行者”:柬埔寨首相洪森、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他们在特殊时期访问中国,表达与中国携手抗疫的决心。

他们是“一带一路”朋友圈中的超级“鼓劲者”:印尼总统佐科、智利总统皮涅拉、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英国首相约翰逊……他们以高层通话等形式向中国传递早日克服疫情的祝福,表达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愿。

他们是“一带一路”朋友圈中的特别“暖心人”: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率民众为中国诵经祈福,俄罗斯副总理特鲁特涅夫将中国比喻为“生病需要帮助的亲人”,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社交媒体上引用中国古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020年2月10日,X8074次“义新欧”中欧班列从浙江义乌西站出发,驶向白俄罗斯明斯克。

2020年2月20日12时,X9403次中欧班列从乌鲁木齐发车,驶往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耳其。

春节过后,中欧班列的滚滚铁流重现欧亚大陆。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8日消息,中欧班列复开率已达9成以上,2020年以来开行量实现逆势增长。

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专家俱乐部成员阿依达尔·阿姆列巴耶夫说,中欧班列恢复运行是让中亚国家高兴的好消息。他相信,经过疫情考验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更加完善。

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审时度势推动复工复产,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一带一路”朋友圈传递着充满信任、信心和希望的正能量。

“亲爱的中国朋友,保持勇气和斗志!中白工业园支持你们!”中白工业园管委会主任亚罗申科带领员工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比利时泽布吕赫港是中比“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项目所在地。在港口高管文森特看来,中国发展前景不会因当前疫情而改变,泽布吕赫港的未来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期待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守望相助,携手前行,中国愿与各方继续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风雨过后,春暖花开,“一带一路”百花园将更加绚烂多彩。

4、海南省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助推自贸区(港)建设

海南省自然资源的规划厅2020年3月9日介绍,海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通知》,要求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思路,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利用效率,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助推自贸区(港)建设。

《通知》指出,海南要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动自贸区(港)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合理安排陆海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空间分布,实现陆海空间资源保护、要素统筹、产业发展、整治修复的有机统一,形成陆海统筹新格局。

海南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加快推进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要求,统筹配置省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合理规划农业农村功能空间和生产格局,注重引导村民集中居住。加快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抓紧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推进海岸带保护和利用、湿地保护、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专项规划编制。

海南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体系。逐步形成“多规合一”背景下“一窗受理、一次审批、最多跑一次”的极简审批体系,建立常态化、实时化的规划督察机制和定期评估制度,推进“多规合一”平台与其他信息平台的横向联通和数据共享,并在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开展机器管规划试点工作。

《通知》提出,海南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配套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等各类国土空间的保护和开发;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创新用地制度,进一步细化产业项目供地标准,推行“标准地”出让制度改革。落实落细“只转不征、只征不转、不转不征”、先租后让、混合用地、弹性年期等土地利用制度,更新基准地价标准,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建立适应自贸区(港)要求的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形成集约节约用地倒逼机制。

5、宁夏银川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

记者从宁夏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自2020年2月10日启动复工复产以来,银川经开区围绕辖区89家龙头骨干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指导帮扶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已有569家企业复工生产,复工率达到98%,在岗员工超过3.88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89家,复工率100%,产能复产率90%。

银川经开区从多方面着手,建立联动工作制,对园区企业实行信息化网格管理,制定实施“暖心惠企政策”。管委会200多名干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企业产业链协同、物流、用工、融资等“复工”卡壳问题;先后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园区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等多项措施,从减免房租、加大技改投资、加大金融支持、延期缴纳税款、减免部分税收五个方面支持企业减负平稳健康发展。

6、厦门自创区“双自联动”助力 11项措施可全省推广

近日,福建省自创办与省自贸办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广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第二批可复制改革创新政策举措的通知》,推出5项全省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改革政策举措,其中厦门片区4项,内容涉及创新创业税收服务、集成电路保税研发与检测、高新研发制造企业海关信用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企业自主认定等方面。截至目前,厦门市探索形成了两批共11项全省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政策举措,占全省总体的92%。

近年来,厦门市自创办、市自贸委深入推进“双自联动”工作,联合制定了“双自联动”实施方案,建立了联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材料特殊物品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已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试点获海关总署批复同意;国家“芯火”双创基地获工信部正式批复建设,厦门进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战略布局第一梯队。

据悉,下一步,厦门市自创办将加强与市自贸委、火炬管委会等的协作联动,着力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双自联动”示范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等,推进“双自联动”加快发展,力争打造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厦门样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