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件事情,最容易折损“阴德”可惜很多人都在做

何为“阴德”?就是指暗中做有德于人的事,或者是指某人做了好事而不求回报。

阴德最早出自于西汉《淮南子·人间训》中的一句话“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即:暗中积善的人,上天早晚会降下福禄给他。暗中行善事的人,总有一天会获得辉煌的声誉。

后来,“阴德”被作为佛家用语和道家用语,主要是劝诫大家要多行善积德,从而造福子孙后代。正如《易经》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其实,我们在积阴德的时候,还要格外注意那些损害阴德的事情,如《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篇》中所说:“未论行善,先须改过”。要不然,我们一边积累阴德,一边损害阴德,就非常得不偿失了!

以下这2件事情,最容易折损“阴德”,可是很多人都在做!这2件事中,你若做了一件,就要格外注意了!


这2件事情,最容易折损“阴德”可惜很多人都在做

1、做了好事后,被大肆宣传表扬;

古语有云:“施恩不图报,图报非君子”,做了好事本是值得表扬的,可以积累阴德,但若是又被人大肆宣传表扬,接受了美好的名声和利益,则由阴德变成了阳善,好似是一场买卖或交易。

你之前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阴德也会付之东流,因为你一旦享受世间的名利,以后被上天降下的更大福报也终止了!

正如《了凡四训》中所说:“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积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报酬他的。行阳善的人,大家都晓得他,称赞他,他便享受世上的美名,他的福报也就此打住了。

一个人做好事被表扬,享受了好的名声,看似是得福了,但名声这个东西为天地所忌讳,因为天地非常不喜欢贪名利之人。人得到名声后,难免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继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最终“德不配位,必令其狂”,因为名不副实,而遭遇到料想不到的横祸。


这2件事情,最容易折损“阴德”可惜很多人都在做

《了凡四训》中中峰禅师告诫人们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即:你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你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

由此可见,你做了好事而不让知道,有益于人,属于积阴德,是真善。但你做了好事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己也得了名利,带了目的性,“有益于己”,属于行阳善,实则是恶!

大公无私是善,谋求私利是恶。为善不求报答,积累阴德,所做的善事,是真;目的不单纯,企图有所得,才去做的善事,是假善。

《菜根谭》中也列举了几种虚情假意的小人行为,值得我们注意:

做了好事总想着趁机抬高自己超过别人,给人一点恩惠总想着借此结交好友,做了点功德总想着让世人惊骇,树立节操总想着标新立异。

带有目的性地做好事,都是因为思想中存在不良倾向,属于是“行阳善”,不利于我们积阴德,甚至还会折损我们已经积累到的“阴德”。


这2件事情,最容易折损“阴德”可惜很多人都在做

老子说《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即: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高颜值美女

这番话就是对于“积阴德”的最好解释:谁做了好事,不要大肆宣传报答,因为搞不好最后这个人也变坏了。一旦人们的功利心都很重,都想着做好事后要得到名利,就少有人去真正积阴德,真正做好事。但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往往就是那群默默中无私奉献的人。

所以说,做了好事后,被大肆宣传表扬,其实是非常折损阴德的行为。我们要想多积累阴德,多积累福报,就要大公无私,做好事不留名,施恩而不图报,对得起自己良心便可。


这2件事情,最容易折损“阴德”可惜很多人都在做

2、贪图个人享受;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你这辈子的所作所为,不仅会影响你这辈子的福与祸,还会报应到子孙后代身上。正如《易经》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若是多行善积德,便可以造福子孙后代;你若是骄奢淫逸,便是造祸于子孙后代。

曾国藩怕儿子们贪图个人享受,折损了祖上积累下的阴德,于是在家书中告诫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现在很多人喜欢放纵欲望,贪图个人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实则就是非常折损福气、折损阴德的行为。


这2件事情,最容易折损“阴德”可惜很多人都在做

比如说,有的人喜欢胡吃海喝,年纪轻轻就吃出一身富贵病;有的人喜欢熬夜玩手机玩游戏,痛快了一时,但大大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合口的食物吃多了终究会害病,顺心的事情太多了必定生出祸端。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吃多了都会伤害身体;称心如意的好事,其实是引诱人们走向身败名裂的媒介。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人到老年时所生的疾病,都是年轻力壮时留下的病根;家道衰败以后遭受的罪孽,都是家道兴盛时造成的祸根。

“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人的志气总是在清心寡欲中显露出来,人的节操都是在追求物欲享受中丧失殆尽。

佛家云:“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箴言,都是在告诫我们不要贪图个人享受,做人做事都要适度。

一个人做好事,行善事,属于积阴德,但又贪图个人享受,便是很快折损了阴德,互相抵消了。更何况,“富不过三代”的主要原因就是骄奢淫逸、贪图享受,正所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2件事情,最容易折损“阴德”可惜很多人都在做

结语:

做了好事后,被大肆宣传报道,得到了好的名声;今朝有酒今朝醉,贪图个人享受;这2种行为都是属于内心的贪欲在作怪,都是非常折损阴德的事情,可惜现代人都在这么做,而且觉得理所当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人要每日反思自己的言行,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坏的方面及时改正。大家不妨自我对照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做以上2件最折损“阴德”事情,你若是做了一件,就要格外注意了!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