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魂,风月,娱乐,琐事的都可以;你有哪些沁人心脾的美文示众?

修人哥车茶馆


北京的雪韵

北京的雪

是洁白小精灵的降落伞

铺天盖地纷纷扬扬的魔法

播撒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北京的雪

美得倾国倾城又倾心

北京重现着昔日北平的古朴

故宫焕发着禁城曾经的庄严

北京的雪

静得只剩天籁之声的若有若无

胡同的静谧掩盖着高楼大厦的喧哗

昆仑湖的盛装纯粹着颐和园的盎然

北京的雪

在时光流转中来来去去

金色的瓦当红色的宫墙

绿色的琉璃青色的铜像

北京的雪

在来来去去中包容

几百年的争斗喧嚣

几代人的离合悲欢

北京的雪

包容中剔透

伴雪

漫步

诗情画意

赏雪

煮茶

浅言慢语

北京的雪韵

骑行在路上

骑行在路上

穿梭大街小巷的平常

变迁春夏秋冬的时光

骑行在路上

定格车水马龙的洪荒

放飞天马行空的怀想

骑行在路上

追寻妍妍青春的影光

酝制茫茫梦想的佳酿

骑行在路上

丈量杳杳终点的期想

触摸璀璨星空的锦囊

骑行在路上

执着汗水磅礴的苍茫

得意时空变迁的轻狂

骑行在路上

品赏命运起伏的交响

成就地狱疲惫的天堂

哦,

骑行在路上

故乡

故乡

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她是鲁西北的一个小村庄

是我小时候眼里的围墙

我在她的记忆里忙着长

她在我的照片里泛着黄

如今的我

中年处异乡

总会想起曾经的鸡鸣鸭响

总会思念那里的满院灯笼柿子香

如今的她

面目已非已沧桑

虚渺成我思乡的愁想

故乡


竹影涟漪


小时候很顽皮,因这挨过很多的骂,最常听到的又不大懂的是那句:“从小看到大。”现在回看起来,这句话,我之前的轨迹大抵可以印证的。

小时候很是争强的。那时候的学校有很多勤工俭学的,譬如:拣粪、割杏条、采蕨菜等等。我呢就非常喜欢每一项任务最后的统计时,名字都可以写在最前面。因为写在最前面是一件很自豪的事,被夸飘然的同时还可以拥有吹资,在那些又穷又苦乐趣单调的日子里,这应该是上天能给我和我的小伙伴所有的恩赐里最大的那一个。

刚成家时,日子非常苦的,想想真的很是愧对妻子和孩子。尽管自己为此做过很多努力,包括:独自一人耕种十几亩地。那时种地是不用农药和机器的,最麻烦的应该算是除草,尤其是给水田除草。早上三、四点的光景,赤足在寒水里,腰一哈就是几个小时,争着好日子才耐过的。除此以外还有开过卖店,赶过集。尤其是赶年集卖对子,每天骑自行车走得极早,尽管穿戴得极多,刀子一样的风还是会把脸扎的火烧的一般,现在想想还痛的。付出的回报虽没有变口苦为嘴甜,除去苦痛以外却也乐在其中。

或是从小到大要强的惯性,令我教书也争强的。刚毕业,领导巧言令色的骗我弃文从理。怕是丢份,更怕误人前程,便拼着命的把数学尽量教授得明白些。上天眷顾幸不辱命,教学成绩一直在上升,刚刚弄明白数学的道道,却又被改回教历史。当然不会拉后的,回归历史的头一年的第三天就赶上全县教师知识大考,用尽考前所有时间看书带着睡意赶考的我,出人意外地给了自己一个很大的吹资。之后的年光里自己把自己逐渐从新兵打造成老将,几乎每年每次考试的较量,不管是我的,还是我弟子的,都会拼尽全力的做到极致,每有小胜便兴奋不已。

其实要强更多的可能是为了面子,但不要强定然是不行的。不要强的人生可能会安逸,但一定不会精彩。所以往后余生我都会义无反顾,不但自己做一个要强的人,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争抢着做要强的人。


