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女性就像现代建筑的鬼魂,无处不在,影响深远,但很奇怪地总是隐而不见。——建筑史学家比阿特丽斯·科洛米娜

建筑原是一门由男性主导的艺术,相对于男性而言,娇小柔美的女性仿佛更适合做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或者艺术创作,然而女性却从不会“甘于平凡”。谁说女人就玩不转大体量的建筑?谁说一个城市的规划不会出自女人之手?今天家居君就带你盘一盘建筑界的半边天~

贝娜蒂塔·塔格里亚布

BenedettaTagliabue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1963年,贝娜蒂塔出生于意大利,在完成威尼斯和纽约的学业之后,26岁的她来到巴塞罗那开始了职业建筑师生涯,因此她的设计风格兼具意大利的浪漫和西班牙的热情。生活中的贝娜蒂塔喜欢着一身异域风情的连身长裙,披肩金发与永远挂在脸上的迷人笑容,令其如同一位优雅的"舞者",在作品中舞动出柔情似水的浪漫与热烈似火的激情,步履间流淌着创造力与生命力。

31岁时,贝娜蒂塔与西班牙天才设计师恩里克·米拉莱斯(Eniric Miralles)相遇并组建了家庭后,成立了EMBT事务所,并成为业界瞩目的搭档。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苏格兰议会大厦

EMBT在二人的配合下发展成为西班牙极具影响力的事务所,并拿下了焦点中的苏格兰议会大厦项目。而在2000年,米拉莱斯因病去世,贝娜蒂塔顶着多方压力,坚持最初构想的完整性,最终完成了整个项目,该项目获得了2005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RIBA)斯特林奖。至此,外界对于贝娜蒂塔的非议也被平息,女性建筑师再一次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圣卡特纳市场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2010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

伊丽莎白·迪勒

Elizabeth Diller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伊丽莎白·迪勒出生于波兰,儿时移民美国,不久前刚刚获得 2019年的简·德鲁女性建筑师奖(Jane Drew Prize)以及2019年英国皇家学院建筑奖。

迪勒1954年出生于波兰罗兹的犹太人家庭。五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并定居于纽约市。1979年,迪勒与丈夫斯科菲迪奥在纽约共同创立了Diller + Scofido建筑事务所。

迪勒在建筑设计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凭借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与跨界尝试,运用跨学科方法让建筑与其他艺术门类有机结合,开创了建筑新视野。迪勒是一名建筑师,也是一名概念艺术家、装置艺术家,她善于与表演艺术家、音乐家和其他创造性专业人士合作,设计作品常常跨越不同学科的界线,扩充了建筑的概念。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纽约高线公园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Zaryadye 公园

迪勒与斯科菲迪奥的一个极具实验性和创新性的作品,是2002年瑞士国家博览会展出的“模糊建筑”。这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旨在挑战建筑的概念、内部与外部的界限。


由于通过高压喷射技术形成人工云雾,达到“模糊”的雾化效果,将建筑物隐含其中,因而从远处看,建筑如同水中的一团雾气。参观者穿过雾气进入建筑,身体仿佛漂浮于空中,体验着感觉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模糊界限。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洛杉矶布罗德艺术博物馆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杜丽音乐厅

胡如珊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由胡如珊和其先生郭锡恩一同创办的如恩设计研究室可以说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公司之一。她本人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硕士学位;曾任职于迈克·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Architects and Associates),普林斯顿的Ralph Lerner ArchitectPC,纽约的Skidmore,Owings and Merrill(SOM)以及旧金山的The ArchitectsCollaborative(TAC)等著名建筑公司。

胡如珊偏爱文艺复古风,就像她的气质一般低调而有内涵。她关注现存建筑历史所拥有的精神内涵,就像是隐约呈现在各个角落和石头之中一般,希望自己去揭开某些神秘之处。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阿那亚艺术中心

在胡如珊的眼中,建筑有它柔软的一面,当光穿透混凝土、在地面制造出阴影的时候,当自然的元素和人为的造物同时存在的时候,当天然的材料营造出温和空间的时候——建筑的柔软和温度就体现出来了,一种交互的姿态被激活,这是空间生命的启动。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上海大戏院

