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去世背後,失業、抑鬱、死亡陰影下的演員眾生相

高以翔去世背後,失業、抑鬱、死亡陰影下的演員眾生相

今日,許久未露面的高以翔疑似在綜藝中事故離世引爆熱搜,隔壁崔雪莉與具荷拉抑鬱離世,風波未平,此地風波再起。

今年是演員的低潮期,前有海清公開為中年女演員發聲的演講持續升溫刷屏;後有明道、于小彤等人在節目中透露無戲可拍;就連當紅小花迪麗熱巴直言已經一年沒有新作品問世。

失業困窘、高危抑鬱等名詞隨之被圈進演員的行業概念裡。

事實上,這種焦慮並不是空穴來風。今年前三季度國產電影票房同比下降了11.54%。2019年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的886部減少27%;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24617集,比去年同期的35209集減少30%。今年11月21日,橫店開機劇組21家,其中僅供劇組拍攝不對外開放的春秋唐園,零開機,今年開機率較去年下滑近45%。

或許,正是因為影視寒冬,許多演員才無奈寄居綜藝,本是奔波在溫飽線上,卻沒想到稍不留神就逾越了生死線,今年的演藝圈,似乎格外心酸悲涼。

寒冬來臨,人人“同病相憐”,但願只此一場悲劇。

流量危機下的行業困境

2019年是個值得載入流量史冊的一年。8月份,《上海堡壘》口碑票房雙撲街,標誌著流量小生的變現價值慘遭滑鐵盧。而後不過短短一個月,肖戰與孟美岐的《誅仙》便在粉絲與觀眾之間展開拉鋸戰,單就豆瓣評分上看,大有流量價值死灰復燃的跡象。

對於流量演員,外界態度兩極分化明顯,儘管表現不盡人意,但依舊是資本寵兒。然而,回望這些年他們交出的作品,諸如鹿晗手握4.2分的《擇天記》與2.9分的《甜蜜暴擊》;吳亦凡以咆哮式演技備受B站UP主的青睞;迪麗熱巴憑藉2.9分的《漂亮的李慧珍》衝擊金鷹視後被群嘲……

放在前幾年的投資大盛中,基於強大的粉絲效應,這些或許瑕不掩瑜。可一旦寒冬來臨,尤其在目前的資本撤退潮中,影視公司艱難求生,更會愛惜羽毛,沒有業務能力傍身的高價流量藝人處境難免不好過。

此前,新京報統計了明年(2020年)待播的97部劇集及其男女主演的相關數據,發現明年有2部以上待播劇的30位演員中,大部分在最近3到5年裡都出演過口碑劇,且80%都畢業於中戲、北電、上戲三大專業院校。

一位藝人經紀人表示:“從前因為流量演員的知名度與人氣會對劇有別的方面的幫助,所以更容易讓投資方認可。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流量作品口碑收視連最基本的及格線都達不到,高薪低能的明星演員太多了,逐漸地,整行業的態度也就開始轉變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粉絲效益式微或許對整個影視行業是良性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寒冬裡,影視公司的虧損尤為嚴重。上半年的萬達影業業績報告顯示:相比去年,萬達的淨利潤下滑了六成。無獨有偶,華誼老總王中軍,近來公開承認自己賣出了一批藝術品來獲取現金解決流動性問題,根據業績報告顯示,華誼2109年上半年的淨虧損為3.79個億。

巨頭經營慘淡是影視行業的現實寫照,正值止損期,成本方面自然斟酌再斟酌,對高薪低能的明星演員望而卻步。如此行業背景直接寬容著網劇與新人的生存空間,根據9月份的橫店劇組動態發現,在同期的14個開機劇組中,接近90%是低成本網劇。

很明顯,低成本網劇更加註重故事內容,在選角上,相比知名演員,也習慣起用底薪高顏的新人演員或者尾部演員,此前的《太子妃升職記》或者《雙世寵妃》就是典型的例子。性價比成了如今選角的重要標準。

不可否認,隨著越來越多的小成本影視劇大放異彩以及新人演員橫空出世,流量不再是票房神話,便不被資本簇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換個角度,當影視劇失去流量助攻,粉絲理性迴歸,下一步,就將是量變到質變的進化。

神仙陣容為何頻現?

以往,演藝圈被外界視為現實版的“淘金地”,范冰冰、楊穎等一線明星的天價片酬雖在意料之中,但也令人瞠目結舌。即使有“限薪令”的實施,依然沒能改變外界對演員高價收入的主觀印象。

其實,演藝圈的“溫飽線”一直存在,儘管片酬豐厚,但逃不掉僧多粥少的困境。例如,某網劇女二號,拍攝兩個月的片酬是6萬元,等待可拍角色卻要花長達10個月時間,平均月薪5000元。於正稱在寒冬期,很多演員都房租都付不起了。

“證券日報”在此前報道:影視是二八定律極為突出的行業,80%的資源掌握在20%的人手中,絕大部分從業者處在產業鏈低端,行業90%是腰部演員,面臨無戲可拍,生存空間被擠壓的風險。