冬天的房子


“你怎么碰上这么好的事,我怎么碰不上,真是百年不遇”这是我朋友羡慕的说,他只知美女外表怎知她内心……。

2017年在别人眼中的“好事”却让我刻骨铭心。那天是星期五18点左右我在等公交车,一个妙龄女也在等车,我看了一眼见她(着粉绿色连衣裙,黑发自然飘洒到肩,如桃🌸花色瓜子脸,弯弯的眉一双丽目勾魂慑魄,秀挺的琼鼻,滴水樱桃般的嘴唇,身材婷婷玉立)。那年我40多岁了阅人无数,第一次近距离的见到这么清丽绝俗的世间尤物,冷静下来后我和她保持了一定距离。

来了一辆公交🚌车到我俩等车的站牌没停,“这车怎么不停”美女问我。我说“今天是星期五,学生都坐车回家人满车了”“大哥你去哪”她问我。我说“到终点站”。“我也到终点下”她说。又来了一辆车我俩挤上了车,快到终点时她接了个电话后🌸花容失色连蹦加跳,惊慌失措的样子。车到终点我刚下车,她一把拽住了我说“大哥帮帮我”“怎么了”我问。她又说“我男朋友骑摩托车来接我在东边公路上出车祸了”话音刚落拉着我手就往东跑。

交通事故在206国道是两辆摩托车撞在了一起,现场只有两个人见我俩跑过去,那俩人跑了,她一边追一边说“你们别跑”,我看到现场两辆车翻倒在地,一个青年昏迷不醒躺在路中间,我把他抱到路边,随时打了报警电话又到路边饭店借了手电照着前方来往车辆别破坏事故现场。

不到10分钟交警和120车赶到现场,急救车把伤者拉走了,交警忙着处理事故,那个美女回来了,交警问“伤者是你什么人,指着我,他又是谁”。“拉走的那个是我男朋友,他是找刚才坐公交车认识的大哥,我找他来帮我”她说。“这种事一般没人愿意管你要好好谢谢人家,明天你到交警队来,没事了你去医院看你男朋友吧!”我和她说忙你的,我回家。美女拦住我说“把你手机号给我无论什么情况我们一定登门拜谢”。“这种事谁碰上也会帮忙”我说。“我在下车时找了不少人帮忙,都说没空人家扭头就走”她委屈地说。

第二天美女给我打电话说“大哥,找男朋友双眼废了,脑里有淤血要做开颅手术,我快愁死了也不知怎么办,你好人做到底来给我出出主意吧,求求你”。在医院🏥一见面她就抱往了找,这时一对中年夫妻说“小丽你这是干么”一脸不高兴的样子。美女说“是这位大哥昨晚帮了我,是个好人”美女把找拉到一边用似水如歌,呢喃软语说“交警说是我男友闯红灯造成的事故,应该负全责,我和他只定了亲没结婚想和他分手”。我说“这个时候你提出和他分手不合适,我还有事回家了”她却一下挎往我胳膊说送送我还回头看她男友爸妈,我甩开她的手说你回病房照顾你男友吧!

我认为此事就算结束了,怎知却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过了两天美女她男朋友的爸妈找到我单位说“我把她儿媳妇拐走,藏起来了”同时也到我家找了我媳妇说了些难听的话,我的结果:是单位给我记大过,老婆和我又打又闹。唉!朋友们,我这是什么事?

我那些朋友说分释是美女看着男友残废了,故意和我亲近借机和男友他父母吵架走人。小美女的心计多的让我不寒而栗,这就是事实的经过,往后遇到类似事我还会管,无论是男、女、老少就算是见义勇为吧!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熊猫血王海明


近年,冬季到海南做起“候鸟”。体会最深的除养生外,可以有大块的时间静下来,呼吸着温润空气、倾听着啁啾鸟鸣,树荫下捧书闲读。一来二去,家中以前没读的书也跟着搬到了海南。