珍妮·甘

Jeanne Gang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有着演员般曼妙身姿的珍妮·甘就像是从美剧里走出来的。精致的发型,迷人的微笑,面若桃花,明眸善睐,她浑身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可烦恼也来自这儿。人们总将关注点局限于她的容貌和性别,而忘了她首先是一名建筑师。

鲜有女性能在建筑领域功成名就,可如今珍妮·甘已是业内重量级人物之一,由她为芝加哥设计的高达82层的水之塔(Aqua Tower)是迄今为止由女性建筑师所设计的最高建筑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水之塔

珍妮·甘的作品让人们放弃了只有男性才能与摩天大楼相联系的成见,她证明了摩天大楼不再是男性建筑师的专利,除此之外,她以超前的理念将个人、社群与环境的考量同时纳入了她的设计项目之中。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林肯公园动物园的木质人行道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金柳美籍华人服务中心

露西亚· 加诺

Lucia Gano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露西亚1965 年生于马德里,1992 年毕业于马德里理工大学高等建筑学院建筑系,毕业后一直与胡里奥· 加诺· 拉索共事。1998年露西亚和何塞·赛尔加斯一起在马德里成立赛尔加斯加诺工作室,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夫妻。

塞尔加斯加诺工作室维持着不足二十人的规模,他们扎根于小工作室的传统之中,对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让建筑的存在感最小化”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尊重自然是他们从一而终的原则。他们一直在尝试用“人工”的方式去创造“自然”,通过材料的选取和对建筑形态的把握,让建筑离开场地的圈禁,彻底融入到自然之中。”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Martell展厅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普拉森西亚演艺和会议中心

娜塔莉·德·弗里斯

Nathalie de Vries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这位有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一样造型,霸气四射的气质女神,也许你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你一定知道她与另外两位一起创办的事务所——MVRDV。

1993 年,威尼·马斯与雅各布·凡·里斯和娜塔莉·德·弗里斯一起,在荷兰鹿特丹共同创立了 MVRDV 事务所,并赢得了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希尔佛瑟姆的 VPRO 荷兰公共广播公司大楼。随着 WoZoCo 老年公寓、2000 年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等项目的建成,MVRDV 赢得了国际广泛关注和赞誉。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市集住宅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印尼雅加达天空之城

欧蒂娜·戴克

Odile Decq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来自于法国的欧蒂娜·戴克(Odile Decq)是全球最著名的先锋女建筑师之一。上世纪80年代,这位充满反叛精神的设计师用无所畏惧的探险精神与无与伦比的才华,打破了人们对女性建筑师的刻板印象与质疑,在建筑界站稳脚跟并成为一颗闪耀且不可忽视的新星。

不要被戴克的造型吓到,她刻意保持着自己具有挑衅和警告意味的妆容,所以很明显,她绝不会按常理出牌。但是在这样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既坚定又具人文关怀的心。她不仅是一位创作者,更是一位领导者,不断挖掘那些与她一同工作的建筑师、工程师、技术员和工匠的潜力。同时,戴克还是一位知识的传递者。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泡泡宫重建

从1996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的法国国家馆设计,到近年来对匈牙利建筑师安提·洛瓦戈(Antti Lovag)泡泡宫的重建,从业40余年的戴克一次次地打破常规,不断挑战人们的视觉极限,却从未使世人失望。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南京直立猿人化石大遗址博物馆

徐甜甜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徐甜甜出生于1975年,1992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哈佛大学GSD硕士,曾实践于美国及欧洲多个建筑事务所,并获得2006WA中国建筑奖以及2008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

2004年徐甜甜回国,并在北京主持DnA_Design andArchitecture建筑设计事务所。今年徐甜甜更是荣获了202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院士称号。

徐甜甜始终认为,建筑师要做的最核心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有隔靴搔痒的,有一针见血的。她将自己的建筑作品称为“建筑针灸”,现今徐甜甜已经在中国乡村松阳县进行了影响深远的项目,包括连接社区的桥梁、红糖工厂、客家契约博物馆、豆腐工厂和王靖纪念馆等。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浙江松阳油茶工坊

徐甜甜的项目都与环境紧密相关,并以勇气和信念来执行。她正试图以带有创业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工作,显然这对她的客户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她们在普利兹克的光环外撑起了建筑界的“半边天”

|松阳竹林剧场

图片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