誠然,食物鏈存在於各行各業,我們無法將責任歸咎到演員身上。就像很多知名演員,例如海清、大S等中年女演員在面臨大環境所造就的年齡危機一樣,演員失業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

但在另一方面,市場選擇與行業寒冬並不能成為失業焦慮的藉口,更不是控訴環境的理由,說到底,“演員的自我修養”同樣不容小覷。挑起行業查稅補稅風波的范冰冰復出困難重重,最近的出鏡方式是合作網紅直播帶貨;因個人感情問題負面纏身的吳秀波、白百何難以東山再起;翟天臨、江一燕的實力派形象隨著人設崩塌而崩塌……

事實上,演員的口碑來源主要有兩點:自身與作品。因此在國產劇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劇本選擇與業務能力舉足輕重,也由此誕生了國產劇史上的兩大“背鍋俠”,編劇與演員。

一部低分爛片在某種程度上消耗著演員的公信力,這也是為什麼流量藝人走向沒落的重要原因。一直沉浮於中年油膩偶像劇的黃曉明對此深有感觸:演員有一兩部連著不好的作品就像狼來了一樣,大家不再相信你了。

我們應該有所察覺,在電影大幅度縮水的當口,銀幕演員接二連三地出走電視圈。從去年開始,陳坤、周迅、倪妮以及張震等人現身各大古裝劇,甚至連章子怡都選擇加入“妻子的浪漫旅行”,一度導致粉絲失望脫粉。最近,張榕容“降咖”出演網劇《從前有座靈劍山》,粉絲抗議之際,卻意外發現曾斬獲多個最佳男主的香港演員郭晉安亦在此列。

李冰冰、張國立、馬思純、郭濤、秦昊、佟大為等演員紛紛來錄製《我就是演員》。大咖集體走下神壇或多或少地給稱霸電視劇的小生小花們帶來危機意識,開始放下“身段”,不再非主角不演,難目睹的演員陣容逐漸趨於現象化。

以昨日開播的《慶餘年》為例,年輕一輩有張若昀、肖戰、李沁、辛芷蕾以及郭麒麟宋軼;實力派演員囊括陳道明、吳剛、李小冉以及於榮光田雨。演員角色在開播前登上微博熱搜榜,被網友譽為“神仙打架”、“有生之年系列”。

黃曉明搭檔於正新劇,被質疑蹭兄弟情熱度,楊冪合作新人遭到粉絲舉牌抗議……種種跡象表明,寒冬裡的演員們不復當年榮光,往後的“神仙陣容”將不會可遇不可求,正如袁弘在接下男三劇本時無奈地表示:現在有戲就演。

長劇VS短視頻、演員VS網紅:此消彼長

不管怎麼說,演員失業是自身失德也好,是才不配位也罷,從萬眾矚目到無戲可拍,追本溯源,市場不景氣與資本放緩是根本原因。

據今年3月份上海電視劇製播年會發布的消息,近幾年新劇上市數量不斷減少,2017年國產新劇241部,2018年僅有194部,為10年來最低,而客觀數據顯示的今年開機率導致演藝圈裡人心惶惶。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投資方一改往日的熱情,對影視市場避而遠之。

影視劇數量呈斷崖式下跌,歸根到底是當前觀眾對影視劇的需求大不如前。環顧周圍人,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下,越來越多人不願意浪費寶貴的休閒時間來追劇。這也恰好解釋了為什麼短視頻開始喧賓奪主,愛優騰忌憚快手抖音。愛奇藝曾公佈過一組數據,顯示近年來的棄劇率越來越高。對於45集以上的電視劇,2016年的觀眾棄劇率是47%,2017年是50%,2018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已經過半,達到56%。

至於電影方面,截至今年8月份,25家影視概念股中有16家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13家出現淨利潤同比下滑,從電影票房收入看,2019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首次同比下滑。身邊不止有一個朋友表示:除非口碑特別好,現在幾乎很少走進電影院了,看電影還不如B站、微博影視博主們的“五分鐘講解”系列有意思。

觀眾的目光轉移,使娛樂方式更加多元化,影視劇的娛樂霸主地位塌陷,給明星造成降維打擊,以其為中心構建的話題世界注入新的變量,最直接的表現在話題影響力上。前幾日,一條網紅出軌的新聞引爆微博熱搜,話題閱讀量高達34億;對比賈乃亮和李小璐離婚的熱搜話題,閱讀量僅僅19.5億;同期的文藝女王郝蕾離婚只短暫地在熱搜榜上停留片刻。

據查資料所知,這次分手事件的當事人都是在微博上活躍的網紅博主,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微博粉絲有1200多萬,力壓多數三線明星。往前看,快手主播辛巴的婚禮群星薈萃,柳巖、李湘直播帶貨不及李佳琦薇婭們千分之一,papi醬一個廣告賣2200萬。

網紅如日中天,能在網絡世界中與很多明星平分秋色,也進一步蠶食著整條信息流與商業價值,代替很多專業演員收穫影視方的橄欖枝,例如,備受蘇有朋與郭敬明賞識的陳都靈、章若楠。

風水輪流轉,優勝劣汰,直白的數字提醒著所有演員們正處於什麼樣的境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