本来,静读是一个人的事情。但巧在今年的不同。大疫之下,“候鸟”们都封闭在小区,无聊的很。于是,我在小区一处凉亭读书时,便常有人关注。其中有一位约七十多岁老先生,瘦削而高挑,发全白且长,常坐距我约三米多处静静地观察我,从不搭话。我也没多注意,老人么,这种状态纯属正常。一日,约午时,我刚好看到书的末页,准备回屋,老先生试探性地对我说:“老弟,我坐这好几天了,估计你这本书看完了,借我看看吧?”我略迟一下,老先生又说:“我年龄大了,看电视、玩微信一会儿功夫就头晕眼花,又没带书来,正好我很喜欢叶嘉莹的书。”原来他早就看清了我读的是叶嘉莹整理出版的顾随先生的课堂笔记。

老实讲,我从来不借书给别人。因为我是读书近乎洁癖的人。那些手指蘸口水翻页、以折页代替书签、翻页哗哗山响等等读书“破”万卷的举止,是无法忍受的。但我却愿意赠书,自己喜欢的书当礼物送给他人以求心灵沟通,就象将自己爱喝的好酒或爱吃的食物求友人共享的感觉。除洁癖之外,大概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讲:“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于是,我便起身将书捧给老先生,并说:“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看了有三遍了,精髓部分差不多都记住了,送给你,交个朋友吧。”

老先生接过书说声谢谢,便如获至宝般读了起来。我旁边观察,最敏感的情景果然出现:老先生翻页时用手指蘸着口水,页面被他“染指”后都有些肿胀起来;翻不过页时用小指甲抠书的那种抓挠声简直是对书的酷刑……见此情景,我的心啊,就像猫抓的一般难受,当时我想,真可惜我这本书喽。

约三、四周后,疫情稍缓,天气也暖和起来了。老先生来找我,说马上要去机场,回老家了,一来告辞,二来还书。我立刻就不谈定了,心想这书被你那种方式看得那个样子,我还怎么收啊?再说原来就是送给你的。。再三推拖未果,老先生把书塞到我手里就上了出租车。碍于面子,我只得接着书目送他离去。

待车子开远,我下意识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书,发现夹有小纸条,我急忙拿起一看,原来是老先生写的:“谢谢你的书,顾随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确实独有见地,受益,他有一个好弟子。考虑我年岁大了,读书时有很多不卫生的习惯动作,加上时下的疫情严重,我就把你的书用夹子固定在阳台栏杆上,在电吹风出风口处设一瓶消毒水,电吹风吹着消毒水,书自动地翻页就消毒了,一页都没落下,后又用电熨斗熨平了页面,你可以放心收好。”落款是:北京,沈教授。

我手捧着书,才发现一股清新的味道在书页中散发出来。我又不谈定了:老先生熨平的不仅是书页,更是熨平了我心灵中的皱痕……


看云


你那么美,那么美!

  ——题记

  昨晚又梦见你。阳光下,你的脸庞依然那么美,那么骄傲!已经不记得我们分开了多少个日夜。你曾对我说:“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但不管怎样,你都要出去闯荡,锻炼自己”。

  还记得,你刚来到我们班级时,你用一种拽拽的语气做着自我介绍。我抬头看了你一样,便妄下结论你是那种坏坏的女生,便没打算搭理你。放学后,我偶然看见你被一群校外的男生拦住。当时,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对着为首的男生就是一拳。当时你被惊呆了,认为我一个弱女子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对面的男生似乎也被震惊到了。看了我们一眼,转身带着一群人走了。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你却一把拉住我的手,说:“晓彤,我们做朋友吧”!就在那时候,我知道了你的名字“宁乐”。

  从那一天起,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你给我讲述了发生在你家的事情,你爸妈很喜欢出去打麻将,一天的应酬也很多,根本不在意关心你。当你眼眶浸满泪水的那一刻,我明白了,你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以后的日子我们几乎形影不离。快乐一同分享,伤心,一同承担。你是我伤心时第一个想要倾诉的人,你是我无聊时第一个想要拥抱的人,你是我快乐时第一个想要分享的人,你是我心中时刻存在的人。

