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點茶、焚香、插花、掛畫


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被宋人合稱為生活四藝(亦有稱“四事”者),是當時文人雅士追求雅緻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藝者,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且充實內在涵養與修為。這與現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學與講究個人品味的生活態度極為一致,亦與當今的東方美學主流意識不謀而合。

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掛畫則重在“境”之美。如此優雅之舉,在掃“四舊”後離中國人的生活越來越遠,如今重拾舊好,多少讓人有些陌生之感,好在粗鄙必將受人唾棄,優雅終將重回人間。

點茶:一壺沉香好茶,款待遠方友人

宋代流行點茶法,將茶壓輾成粉末後放入茶盞中以水注點,用力攪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狀再飲用,日本抹茶道就是然自宋代的點茶。中國茶道是一門飲茶藝術,深入日常生活詩詞、繪畫中。乾隆帝曾曰:“君不可一日無茶”,此語成為了茶融入日常生活的最佳寫照。

點茶是唐朝和宋朝時期的一種煮茶方法。點茶也常用來在鬥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

中國傳統文化 | 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點茶、焚香、插花、掛畫

茶,遇水捨己,而成茶飲,是因為佈施;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行為便法,濟人無數,是為智慧。茶心佛心,何共何殊?一盞清茶。

石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間絕品人難識,閒對《茶經》憶古人。

中國傳統文化 | 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點茶、焚香、插花、掛畫

焚香:一縷沉馥馨香,舒緩俗世煩憂

燒香一詞很通俗,按俗解後面馬上要跟上磕頭二字才是,實際上焚燒二字義本無別,似乎說焚香便雅了許多,實際上只是語言習慣而已。

這裡的燒香絕不是指佛寺道觀或祭祖打醮之類的香,而是為了增添日常家居生活情調的焚香。

中國傳統文化 | 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點茶、焚香、插花、掛畫

中國用的香歷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時期調香、薰香、評香已成為高雅藝術,香道文化儼然成形。宋代發展更達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讀書,一邊享受氤氳香氣,一邊讀經談畫論道。歷代不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愛香成癖,甚至有文人感嘆“無香何以為聚”。蘇東坡晚年與弟子就是以沉香為伴,終日焚香作賦,度過晚年。

這事一副表現民間日常生活的小品,人物是婦女與兒童,在畫左側的桌上陳友香爐、筯瓶,還有一張琴、三軸畫和一函書,可見四事、四藝的普及程度。

插花:一盆理念之花,品味百態人生

中國插花藝術始於隋朝之前,主要作於祭壇佛前供花,唐代時花藝在宮廷內大受歡迎,到宋代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發展極盛。宋代插花藝術突破唐代的富麗堂皇,以清、疏風格,追求線條美,內涵重於形式,體現插花者得人生哲理與品德節操,被稱做“理念花”,對後世的花藝風格影響頗大。

中國傳統文化 | 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點茶、焚香、插花、掛畫

插花一詞現在應經非常流行,90年代初以前中國已經很長時間不插花了。有跡可尋的插花,至少唐以前在中國已經出現,甚至有人認為是漢代就有,不管何時有的,都還相對簡單,多與祭祀或供奉有關。說相對簡單,除了指花的搭配外,還有就是插花的花器也很簡單,基本上是借用日常的生活器皿。

掛畫:一幅行雲字畫,寓藏山水美景

“掛畫”最早是指掛於茶會座位旁的關於茶的相關畫作,演變至宋代,掛畫改以詩、詞、字、畫的卷軸為主。文人雅士講究掛畫的內容和展示的形式,作為平時家居鑑賞或雅集活動共賞的重要活動。

掛畫也是一件雅事,估計不解者居多。按現在的現象,有文化否先不論,有品位否也不說,家裡掛幾幅畫似乎是尋常事,其實不然,這有的是深厚的歷史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 | 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點茶、焚香、插花、掛畫

宋代以前,多數的繪畫是畫在牆上,現在稱為壁畫,作為建築裝飾的一部分,和建築融為一體,如畫龍點睛的故事,點的就是壁畫。畫在室內的可移動的,就屬畫在或裱在屏風上的了。所以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既記載了許多名家的壁畫,如我們如雷貫耳的吳道子等,都以畫壁畫著名。

同時我們現在稱成以偶數出現的豎軸的畫如四、六、八、十、十二條屏,許多都是古人把畫裱在屏風上的後來又揭下裝軸的產物。唐以前方便收藏欣賞的都是橫軸手卷形式,到五代出現豎軸。

宋代小冊頁也很流行,我們要說的是,這一時期,人們把畫裱成豎軸,作為平時家居鑑賞或雅集活動鑑賞的很總要的一個內容,這畫如何展示、什麼場景掛什麼畫是有講究的,所說不宜戾家,至少得培養一個熟練的僕人來專門負責。

焚香重嗅覺之美,品茶重味覺之美,插花重觸覺之美,而掛畫則重視覺之美。四藝合一展現宋代文人雅士風雅,韻味的生活美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