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沒買到回去的票”


“媽,我沒買到回去的票”

前段時間,微博熱搜上面有一個很火的話題叫“過年最怕什麼”,下面很多回答都是在說害怕被親戚問工資、害怕被父母催婚、害怕被拿來和別人比較之類的,對於我而言,我更害怕的是聽到家裡有人說“今年不回來過年了”。

“媽,我沒買到回去的票”

小時候,我與父母分隔兩地,因為交通不便,加上他們假期很少,我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見他們一面。

臨近過年的時候,他們都會給我打電話問我想要什麼新年禮物,我一般都不直接回答,而是詢問他們什麼時候能回來,因為相比於新衣服新鞋子,我更希望他們能回來陪陪我。

寒假前,我媽總會打電話來關心我的期末考試,叮囑我好好考試,考得好了回來有獎勵。

每次我都對獎勵的內容不太上心,倒是“他們要回來了”的消息經常讓我興奮得睡不著覺,我就跟拿到兌獎券似的,等待著用我的好成績兌換到他們回來時的欣慰和誇獎。

有一年,我和往年一樣,拿到了“三好學生”的獎狀,當我迫不及待把這個消息告訴爸媽的時候,他們很欣慰地問我要什麼獎勵。

我說還沒想好,接著問他們什麼時候回來,電話那頭的媽媽遲疑了一會然後小心翼翼地說“單位臨時通知要值班,今年不能回去了,下次回去給你買芭比娃娃好不好?”

當時,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但還是抿了抿嘴裝作很乖的樣子嗯了一聲,掛完電話,我就躲進房間裡蒙著被子大哭。

當我一邊大哭一邊在心裡默默埋怨他們的時候,外婆輕聲走過來摟著我說,“小雪的爸爸媽媽沒有回來,外婆的女兒也是一樣啊,我也很想她。”

外婆說這句話的時候聲音有些顫抖,淚水在眼眶裡不停地打轉。

她還告訴我,我們對於團圓的情感都是相通的,這是流淌在我們血液裡的一部分。

我似懂非懂地擦乾眼淚,翻出一張爸爸媽媽的合照放在懷裡,突然不那麼難過了。

“媽,我沒買到回去的票”

原來,“不能回家了”這句話,無論是說出口還是聽到的人,都同樣感到沮喪,這是很多年以後,我說出這句話時明白的第一個道理。

長大以後,我去了外省工作,因為工作時間的關係,回家的機會很少。

工作的第一年,因為對於春運搶票這件事沒什麼概念,結果等到線上線下的票都售空的時候,我才開始著急。

當我意識到真的回不去了的時候,我平復好情緒給我媽打了通電話。

“媽,我沒買到回去的票。”

說完這句話,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隨後立馬用手捏住鼻子,擔心吸鼻子的聲音會被聽到。

我媽哦了一聲,語氣裡充滿了失望,突然又提高聲調叮囑我一個人照顧好自己,別忘記初一要吃湯圓,團團圓圓的風俗不能落。

當她把這個消息告訴我爸的時候,我爸還堅持認為我是想給他們一個驚喜,就像去年放寒假說要實習回不來,結果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那樣。

但當他看到我媽轉身抹眼淚的時候,還是長長地嘆了口氣。

雖然現在很多人,一提起過年,想到父母的各種催問就會感到窒息,越發覺得過年回家是一件讓人焦慮的事情,但儘管如此,我們也無法否認,當他們聽到我們不回家這個消息時內心的失落和難過。

“媽,我沒買到回去的票”

經歷過小時候一家人團聚的期望落空和剛開始工作時被迫在外地過年以後,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和家人團聚的機會。

但有時候,我還是會失望。

因為,有時候我們好像只是在完成團聚這件事而已,卻早已與團圓的意義相行甚遠。

去年過年回家,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到一起,玩手機倒成了一種理所應當的消磨時間的方式。

我爸表情麻木地滑動著手機屏幕上看過幾十遍早就熟諳套路的短視頻;我媽直勾勾地盯著屏幕,為了搶群裡幾毛錢的紅包差點把屏幕戳碎;我弟橫握著手機,支配著幾根靈活的手指在屏幕上游走,時不時還會被他突然發出的聲音嚇到;無奈我只能戴著耳機窩在沙發上看劇。

只剩下不會玩手機的老人眼巴巴地看著我們,好像在等待著和我們說上一句話的機會。

近幾年,春節總是以這樣潦草的方式散場,直到分別時刻,我們才恍然發覺自己沒有好好珍惜這次相聚的機會。

回想起來,只好得出一個讓人沮喪的結論“現在過年真的太沒意思了。”

——實際上,沒意思的不是過年本身,而是沉溺於快餐化娛樂的我們,失去了對人與人之間細膩情感的洞察力。

搞笑短視頻帶來的笑聲,替代不了和親人聊起小時候的故事時的會心一笑。

遊戲帶來的快樂,替代不了和小夥伴們在大自然裡奔跑打鬧的快樂。

廉價的快樂得來容易,但卻經不起細細品味。

唯有精神上的陪伴和情感的鏈接,能跨越山水,跨越時間,給我們內心長久的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