  我原以为我们可以快乐很久,可以一辈子好下去。但是你却突然连续四天没来上课,我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也联系不上你,去你家门也是锁着的。就在我伤心绝望之 ..........


tian先森1985


我的新兵生活:新训队的鲢鱼

  十几年前,受命赴渤海湾附近的某部教导队参加总部大学生集训的我,开始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步。岁月流逝,其间的许多事情我都已经淡忘,但对新训队的鲢鱼倒一直难以忘怀。

  记得我到部队的时候,已是“万花凋谢一时稀”的初冬,强劲的海风剥去了津南大地五彩缤纷的外衣。时令蔬菜要么销声匿迹,要么价格扶摇直上,8元2角的伙食费这时就有点捉襟见肘了。于是,我们的饭桌上,价格受季节、气温影响相对较小的鲢鱼就开始独领风骚、风靡一时了。

  现在想来,部队的鲢鱼做法颇有几分豪迈奔放的军营色彩:先往锅里倒入军用瓷盆半盆的菜籽油,旺火烧开后,加入拍碎的生姜、蒜、大茴香和剥皮去根切成丝的大葱爆炒,再倒入去鳞洗净的整条鲢鱼和炊事班事先煨好的清汤一起煮。

  蓝色的煤火托起了行军锅,长长的火舌轻盈地舔着锅底,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小学语文教材上一篇非常熟悉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经典句子“鱼儿鱼儿,快上钩吧”,现在则是“鱼儿鱼儿,快快熟吧”。

  人是铁,饭是钢,有了你们的奉献,子弟兵吃得饱饱的,才能把国门守得牢牢的!

  这时候,连长何小四总是不远千“米”一路小跑到这里进行细致的检查:用他的话说,伙食好能顶半个指导员,这可马虎不得。他看到操作间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看鱼腮剔除得干干净净,再用铁勺尝尝味道,一切都跟想象的一样,才笑眯眯抓起帽子往训练场走去。

  而一旁的我们,大气儿也不敢长出:这膀大腰圆、虎背熊腰的山东人,此时却是张飞绣花——粗中有细,要是稍微有点疏忽,绝对逃不了他那鹰一样的眼睛。

  一节课的时间,部队操课结束了,炊事班的鱼儿也做好了。连长、司务长和军人委员会的代表来到灶前,在众目睽睽下,鱼儿们带着扑鼻的香气,被端到了各班的桌子上:往往大的鱼是三条,小的鱼就可能是四五条,总之,分量上不能有太大差别,干部的那一桌也不例外。凡事讲规则、重公平,讲究整齐划一,这也是军营的一大特色吧!

  有时,炊事班给连长留下小半碗的葱丝和大酱,连长总是坚决地把它分到小碟子里送给各个班,他说“正人先正自己”,就是要在一点一滴中培育大家的“官兵平等、官兵一致”的意识,养成大家“看我的、跟我上”的战斗精神,磨练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意志。连长经常告诫我们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带兵人可不能因小失大啊!

  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吃上鲢鱼,可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一是它们的刺太多、太细,老婆儿子都不喜欢;二是尽管我使尽了浑身解数精心烹制,但吃起来已经没有了当年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气势。

  在一番尝试之后,只好放弃。那种“沙场秋点兵”的感觉看来只能时不时出现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境里了!

  但每当我想起它们,总会涌起说不清的情愫:其实,怀念这一条条的鱼儿,不仅仅是怀念那淡定从容、厚道悠长的滋味,更是怀念那种战友亲如兄弟的美好情感,怀念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精神,那种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却乐观向上、精神勃发的那份心情,怀念那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激情!

  近年来,部队进行了较大范围内的编制调整,不知我的老部队还在不在。而今,部队的伙食费一天也提高到10多元钱(同一灶别)。不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全军战友还吃不吃那些不起眼的鲢鱼了?





