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巴巴回家 看中概股迴歸的打新機會

1中概股迴歸

回顧2019年的港股市場,阿里巴巴回家著實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這也創造了2019年港交所乃至全球股市最大IPO的記錄。同時,阿里巴巴上市後股價的出色表現同樣十分亮眼。相較於176港元的發行價,其上市首日即高開6.25%,此後更是一路走高至近期高點227.4港元,相較於發行價上漲了近30%之多,可謂是大象起舞。

从阿里巴巴回家 看中概股回归的打新机会

阿里巴巴迴歸後股價的優異表現,特朗普數次威脅中概股退市的言論,以及港交所、監管各種綠燈政策,讓不少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非常心動。2020年港股新股最大看點之一,便莫過於在美股上市的一眾行業龍頭中概股的迴歸了。近期市場上已然傳出了百度、網易、攜程等公司即將回歸的風聲,甚至有人發現有知名公司在招聘APP上發佈與港股上市相關的職務。這些都讓人看到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跡象。

从阿里巴巴回家 看中概股回归的打新机会

2參與中概股打新的理由

雖然個例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但就整體而言,我們認為投資者應該參與中概股迴歸的打新,主要原因如下:

一、增量被動配置資金:對於百度、網易、攜程這樣體量的互聯網公司,其市值大、交易活躍,在迴歸港股後,預計很快可以被納入恆生等主流指數(阿里巴巴的迴歸也讓港交所、恆生指數公司“走了個流程”)。如此一來會觸發大量跟蹤恆生指數的指數基金和ETF(如盈富基金),以及以恆生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的配置。

二、新增投資渠道:大部分行業龍頭中概股的迴歸後,預期能夠納入滬/深港通,讓大量此前無法投資美國,而只能投資香港的資金有了投資渠道。如公募港股QDII基金、滬港深基金、銀行保險持倉中港股頭寸等。此外,預計還能獲得一些熟悉港股市場,但不熟悉美股市場的基金經理的青睞(不少班長朋友表示晚上操作美股很困)。

三、估值重塑:雖然美股中概股中也不乏大牛股,但是從總體來看,美股中概股的估值是存在一定低估的,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異地上市的劣勢――公司主營業務與資本市場及投資者沒有在同一個地方。比如說,在中國運營業務的某家互聯網企業在美股上市,無論對該企業的商業模式、盈利方式還是在所在市場的影響力及發展前景,美國當地的投資者與國內投資者的認知肯定是有差距的,而認知的差距則會具體體現在投資的力度上,而投資力度又會深深影響上市公司的估值。阿里巴巴迴歸港股的案例,很好地詮釋了上述邏輯。縱觀全球,對於移動支付、電子商務、“雙11”購物節……理解最深的毫無疑問是我們中國的消費者,而中國投資者對我們自己的世界級企業肯定會投入更多關注,毫無疑問都會給我們自己的企業以更為客觀的估值,甚至很多時候會給出一定的估值溢價。 四、稀缺概念:長期以來,由於VIE結構、同股不同權等歷史原因,美國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成為國內互聯網、科技公司上市的首要選擇。相對而言,選擇在香港上市的則相對較少。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乃至AI這些概念在港股市場是較為稀缺的,因此也受到投資者的追捧。這個尤其在打新環節是一個重大加分項。

3結尾

綜上,整體而言,我們建議投資者參與龍頭中概股迴歸的打新,同時,由於上述的主要影響因素,如被動和主動資金的配置,以及估值重塑均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反應,我們建議如果拿到打新份額的話,可以不用急著拋出,而是持有一段時間等待上述有利因素的充分展開。

當然,這個前提還在於公司基本面強勁,且發行估值不能太高的的情況下。具體個案的分析,我們將在後續正式迴歸時再與大家一起探討。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