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庄严法庭,他高质办案受赞誉;虫草山上,他带病救人于危难;危急关头,他鏖战金沙搏激流。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他就是白玉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充翁旦珠。

面对漫漫征程,充翁旦珠的字典里只有“前行”二字。而沿途他所留下的,是汗水,是心血,更是在群众中的好口碑。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法官的使命就是审好每个案件


充翁旦珠当法官是“半路出家”。1993年他刚参加工作时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三年后转为公安干警,一干就是十几年;2013年12月,他由白玉县昌台片区工委主任、昌台公安分局局长调至白玉县人民法院工作。充翁旦珠深知,没有高素质的法官,就不可能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审判。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学起,谈何容易?除了正常工作之外,他经常自行加班,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经常与审判一线的同事们讨论审判实务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充翁旦珠的审判业务水平很快有了显著的提升,现在已是白玉县法院双语审判的“排头兵”。

2018年8月,白玉县麻绒乡麻绒村被告人泽某涉嫌犯盗伐林木罪一案起诉至白玉县法院。该案同时也是全州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未审之前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充翁旦珠是此案的审判长。他知道,白玉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地农牧民群众淡薄的法治意识,此案的审判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对助理说,“这是我州以公益诉讼形式进行生态保护的‘第一枪’,我们要努力实现‘审好一案,教育一片’,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此类违法犯罪的危害……”那段时间,充翁旦珠同合议庭其他成员一起反复阅读卷宗,详细分析每一个证据,核实每一个细节,办公室的灯总是到深夜才熄灭。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庭审当天,旁听席上座无虚席,22121人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观看全程庭审直播。面对众多关注的目光,审判长充翁旦珠严格按照“庭审实质化”要求进行,整个庭审有条不紊、有理有据,最后当庭判决:被告人泽某犯盗伐林木罪,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同时,支持了检察机关提起的全部公益诉讼请求。当法槌落下那一刻,被告人泽某表示服判息诉,将按照判决主动恢复由其盗伐行为破坏的生态环境,并承担管护责任。旁听的代表委员和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法庭的公正判决点赞。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在基层一线,要做一个好法官,熟悉民风民俗,会用群众的语言讲法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充翁旦珠作为一名藏族法官优势尽显。许多年轻的汉族法官在办理涉藏族群众案件时,语言交流存在重重困难,此刻都会想到请热心的充翁旦珠来帮忙,当翻译、帮调解。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充翁旦珠还是全县法治宣讲的标兵,他用接地气的本地话,结合藏族传统文化及谚语小故事,在虫草采集地帐篷宣讲、边远牧场马背宣讲、搬迁户异地宣讲,群众的每一次掌声里都倾注着充翁旦珠无数的心血。“能说会道,是我们法律知识的启蒙老师。”这是群众对充翁旦珠的评价。



群众需要时我们就该伸出援手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今年6月5日傍晚,跟以往每年虫草采挖季一样,充翁旦珠带着工作组驻扎在海拔4300米的拉日科虫草山。由于高寒缺氧,充翁旦珠的偏头痛又犯了,疼得直冒冷汗。同行的同志劝他下山休整2天,他拒绝了:“山上上千人挖虫草,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纠纷。作为组长,我得留下。我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

话音未落,一名采挖虫草的老乡气喘吁吁地冲进工作组帐篷:“阿哥,背崩牧场70岁的桑多高血压犯了,水米不进,躺在床上快不行了,他们家里的年轻人全到县上采购物资,只有靠你们了,快上山看看吧。”

人命关天,充翁旦珠一听,忍着疼痛边走边说:“走,你带路吧,我们马上到牧场去。”当即便招呼身边干警召集驻山工作组成员开会,备齐医疗设备、马匹和担架,立刻往海拔更高的背崩牧场赶。

路途30多公里,光4800米以上的山梁就要翻4座,不通公路,全靠骑马。大家劝他:“你自己都病着,我们去就行了。”他边吃药边说:“我是组长,我不去谁去。况且你们不熟悉路,又是年轻娃娃些,我不放心……”

可屋漏偏遇连天雨。刚走出200米便开始飘雪,天气异常寒冷。就这样在风雪中一路劳顿,半夜3点,马队终于到了背崩牧场桑多家。随队医生当即对老人进行了检查,给予服药。当夜,充翁旦珠守着老人,生怕病情反复。

第二天,桑多老人身体状况已无大碍,大家这才准备返程。临行前,老人拉住充翁旦珠的手,热泪盈眶,不住地说:“噶真切(藏语意为感谢)!”

过了两天,充翁旦珠与驻山干警们正在帐篷里吃午饭,一名年轻的藏族汉子手捧哈达,拿着牦牛肉和酥油走进来,为大家献上哈达,抱着充翁旦珠连声道谢。“以后可千万要注意,别把老父亲一个人留在家里了……”充翁旦珠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风雪身影的前方有群众的呼唤,长途奔袭心之所系的是群众安危。充翁旦珠的双手屡次在危急关头迸发出钢铁之力。



身处险情中我们当与时间赛跑



山体滑落,堰塞成湖;金沙断道,危情紧急。

2018年10月11日,白玉县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形成长达1500米的堰塞体,阻断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灾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指挥下,白玉县全县打响了一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抢险攻坚战。白玉县法院成立应急抢险分队,充翁旦珠同干警们一起及时前往受灾的绒盖乡协塘村,运送物资、搭建帐篷,第一时间转移安置群众、第一时间做好救助安抚、第一时间开展应急保障。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2018年11月3日,白格堰塞湖出现二次垮塌,造成金沙江再次断流,新一轮抢险救灾再次展开。11月6日下午7点,白玉县法院接到紧急命令,通往堰塞湖的某山顶路段因前一天大雪,路面大面积结冰,物资无法运送进去,需要迅速打通。充翁旦珠主动提出带领法院应急抢险队前往,开始急行军。到达抢险路段时,已是夜晚10点,气温低寒。充翁旦珠对队员们说:“同志们,这个时候,是考验我们党性的时候,也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初心如炬照征程 ——记白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充翁旦珠

充翁旦珠率先挥动铁锹行动起来,大家哆嗦着喊起口号,冻得通红的双手握住冰块一样的锹柄,向着坚冰猛砸狠铲。衣服湿了,手脚伤了,可没有一个人放弃,只有铁锹铲敲击冰面的声音在深夜里回荡。

经过近一夜的努力,道路顺利通行,这时候大家才看到充翁旦珠手上被划伤了一个足有三寸的伤口,鲜血在上面已经凝结成痂。


家人们总说“充翁旦珠忙审案、忙维稳、忙宣讲,一年四季没闲过……”辛勤付出的背后成绩斐然。据同事不完全统计,近3年,充翁旦珠年均参加驻山、驻乡维稳50余天;年均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48次,为群众解决难题30余件;年均参加法治宣传3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6000余人次。2016年他被评为“白玉县综合整治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白玉县优秀宣讲员”,2018年被白玉县人民法院评为年度“优秀法官”、2019年被甘孜州中级人民法院评为润育工程“先进个人”。

“基层法官工作千头万绪,但意义重大。”

每一次出发前,充翁旦珠都会露出标志性的正能量笑容。前行路上有他坚毅的身影,更有他心中最深的牵挂和最大的欣慰,“我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我把一颗真心交给群众,群众还给我的是很多颗真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