淮河视频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午后,寒风瑟瑟地吹着,诺大的训练场上只有两辆车在练倒库。要不是一天只能挤出这么一点时间练车,李欣然才不愿这个时候单独送来给教练骂。

“你简直笨死了!下来!别把我车给开坏了!那谁怎么想起来把你分给我这一组?!”看着老学不会的李欣然,教练又开始骂开了。不就是学个车吗?干嘛要受这个洋罪?欣然心理委屈,又气不愤,真想撂挑子——一走了之,甩个脸色给教练看看。可是学不成终归灰头土脸的,她又不甘心,留下来又不好跟教练翻脸,毕竟人家是师父啊!欣然站在原地久久未动,眼里噙着半圈泪未敢落下。良久,似乎听到教练在叫她,怔一怔,果断地走上去,咬着牙继续练。教练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不再站在外面指挥,打开车门亲自坐到副驾上手把手地教起来。这一次倒车很完美,教练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不很好吗?看样子,离了教练就开不成车了!”教练似乎很得意。

练坡道停车的时候,同样是这个时间段,同样也只有两个学员在练,教练只教了一些注意点,就躲到空调室去了。没了教练在,李欣然不再紧张,学起来反而轻松多了,她和另一名学员一边切磋技艺,一边轮换着练,只一会儿功夫就把一整套都学会了。当她开着车顺利通过坡道,直角转弯和S弯道回到起点的时候,她瞟了瞟教练所在的空调屋,她多想让教练看看,她也是很棒的,没他说的那么笨。可她看到的仅仅只是一扇厚重的玻璃门。

科二开考前一天,李欣然练完车,照例到空调室去跟教练道别。“明天考试,早点起来,别迟到了。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教练温和地说。李欣然瞪大了眼睛,她不相信这声音是从教练嘴里发出来的。这语气哪像是对她说话呀?但这确乎是对她说的,她疑惑地点点头,眼睛久久地望着教练。第二天,天还没亮,李欣然就骑着车赶到了考场,教练早在那儿等着了。开考时间到了,李欣然被安排在第一组第一轮。第一次一个人要在考场上完成各项任务,李欣然显然很紧张,她张望了一会儿,没看到熟人,更没有看到教练,只好上车了。整个流程还算顺利,100分过关!她原以为自己这下长脸了,也顺便打脸教练一回。从考场回到集合点的路上,她觉得空气异常地清新,一轮朝阳温柔地照耀着大地,连寒风都变得柔和舒爽了。集合点越来越近了,她发现所有人都在向这边张望,却唯独没有教练的影子,心理不免又有一丝失落,但她还是裂开嘴笑起来了,毕竟此时高兴才是应该的。“过了,是吧?不要骄傲,科三比这还难。”教练不知啥时候已经到了她身后,原来教练一直站在考场外围,远远地看着她,等她出了考场之后才跟着回来。她却因为紧张加激动根本没有发现他。

科三的训练的确比科二更琐细,李欣然又开始挨骂了,挨骂的等级也在不断上升。有好几次,李欣然实在受不住,就在车里冲着教练吼了几句,出乎意料的是,听到吼,教练反而很兴奋。真是个怪人,那么喜欢被人吼吗?李欣然很纳闷。只几天时间就要考试了,训练很紧张,每天和教练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很长。一天,下着蒙蒙细雨,李欣然开着车,紧张地望着前方,忽然觉出一只温暖的大手握在自己抓在方向盘的手上,暖流瞬间传遍全身,李欣然一愣怔,但并没表现出来,像个木头一样照样开着车。半晌,大手移开了,此后再也不曾有过类似的情况。也是从此时开始,直到考完试,李欣然都没再挨骂过。

拿到驾照后,李欣然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教练。教练沉吟了片刻,回了一道信息:聪明!之后又加了一句:不要生我气!看到消息,李欣然止不住泪如雨下,她不知道为什么,她只知道从此后,再也听不到教练骂了。


茗心


相伴一生,一人一半,一起才完整。

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你是源泉,我是泉上的涟漪。我们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终相遇,惊喜相窥。

《长生殿·南吕引子》

清·洪升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

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

万里何愁南共北,

两心那论生和死。

笑人间儿女怅缘慳,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

昭白日,垂青史。

假如爱情可以解释、誓言可以修改,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假如,有一天我终于能将你忘记,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

——席慕蓉《错误》



廖静静逸


疫情期间,超长假期,“教学助理”妈妈还在线吗

“再不开学,妈妈就疯了。”成为网上流行语。话题的背景是,我们经历了史上最长的假期。粗略计算,截至到目前,超长假期已超过60天,并且还要延续。岂止妈妈要疯了,孩子与老师也要疯了吧!

寒假伊始,与往常一样,说都没想到这个假期有什么不同。按部就班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在微信群里展示,就完事了,妈妈的负担还能承受。总体也是愉快的,因为年关将近,年的味道冲淡了不算繁重的暑假作业任务。

大年三十,带着孩子去了趟老家,去上坟。这时候,疫情如瘟疫般开始传播。疫情的影响也已经被熟知,众多返乡人员被特别“关注”。宅家逐渐成为必需品。于是,从大年初一开始,边开始了宅生活。被封闭在小空间内,多动的孩子逐渐变得“不耐”,总跟在妈妈后面,追问啥时候能出去“玩玩”。寒假作业基本做完,手机游戏成为孩子生活的调剂。

按照传统,过完正月十五,就要开学了。疫情当前,遥遥无期。妈妈开始变得焦虑。不开学,孩子怎么学?是不是人家的孩子都在“发愤图强',自家的孩子在玩手机,可别因为疫情把功课落下了。小学一年级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于是,想着法让孩子多读点课外书。6岁半的儿子也是灵光,总要讲条件,学习多久,玩多久的游戏,这真实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妈妈被搞得心力憔碎。

按照上级通知,要开网课了,”教学助理“妈妈更担心了,教学配套条件跟不上啊!好在学校还务实,不再同一时间上网课,而是将教学内容录制下来,放到群里,随时学习。放视频的时候,妈妈还要在一旁指导,生怕孩子听不懂、不入心,毕竟一个人的教学,孩子容易走神。

网上说,这次疫情考验了妈妈育儿的耐力,很多妈妈都“疯”了。其实,疫情既是对社会的大考,也是对为人父母的大考。哪儿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妈妈为孩子负重前行罢了!


用心感悟每一天


我母去逝后,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也发在头条上,自认为还可以,现摘其中一段于下,望时贤品读斧正赐教:

忆母曩日,谆谆承前贤之教海,贞洁气节,浸入骨髓;惓惓于先贤遗风,成俭败奢,溶于血液之中。四十孀居,五十载独守寂寞,良多不易;三儿女待哺,几千个时日艰辛,其难可知。寒夜青灯,冷雨敲窗谁共语?断鸿孤雁,望夫台上有泪痕!尝藿充饥,甘为儿女吃遍苦;古槐添薪,省下钱财望成龙。

青烟一缕,家慈已去兮天国;热泪几行,从此再无妈妈回音!才疏学浅,难倾母恩于万一;夕照晨光,期冀思念于鸿蒙。

下面,我再摘几段在情感方面自认为写得好的文字:
我们依偎仰望明月,携手徜徉幽香公园;止渴于幽雅的咖啡小屋,微醉在柔和的浪漫酒吧。我们向往将来温馨的悠悠岁月,我们憧憬以后的潇洒年华。

她的出现,惊鸿艳影,亭亭玉立;秋波黛眉,朱唇轻启,一颦一笑,如糖似蜜……我们笑看寒日西沉光焰,回眸彼此灿笑依然。


误会如云烟飘去,信任似柔风归来。一望伊君如雁去,长留甜蜜在心间。



你是柔柔的风,你是酥酥的雨,轻松地疏理我淡淡的忧伤,缓缓地浸入我干涸的心田。你是池塘的波纹,你是江湖的大浪;你漾起我心底的涟漪,让我心摇神荡,醉眼迷离。你激起的波澜,欣起的巨浪,激荡我心田,让我无力消弭和平息。

在评价《头条》时,还写了几句四字短句:

五湖四海,欢聚于此

南腔北调,泛论心声

嬉笑怒骂,皆由心出

悲欢离合,任性陈情

自然,也还有不少自认为写得好的短段子,限于时间,就不一一陈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